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了扬麦15超高产群体特征及栽培技术,以期为超高产小麦扬麦15的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1草-鹅-鲜食玉米生态农业模式的优越性打破传统的稻-麦轮作种植方式,实行草-鹅-鲜食玉米种、养结合模式,能够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该模式就是根据市场需求,规模生产无公害的鲜食玉米和鹅,并将玉米秸秆和鹅粪进行肥料化  相似文献   
13.
弱筋小麦扬麦15优质高产群体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比例和氮磷钾配比对弱筋小麦扬麦15优质高产群体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弱筋小麦扬麦15实现产量与品质协调发展的适宜播期在10月22日~11月5日左右,最适密度在210万-245万/hm^2,施氮量180—240kg/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比例为7:1:2,氮磷钾配比为1:0.6:0.6。在本试验条件下,10月29日播种,密度240万/hm^2,施氮量180kg/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比例为7:1:2,氮磷钾配比为1:0.6:0.6,产量〉6000kg/hm^2,子粒蛋白质含量〈11.5%,湿面筋含量〈22%。符合弱筋小麦国标(GB/T17893—1999)要求。  相似文献   
14.
吹泡仪参数作为弱筋小麦品质育种选择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吹泡仪参数在弱筋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42个不同品质类型品种2年度的品质测定及长江中下游麦区9个推广品种的不同肥料处理试验,分析了吹泡仪参数在品种间的差异及其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吹泡仪参数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吹泡仪参数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大于SDS沉淀值、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变异系数,可以较好地反映品种间的品质差异;吹泡仪P值与SDS沉淀值、面筋指数和除形成时间外的所有粉质仪参数呈极显著相关,L值与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含量、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相关,W值与除干面筋外的所有品质指标都呈极显著相关;在不同肥料运筹模式下,多数品种的P值、L值和P/L值的变异系数都小于粉质仪参数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吹泡仪参数P值、L值和W值是弱筋小麦品质育种的理想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5.
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更是逐步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为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究,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增加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麦“生选3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等合作,运用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细胞工程技术选育而成,是一个适应性广的优质、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1 选育经过 1993年,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扬麦158”的幼胚(14 d胚龄)为外植体,在离体条件下进行脱分化(诱  相似文献   
17.
“双链型”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对农户决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阐明“双链型”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实行“公司 基地 农户”运行机制,实现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生产经营。并分析了农户参与后生产特征及效益的变化和农户决策模式类型。指出影响农户决策的诸多因素中公司的运行绩效和服务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稞β-葡聚糖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葡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高含量的β-葡聚糖膳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联系。目前通过对大麦或者青稞分离群体及突变体的研究,已定位和克隆到多个β-葡聚糖相关基因/QTLs。为此,本文综述大麦(青稞)β-葡聚糖合成相关基因定位、克隆与功能分析研究进展,并阐明已定位的基因/QTLs与该品质性状的关系。推测纤维素酶类(HvCsl)基因家族的表达是影响β-葡聚糖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HvCslF6成员可能对调控β-葡聚糖的合成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棉田套种多花黑麦草的方法和田间管理技术 ,探讨了种草与养鹅在时间上的相互衔接,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利用率,进行了棉田套种牧草养鹅与种植小麦的比较效益分析.该配套技术的实施,为当前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猴头菌液体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头菌液体培养技术及其应用马谈斌,吴永宏,刘文海,许莉,童兆红,吕东成,张秀美,彭兰,杨春芳液体培养与固体培养相比,细胞增殖速度快,培养周期短;细胞发育均一,甚至可提供同步分裂的细胞系。猴头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为大型真菌,细胞具壁,有明显的细胞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