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针对齐齐哈尔地区降雨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水稻传统栽培模式下泡田整地用水量大等问题,采取水稻机械旱直播栽培模式,省去传统种植泡田、育秧、移秧等环节,实现水稻生产节水节本。为选择适宜该区的旱直播品种,采用田间直接鉴定法,对不同品种抗病、抗倒伏和抗旱性及产量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综合各项指标来看,龙庆稻5号、绥粳18和龙粳31是适宜齐齐哈尔地区种植的旱直播品种。  相似文献   
22.
以鄂茭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其叶片在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茭白不同生长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茭白在幼苗期到发棵期,氮磷钾的吸收积累均呈增长趋势;发棵盛期,茭白对氮磷钾3种营养素的吸收都急剧增加,其中对氮元素的吸收积累状况最为明显;衰亡期茭白对3种元素的吸收均开始下降。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茭白的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23.
为探索玉米苗期叶片受到损伤后的响应机理,采用人工模拟的方法研究苗期不同时期叶片损伤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叶片受到损伤后,受损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与叶龄和叶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在前期对株高、单株叶面积指标影响较大,到成熟期差异不显著。损伤时期、损伤程度与产量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4.
25.
为促进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土壤固碳和玉米增产,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与秸秆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以CK(常规种植)、NFG(秸秆覆盖还田)、SFG(深松+秸秆覆盖还田)3种处理对土壤有机碳、不同粒径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深松与秸秆覆盖还田对半干旱区土壤碳组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试验中,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顺序均为SFG>NFG>CK。(2)<0.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0.250 mm和0.053~0.250 mm粒级,在0~10 cm土层,SFG、NFG处理土层>0.250 mm、<0.053 mm和0.053~0.250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比对照CK提高10%以上。(3)在10~20 cm土层,SFG处理>0.250 mm粒级和NFG处理0.053~0.250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较为明显。(4)不同处理之间玉米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差异不显著,穗粒数和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SFG和NFG处理分别较CK产量...  相似文献   
26.
为减少堆肥氮素损失,优化堆肥工艺,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为材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产物序列分析法,研究了堆肥不同阶段amoA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及与堆肥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高温期amoA硝化细菌类群发生明显演替,降温期检测到前期不存在的硝化类群,属于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中的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堆肥过程始终存在的优势菌群属于β-变形菌(β-Proteobacteria)中的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和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a)。堆肥不同时期amoA硝化细菌多样性指数发生变化,升温至高温期减小,降温期增大,腐熟期减小。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铵态氮含量和温度与amoA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显著相关(P0.05),是影响其动态变化的关键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27.
水分胁迫对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最佳的灌水模式,通过抗旱棚试验,分析水分胁迫对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间株高、穗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苗期重旱和拔节期干旱对玉米株高影响较大,导致植株生长速度下降和矮化。但不同生育期的干旱胁迫均使植株穗位降低30%以上。(2)干旱胁迫对植株茎粗的影响不显著。(3)干旱胁迫对不同处理间穗长达到显著差异,其中苗期重旱和拔节期干旱对穗长影响较大,分别比T0减少7.9%、26.3%、15.8%和15.8%,而苗期轻旱、中旱胁迫处理和开花期干旱胁迫处理则穗长有所增加;干旱胁迫处理百粒重和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拔节期干旱对产量影响极大,分别比对照降低15.4%、11.5%、27.3%。  相似文献   
28.
为有效防控大麻螟,减少工业大麻虫害损失,选用2种微生物菌剂绿僵菌和白僵菌,设置常规施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筛选出安全、高效、防效长久的大麻螟防治药剂。结果表明,绿僵菌制剂和白僵菌制剂处理均在播种后喷施47和54 d后对大麻螟的平均防效最佳,分别为85.56%~88.89%和64.71%~64.81%;喷施后41,47和54 d绿僵菌的虫口减退率几乎持平,为83.72%~88.89%,喷施后47,54和61 d白僵菌的虫口减退率几乎持平,为63.16%~64.81%。快速生长期喷施,绿僵菌制剂与白僵菌制剂处理对大麻螟校正防效差异不显著,喷施9,12和15 d校正死亡率分别是43.83%~79.87%和47.14%~83.84%,绿僵菌和白僵菌在喷施后15 d达到了虫口减退率最佳,分别为82.03%和86.09%,两制剂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于连作工业大麻种植田建议播种后喷施绿僵菌制剂或白浆菌制剂防治大麻螟,快速生长期建议喷施微生物杀虫剂配合化学杀虫剂,以达到迅速减少虫口且延长防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为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促进作物生长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黑龙江省不同种植生态区特点,选用不同秸秆全量还田耕作模式,对不同模式下的土壤含水率、温度和玉米生长及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增温或降温的双重效应受不同生态区和生育时期的影响.湿润区,与不还田(CK)相比,秸秆翻埋还田下的土壤含水率增加,但未达到显...  相似文献   
30.
为构建合理耕层和改善耕作环境,设置不深松(CK)、春深松30和40 cm处理,秋深松30和40 cm处理,研究不同深松季节及深松深度对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pH、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可降低土壤pH,其中4个深松处理的土壤pH分别较CK降低了0.12%~3.00%。春深松30 cm、秋深松30 cm和秋深松40 cm处理的阳离子交换量较CK分别增加了6.08%、19.10%和5.30%。整体上深松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深松处理碱解氮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处理穗长和行粒数无显著差异,穗粗和穗行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深松有助于穗粗、穗行数和产量的增加,其中秋深松40 cm和秋深松30 cm处理分别较CK增产14.83%和11.51%。春深松40 cm和春深松30 cm处理分别较CK增产9.36%和10.52%。因此,秋季深松比春季深松和不深松对盐碱地玉米增产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