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科学   12篇
  13篇
综合类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主应力对黄土变形强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陕西杨凌黄土进行了不同中主应力比b下的真三轴试验,研究了中主应力比b对重塑黄土的变形和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含水率和固结压力下,偏差应力和初始切线模量均随中主应力比b的增大而增大;在中主应力比b确定的情况下,偏差应力和强度最大值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小主应变ε3在任意条件下始终表现为膨胀;中主应变ε2在固结压力为50kPa表现为膨胀,在100kPa和150kPa时,小主应变ε3随着b的增大由膨胀变为压缩,固结压力越高,决定中主应变压缩的最小b值越小。  相似文献   
32.
生石灰桩处理地基历史虽然悠久,但是就建立比较精确的适用于实际施工的模型公式而言,目前还需做进一步的较细致的研究.因此,如何定量各种因素对桩距的影响对实际施工和理论研究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基于已有的生石灰桩处理软弱地基的参考公式,结合西部地区高含水黄土的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模型的分析方法,在考虑了扩桩效应、施工方式、布桩形式、氧化钙含量等因素的前提下,探索出了一种适用于生石灰桩处理高含水黄土地基问题的新模型.在该模型中,提出了桩距系数的概念,并给出了不同施工方式和不同布桩形式情况下的模型公式,得出了用参考公式偏于保守的理论.最后通过实际工程对新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了新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3.
对非饱和土力学性质 ,通常采用两种变量表示形式 ,一种是单应力变量 ,另一种是双应力变量。以此为出发点评述了非饱和土力学特性研究的现状 ,同时提出了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及力学特性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4.
掺黄土粉煤灰的渗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黄土掺量对粉煤灰最大干密度和渗透特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向粉煤灰中掺加质量分数为0%,10%,20%,30%,40%和50%的黄土,进行击实试验及不同压实度(98%,93%,85%)下的渗透试验,研究掺土量对粉煤灰最大干密度和渗透特性的影响。【结果】掺土粉煤灰最大干密度是所掺黄土最大干密度和粉煤灰最大干密度的线性组合,当掺黄土量为50%时,粉煤灰的最大干密度较纯粉煤灰提高45%;随着掺土比例和压实度的增大,粉煤灰的渗透系数明显减小,其中压实度为98%和85%时,50%的掺土量可将粉煤灰的渗透系数减小到原来的23.8%;压实度为93%时,50%掺土量可将粉煤灰渗透系数减小到原来的14.5%。【结论】掺土粉煤灰的最大干密度增加,渗透性减弱。  相似文献   
35.
对甘肃省兰州市、陕西省杨凌区及河南省巩义市3个采样地黄土进行侧限压缩试验,分别求取了它们在不同含水率下的湿陷系数和结构性参数,较好地揭示了黄土湿陷和结构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从重塑黄土、原状饱和黄土压缩曲线的相对分布位置可以直观看出黄土的联结和排列特性对黄土结构性的贡献作用和影响;黄土结构参数在前期随含水率变化较大且无统一变化规律,但超过一定压力值之后,结构性参数与湿陷系数随含水率变化分布规律一致,即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少;各个地方黄土分界点压力值随地域变化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结构性参数在表示试验前期黄土结构变化方面要比湿陷系数灵敏有效.  相似文献   
36.
重塑黄土抗剪强度的环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  骆亚生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5):110-113,122
[目的]研究大应变条件下黄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规律,为黄土地区发生滑坡等大变形破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环剪仪对重塑黄土进行大剪切位移下的剪切试验,探究不同正应力及剪切方式对不同含水率的重塑黄土其残余强度的影响。[结果]正应力越大,残余强度越大,达到残余强度所需的剪切位移越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残余黏聚力浮动值不大,残余内摩擦角逐渐减小,并据此拟合出残余内摩擦角与含水率的参考公式;从脆性指数的角度得出所研究的重塑黄土的应变软化都不明显,且脆性指数随着正应力和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重塑黄土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受含水率、正应力的影响规律相似,可通过含水率对残余强度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37.
结构竖向地震力应力σV和重力荷载应力σG的比值λV是判断竖向地震作用大小的重要参数。λV大于1时,结构会产生拉应力,可能发生倾倒破坏。传统观念认为,λV沿建筑物高度向上逐渐增大,即结构顶部受到的地震竖向地震作用最大。但是有很多震害表明结构底部受到的竖向地震作用也很大。本文通过对工程实例计算分析和λV计算公式的推导得出,λV沿建筑物高度向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