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篇
  17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01.
102.
板蓝根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板蓝根在 2 0℃温度条件下 ,不同光合有效辐射 (PAR)强度及不同CO2 摩尔分数 (CCO2 )范围内叶片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① 4 0 0 μmol·mol-1CO2 摩尔分数条件下 ,板蓝根叶片净光合速率 (Pn)与PAR之间的回归方程 :Pn=- 9× 10 -6P2 AR+0 .0 2 71PAR- 1.2 5 6 4 ,相关系数可达 0 .96 6 4 (n =4 0 ) ;光饱和点、补偿点及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 15 0 5 .6 μmol·m-2 ·s-1、5 2 .834μmol·m-2 ·s-1、0 .0 344 ;叶片蒸腾速率 (Tr)与PAR间回归方程 :Tr=0 .0 0 36PAR+6 .16 5 3,相关系数 0 .8132 ,F =74 .19>F3 80 .0 1=2 .85 ;叶片水分利用率 (WUE)与PAR间回归方程 :WUE=- 10 -6P2 AR+0 .0 0 34PAR- 0 .2 5 6 7,二者相关系数为 0 .86 84 (n =4 0 ) ;② 12 0 0 μmol·m-2 ·s-1PAR条件下 ,Pn 与CCO2 之间回归方程Pn=- 3× 10 -5CCO2 2 +0 .0 6 0 6CCO2 - 5 .0 0 93,相关系数为 0 .9883(n =4 0 ) ,CO2 饱和点、补偿点及羧化效率分别为 10 10 .0 μmol·mol-1、86 .35 μmol·mol-1、0 .0 2 18;Tr 随CCO2 的增加呈直线下降趋势 ,但二者关系并不明显 ,WUE与CCO2 之间回归方程为 :WUE=- 7× 10 -7C2CO2 +0 .0 0 2 7CCO2 ,相关系数r=0 .9771。  相似文献   
103.
茶树与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茶园的生态环境,结合食用菌覆土栽培的技术要求,开展了“茶树与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和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具有增加茶园产出与收入;提高茶叶品质与产量;培肥茶园土壤;节省劳力减少支出等优点.为改变茶园种植管理模式单一、总体效益低,改善茶园环境,提高茶园综合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植物光合作用对CO2的响应是光合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应用广泛的Michaelis-Menten模型拟合所给出的植物光合能力远大于实测值,而所给出的饱和CO2浓度远小于实测值,欲引入新模型解决上述问题。【方法】用构建的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响应的新模型,拟合了丹参的CO2浓度响应测量数据,并研究了低CO2浓度条件下,丹参净光合速率对CO2浓度的响应及羧化效率在CO2补偿点附近的改变情况。【结果】用CO2响应新模型拟合丹参的实测数据,在不需作其他附加假设条件下就可以给出丹参的饱和CO2浓度、光合能力、光呼吸速率、CO2补偿点及在CO2补偿点的羧化效率,且拟合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很好(R2=0.999 6)。【结论】在低CO2浓度条件下,丹参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对CO2浓度的响应为非线性的;在CO2补偿点附近,羧化效率并非常数,而是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5.
光响应和CO2响应新模型在丹参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光响应数据和CO2响应数据验证植物的光响应和CO2响应新模型,为新模型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器控制光强、CO2浓度等因素,测量丹参在生长盛期叶片的光合作用对光和CO2的响应数据。利用所构建的光合作用对光和CO2响应新模型拟合丹参的光和CO2响应数据,并将其与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Michaelis-Menten模型拟合的丹参光和CO2响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在丹参生长盛期,用新模型拟合的丹参饱和光强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930.41和11.28μmol/(m2.s),丹参的饱和CO2浓度和光合能力分别为1 040.54μmol/moL和16.21μmol/(m2.s),均与实测值非常接近,2个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99,拟合效果优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Michaelis-Menten模型。【结论】光合作用对光和CO2响应新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丹参的光和CO2响应数据,且可以直接计算出丹参的主要光合参数。  相似文献   
106.
利用CNKI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作为统计数据源,以2005—2012年《浙江农业学报》发表的文献量及其下载量为基数,对其网络传播计量学指标如地域下载量和浏览量、读者所属单位、被访文献所属学科、文献访问量分区段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近8年《浙江农业学报》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为今后的期刊发展、提高办刊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今年秋季小麦播种出苗后,雄县三区及四区之邢岗乡、道务乡、龙湾乡先后发生跻螬为害小麦很为严重,尤以道务乡为甚。该乡耕地面积15,659亩,今秋小麦播种面积11,600亩,是本县产小麦集中的地方,小麦出苗后即发生蛴螬。据初步调查约1,000余亩,缺苗极为严重,最高达90%以上。全田麦苗几被全部食完,一般被害缺苗30-50%;轻者缺苗20%左右。据田间调查及访问群众,耕作栽培方法不同与蛴  相似文献   
108.
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树-黄芪复合系统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中阳县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杏树-黄芪复合系统为例,采用由烘干法测定得到的2004和2005年的土壤剖面含水率数据,结合土壤贮水量,研究果树与豆科中草药间作土壤水分效应,旨在为该地区果药复合系统优化结构配置及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系统与清耕杏园(CK)0~150 cm深土层内贮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均与降雨年际变化趋势一致。2004年与2005年复合系统内0~150 cm土壤贮水量比CK的2530 mm和2494 mm分别提高387 mm和393 mm,提高了15.3%和15.8%;这种提高效应在雨季中及雨季后期尤为显著,2004年和2005年分别提高152 mm和163 mm。复合系统行间0~150 cm深土层剖面水分等值线图总体变化趋势与CK一致,但复合系统的变化梯度相对较小,剖面水分变化相对稳定。复合系统树盘内0~150 cm深土层的水分状况亦好于CK,雨季中距树干30、60 cm处平均含水率比CK分别提高2.13%~3.51%、2.08%~3.18%。杏树-黄芪复合系统有利于杏园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9.
于2007年主要生长季(4—9月),采用热扩散(TDP)技术测算了华北平原农田24年生毛白杨防护林带的蒸腾速率,分析了毛白杨蒸腾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晴天日和阴天日,毛白杨蒸腾速率的日内变化都为单峰曲线趋势,而在多云日受太阳辐射剧烈变化的影响,为多峰曲线趋势。在4、5、6、7、8、9月份晴天日的单株日平均蒸腾速率分别为5.44、7.84、8.05、7.87、7.26、7.17 L.h-1,在多云日分别为4.10、5.87、6.84、6.68、6.49、5.88 L.h-1,在阴天日分别为4.33、3.56、4.14、5.90、3.39、2.66 L.h-1。(2)毛白杨林带蒸腾量的日际变化或季节变化明显,从4月份开始逐渐升高,5月份由于受林网内农作物灌溉量加大的影响,蒸腾量与6、7月份基本持平,8、9月份逐渐降低。在2007年主要生长季(4—9月),林带蒸腾总量为488.016 mm,4—9月各月蒸腾量所占生长季总蒸腾量的比例分别为11.17%、18.71%、19.30%、19.29%、16.66%、14.88%。(3)主要生长期内,毛白杨蒸腾速率与同步观测得到的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风速具有很好的复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到的相关模型可通过显著性检验(α=0.01);且计算偏相关系数表明,各月影响蒸腾速率的最主要气象因子均为太阳辐射。  相似文献   
110.
研究新型缓控释一体肥施用对烟草光合特性及产量产值的影响,为烟草生产中缓控释一体肥的应用提供支撑。以烟草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在四川凉山烟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3个肥料处理,分别为当地常规施肥(T1)、750 kg/hm2烟草缓控释一体肥(T2)和900 kg/hm2烟草缓控释一体肥(T3)。调查烟株平顶期株型特征、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绿叶面积、光合速率以及烟叶产量、等级结构等指标。与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一体肥增加了“云烟87”平顶期的平均茎围,增加了上部叶SPAD值、绿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施用缓控释一体肥(T2和T3)产量分别提高了8.19%和13.80%,且显著提高了中桔三和中桔二的产量,产值分别增加了6 058.95和12 874.65元/hm2。增加缓控释一体肥用量显著提高了“云烟87”上部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产量和产值也相应提高。各处理间上部叶光合特性差异,可能是导致产量产值差异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