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8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高接换头是果树生产中快速更新品种的有效措施,但由于砧穗粗度差异较大,高接后容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影响树体和产量的恢复.鉴于此,2003、2004年我们在高接梨树时,进行了高接后套塑料袋的试验.结果表明,高接后套塑料袋能显著地促进高接伤口的愈合,提高高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新疆北部沿天山主要种植区马铃薯病害种类以及病原菌的种类,采集奇台农场、尼勒克县实验站、巴里坤石人子村等地区的感病植株与块茎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显微形态观察、柯赫氏法则、16S rDNA及ITS鉴定方法,分离鉴定引起马铃薯病害的病原菌。【结果】病原菌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actis)、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细级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白地霉(Galactomyces candidum),分别引起青枯病、枯萎病、干腐病、早疫病、黑斑病、赤星病、白地霉干腐病,其中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致病性较强。【结论】新疆马铃薯主产区的病害有枯萎病、干腐病、早疫病,并且青枯病、白地霉干腐病、赤星病、黑斑病。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条锈病抗性基因Yr 9、Yr 26、Yr Tp1在新疆153份冬小麦品种中的分布,为新疆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SSR分子标记,采用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供试材料中是否含有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Yr 9、Yr 26和Yr Tp1。【结果】 在123份冬小麦地方品种和30份冬小麦育成品种中,Yr 9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78.86%和63.33%,Yr 26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5.12%和73.33%,Yr Tp1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88.62%和60%。在123份冬小麦地方品种中,有87份供试材料能同时检测出3个条锈病抗病基因,占比70.73%;28份供试材料能同时检测出2个条锈病抗性基因(Yr 9+Yr 26、Yr 9+Yr Tp1、Yr 26+Yr Tp1),占比22.76%;1份供试材料只能检测出Yr 9基因;5份供试材料只能检测出Yr 26基因。在30份冬小麦育成品种中,15份供试材料可以同时检测出3个条锈病抗性基因,占比50%;7份供试材料可以同时检测到2个抗性基因(Yr 9+Yr 26、Yr 26+Yr Tp1)的材料,占比23.33%。【结论】 携带Yr 9、Yr 26、Yr Tp1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的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丰富,可以作为抗病育种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44.
种衣剂减量施用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和11%唑醚·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减施30%添加增效剂激健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为农药减施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和11%唑醚·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减施30%添加增效剂激健处理小麦种子发芽率分别为88.00%、91.00%,种子平均芽长为3.65、3.70 cm,平均根长为4.99、4.08 cm,返青总茎数为902.50、887.50个/m2,平均次生根数为14.00、13.67条,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45.
以黄河口盐地碱蓬湿地为例,评价了淹水和非淹水区湿地表层土壤As、Cd、Cu、Cr、Pb和Zn 6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富集特征,分析了不同积水深度和土壤理化性质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土壤或沉积物质量标准相比,黄河口盐地碱蓬湿地土壤受As和Cd污染最严重,而其它重金属污染较轻;非淹水土壤Cd、Cr和Zn含量高于淹水湿地,而As、Cu和Pb则较低;而且淹水土壤As含量随积水深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但积水深度对其他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按照受土壤关键影响因子的不同重金属(除As外)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Cd、Cr和Zn,这些重金属含量受土壤pH值和盐分影响较大,且相互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可能有相同的来源;第二类为Pb和Cu,它们受土壤pH值、盐分和有机质的影响,且Pb和Cu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除Cr、Cu和Zn外,重金属在盐地碱蓬的根系内一般不发生显著富集,但绝大多数重金属都表现出地上部分的含量比根系更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46.
针对我国的大葱播种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不同种类大葱播种装备的优缺点,为我国大葱播种积累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7.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筛选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采取室内盆栽接菌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植株发病后喷雾防治,药后定期调查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0 d,250g/L丙环唑乳油112.5 g a.i/hm2处理在室内及田间试验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2.02;和74.02;,防治效果优于其它药剂处理的防效;其次是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5 g a.i/hm2处理,室内及田间试验防效分别为81.84;和67.24;;400 g/L氟硅唑乳油48 g a.i/hm2处理的室内及田间试验防效分别为69.25;和67.99;,对白粉病的防效也较好.25;乙嘧酚水悬浮剂187.5 g a.i/hm2处理、250 g/L已唑醇悬浮剂18.75 g a.i/hm2处理、10;苯醚菌酯悬浮剂12 g a.i/hm2处理在室内试验中对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但田间小区试验中防效略低.[结论]250g/L丙环唑乳油112.5 g a.i/hm2处理、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5 g a.i/hm2处理、400 g/L氟硅唑乳油48 g a.i/hm2处理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48.
除草剂混配防除新疆南疆地区冬麦田杂草的药剂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苯磺隆WP 15 ~22.5 g a.i./hm2和5%唑啉草酯+炔草酸EC30 ~60 g a.i./hm2对冬小麦生长安全.其中,10%苯磺隆WP15 g a.i./hm2与5%唑啉草酯+炔草酸EC 45~ 60 g a.i./hm2对新疆南疆地区冬麦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采用二次稀释的方法,在冬小麦拔节前用药.  相似文献   
49.
不同除草方式对稻田杂草群落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除草方式[人工除草(A_(01))和化学除草(B_(01))]稻田杂草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的现状,2016年对新疆伊犁河谷2种不同除草方式稻田杂草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_(01)和B_(01)稻田杂草种类分别有10目11科12属14种和6目7科10属11种,2种模式杂草群落结构类似,为阔叶类杂草+莎草科杂草+禾本科杂草;A_(01)重要杂草和主要杂草为B_(01)的1.33倍和1.50倍;A_(01)扁秆藨草生态位宽度(0.838 2)最大,B_(01)长芒稗生态位宽度(0.895 9)最大;B_(01)中长芒稗、空心莲子草、扁秆藨草生态位宽度均高于0.6且长芒稗-空心莲子草(A_(01):0.814 8,B_(01):0.790 9)、长芒稗-扁秆藨草(A_(01):0.838 0,B_(01):0.735 3)和空心莲子草-扁秆藨草(A_(01):0.967 9,B_(01):0.614 5)的生态位重叠值也均高于0.6,说明不同除草方式下,稻田杂草种间竞争格局发生改变,长芒稗、空心莲子草和扁秆藨草逐步演替为调查区主要杂草且其在B_(01)稻田表现出抗药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筛选防治稻瘟病的田间药剂,为新疆水稻稻瘟病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稻瘟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4 d,75%三环唑WP 225 g a. i/hm2处理和325 g/L苯甲·嘧菌酯SC 243.75 g a. i/hm2处理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72.63%和71.77%;其次是2%春雷霉素SL 30 g a. i/hm2处理和500 g/L甲基硫菌灵SC 1 125 g a. i/hm2处理,对水稻稻瘟病防效分别为61.48%和61.27%。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无异常影响、无药害。【结论】75%三环唑WP 225 g a. i/hm2处理、325 g/L苯甲·嘧菌酯SC 243.75 g a. i/hm2处理、2%春雷霉素SL 30 g a.i/hm2处理和500 g/L甲基硫菌灵SC 1 125 g a. i/hm2处理,可有效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危害,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