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8篇
  22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高扬 《科学养鱼》1991,(4):18-19
白鲳引入我国后,业已引起养殖行业的重视,为了顺利推广这一很有养殖、食用价值的的品种,1990年我场进行了人工繁殖的试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亲鱼的培育和选择我场是自行培育亲鱼,1988年从深州引入5厘米长的鱼苗,历经三年培育,长或尾重2~2.8公斤的雌雄亲鱼。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自然环境限制,罗非鱼在银川地区只有每年5月20日~10月10日期间可以在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其余时间需在有保温、加温设施的环境中才能存活(银川地区尚无温泉渔场)。个体大于150g的罗非鱼背棘在活鱼运输中相互刺伤鱼体,形成病灶,使得罗非鱼长途运输中成活率低。本地区罗非鱼市场售价高,在养殖生产中,它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养殖品种之一。三年来,笔者利用池塘设置小网箱养殖罗非鱼,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管理方便,尤其是可随时根据市场需要适量上市,并在不影响池塘中其他养殖品种生长的情况下,亩均增利1000元…  相似文献   
13.
反射光谱法估计小麦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利用冠层反射光谱技术估计小麦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的可行性,以小麦高叶片表皮蜡质含量材料2912与低叶片表皮蜡质含量品种普冰201和晋麦47及其杂交构建的F2:3株系为材料,通过氯仿提取称重法测定了小麦抽穗期的旗叶表皮蜡质含量,并采用FieldSpec 3测定了冠层反射光谱,分析小麦冠层反射光谱与叶片表皮蜡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个亲本以及株系间蜡质含量差异显著。高蜡质材料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整体高于低蜡质材料,短波长波段光谱反射率与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相关性较高。以550和675nm波长的反射光谱为基础的单波/差值指数[R550/(R550-R675)]能较好地反映小麦叶片蜡质含量,两F2:3群体拟合模型的r2值分别为0.761和0.679,回归方程分别为y=0.07x-0.575和y=0.088x-1.481。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育成的4个超高产水稻品种东农423、龙稻5、松粳3和松粳9为试验材料,以松粳6为对照,系统研究超高产水稻品种的干物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孕穗期以前干物质积累速率无明显差异,孕穗期到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差异明显加大;不同品种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量不同,差异显著;品种间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总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4;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7、0.928,说明高产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的优势在生育中、后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德化县林权"两换"改革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政策、改革的程序和主要做法以及改革试点工作基本情况,指出德化县林权"两换"改革的特殊性、创新性和局限性;对德化县林权"两换"改革的提法进行辨析,指出德化县林权"两换"只是一项政策而非改革,并提出了搭建平台、推进改革试点、增加就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轮作连作荞麦田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土壤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荞麦不同连作和轮作模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在连续4年定位试验基础上,通过平板涂布计数法和比色法,研究隔年作、轮作和连作荞麦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数随着荞麦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增加,尤其是荞麦连作田土壤微生物——细菌,开花期至灌浆期增长显著,并于灌浆期达到轮作细菌数的4.3倍。土壤酶活性连作总体偏高,脲酶、碱性磷酸酶表现尤为明显,均高于隔年作和轮作,且达到1%极显著水平。连作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与细菌呈显著正相关;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由此,荞麦短期连作下表现出的B/F[(细菌+放线菌)/真菌]比值更大,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更强,说明短期连作较利于荞麦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监测了沙河水库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库区水质总体上符合Ⅱ类水标准,但是总磷在整个库区呈上升趋势,并全部超过Ⅱ类水质标准。污染源调查发现: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淋失,生活垃圾排放是影响沙河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论文还提出了水环境保护对策,以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阜新市地处辽西干旱地区,立地条件差。经过40多年绿化,现有林达3547km^2,但树种结构失调,其中油松占33.7%、杨树占44.1%,其他20多个树种仅占22.2%。且多以纯林存在,松毛虫长期为害严重,松林生长缓慢,形成小老树;杨树也由于多种原因,生长缓慢,难以成材;森林防火难度大。据此,提出了调整树种结构的标准、方法和措施。对油松和杨树纯林提出了调整和改造的具体意见;重视灌木和经济林树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临沂市兰山区农民通过几年探索,实行大葱秋播冬栽春收,反季节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选择“秋分”到“寒露”间播种育苗.“立冬”前移栽,实行地膜栽培,翌年返青后随时去掉抽出的幼薹,5月中下旬上市。由于这样栽培的大葱带绿叶销售,故称青葱。上市季节正值大葱供应淡季.病虫害极少,产量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20.
<正>硬枝扦插取材方便,能够保持母本植株的优良性状。本文对无花果在室内进行扦插繁殖技术进行了总结提炼。特别适合在家庭室内使用,简便易学。1材料准备硬枝扦插所需材料包括无花果枝条、营养钵、草炭、剪枝剪等。剪取芽眼饱满成熟无花果枝条,剔除病、弱、残枝,剪去枝条上的叶片,随取随用。根据枝条数量准备小营养钵(15 cm×15 cm)。营养土按草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