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6篇
  10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土地资源是农业科研的基本要素,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土地管控的日趋收紧,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农业科研院所的重要工作。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介绍了其农业科研用地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基地科研用地规划设计不充分、配套设施用地受限以及土地管理分配固化等问题,并根据科研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从进一步加强土地的科学规划、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土地管理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核算福建省1980-2013年N_2O的排放清单,分析了N_2O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3年,福建省N_2O总排放量从19.2 Gg增加到37.6 Gg;在N_2O的排放源中,按照排放贡献比例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农用地、畜禽粪便管理、废水处理和能源消费活动;而按照增长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能源消费活动、废水处理、农用地和畜禽粪便管理.表明减少农田氮肥施用量是减少福建省N_2O排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水稻土和菜田添加碳氮后的气态产物排放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连续监测添加碳氮底物后各气体产物—O2、 NO、 N2O、 CH4和N2的排放,对土壤碳氮转化过程和气体产生过程做更深入的理解,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典型红壤的温室气体产生机制。【方法】采集长江中游金井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稻田和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连续在线培养检测体系(Robot系统),通过两组试验分别研究土壤碳氮转化过程中各气体产物的动态变化。试验1采用菜地和稻田土壤进行好气培养,设置不施氮对照、 添加40 mg/kg铵态氮、 添加40 mg/kg铵态氮+1%硝化抑制剂、 添加40 mg/kg硝态氮、 添加40 mg/kg硝态氮+1%葡萄糖、 缺氧条件下添加40 mg/kg硝态氮+1%葡萄糖6个处理。试验2采用稻田土壤进行淹水培养,设不施氮对照、 添加40 mg/kg铵态氮、 添加40 mg/kg铵态氮+1%硝化抑制剂、 添加40 mg/kg铵态氮+1%秸秆、 缺氧条件下添加40 mg/kg铵态氮+1%的葡萄糖、 添加40 mg/kg硝态氮、 添加40 mg/kg硝态氮+1%葡萄糖、 缺氧条件下添加40 mg/kg硝态氮+1%葡萄糖8个处理。培养温度均为20℃,土壤水分含量为70% WFPS (土壤孔隙含水量),培养周期为15天。【结果】从菜地和稻田土壤不同碳氮添加处理气态产物及无机氮的动态变化可看出: 1)菜地土壤好气培养初期硝化作用产生了大量N2O; 受低碳和低含水量的限制,反硝化作用较弱。当提供充足碳源和厌氧条件,出现N2O和NO的大量排放。2)在好气稻田和淹水稻田培养过程中,反硝化作用是N2O产生的主要途径。3)稻田土壤中,提供充足碳源和厌氧条件,各气态产物出现的顺序依次是NO、 N2O和N2,与三种气体在反硝化链式反应过程中的生成顺序一致。淹水稻田加铵态氮和碳源处理N2为主要产物,添加硝态氮处理后,N2O成为主要气态产物。当土壤碳源充足时,反硝化过程进行彻底,反硝化产物以终产物(N2)为主。4)在稻田土壤出现厌氧或添加碳源条件下,均检测到大量CH4产生; 且在甲烷产生的同时,NO-3几乎消耗殆尽。【结论】金井小流域典型红壤菜地N2O主要来自于硝化作用,好气和淹水稻田N2O主要来源于反硝化作用; 当碳源充足和厌氧时,菜地及稻田反硝化作用增强; 反硝化产物组成、 产物累积量及出峰顺序与碳源和氧气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甘蓝耐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找出与结球甘蓝耐寒性关系密切的指标,对6个耐寒性不同的甘蓝品种进行控制条件下不同温度处理,测定了与耐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人工模拟气候条件下的冷害指数可以鉴定甘蓝耐寒性;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和萌发指数、10℃条件下种子的活力指数可作为甘蓝芽期耐寒性鉴定指标;5℃处理3 d甘蓝叶片中可溶性精含量、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及5℃处理6 d时的脯氨酸含量可作为甘蓝苗期耐寒性鉴定指标.上述指标可为耐寒性结球甘蓝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设施栽培条件下番茄适宜的氮素管理和灌溉模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索设施栽培条件下番茄适宜的氮素管理和灌溉模式。【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传统氮素管理、优化氮素管理和推荐氮素管理。比较不同处理间的番茄产量、氮肥追施量、氮素损失量、化学氮肥和灌溉水农学效益等。【结果】(1)对照处理未追施化学氮肥,产量仍达到较高水平,冬春季出现了随着氮肥追施量的增加而减产的现象。(2)传统氮素管理每季的氮肥追施量为600 kgN?hm-2,灌溉量约7 500 m3?hm-2,不合理的水氮管理造成每年1 416 kgN?hm-2的表观氮素损失;与传统处理相比,推荐氮素管理每季番茄氮肥追施量减少50%,全年氮肥损失量减少32.2%;优化氮素管理两季番茄氮肥追施量为314和124 kgN?hm-2,灌溉量分别为3 900和4 550 m3?hm-2,全年的氮肥损失量减少38.6%。(3)传统、优化和推荐氮素管理全年的化学氮肥农学效益为0、24.9和0.3 kgFW?kg-1N,传统和优化灌溉的灌溉水农学效益分别为12.2和23.2 kg FW?m-3。(4)优化氮素管理模式每年可减少4 000元/hm2的氮肥和灌溉用电费用。【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氮肥追施量已不是番茄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氮素追施调控结合小管出流及夏季休闲时施用小麦秸秆和氰氨化钙的水氮管理是较优的番茄氮素管理和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6.
温度胁迫对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份结球甘蓝F1为试材,探讨32.5℃热激预处理、4℃低温预处理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为建立高效、完善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2.5℃热激预处理48 h较适于诱导所有供试基因型小孢子胚胎的产生,在10份供试基因型中,基因型G10的每蕾出胚数最高,达到34.35个;单独的4℃低温预处理对诱导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无明显促进作用;4℃预处理与32.5℃预处理48 h的组合处理方式对诱导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作用因基因型而异。  相似文献   
17.
18.
以13个青花菜品种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探讨影响青花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因子。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青花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的关键因子,13种基因型中有8种基因型能诱导产生胚状体,诱导率为61.5%;处于单核晚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是诱导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最佳时期;在1/2 NLN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活性炭、6-BA、AgNO3和2,4-D有利于胚胎发生。4℃预处理24 h和32.5℃热激24 h有利于小孢子产生胚状体。  相似文献   
19.
青花菜新品种清风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风由一个自交不亲和系NB40-5-5-5-8-3-2-7-3-1-1做母本,自交系BYB-2-6-4做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青花菜杂交种.清风株型直立,成株平均开展度61 cm×61 cm,平均株高46 cm.花球紧实,呈半球形,平均直径13.6 cm,球高11.2 cm,平均单球重0.45 kg.花球蕾粒浓绿、细密.平均产量19 149 kg/hm2.中早熟,以秋季露地栽培为主,可秋延后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20.
嘎拉苹果单芽系组培苗的获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皇家嘎拉苹果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方法、消毒时间、不同防褐化措施和不同激素配比对组培苗获得的影响。结果表明:嘎拉芽消毒选择0.1%HgCl2消毒7 min为宜;接种前使用4 g/L PVP、接种后暗培养10 d左右可以较有效地减轻褐变;诱导、增殖培养基是MS+BA 2.0 mg/L+NAA 0.1 mg/L,继代、扩繁培养基是MS+BA 0.5 mg/L+NAA 0.1 mg/L;继代周期以28~30 d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