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  韭菜易于吸收和累积硝酸盐,研究营养液中添加氯化钠 (NaCl) 和降低硫含量减少韭菜硝酸盐累积的效果,并从氮代谢途径初步探讨其减少硝酸盐累积的机理。  【方法】  采用新型韭菜专用营养液架床栽培系统进行了韭菜水培试验。在营养液中添加NaCl 12 mmol/L的同时,硫浓度设定为3、2、1和0 mmol/L 4个水平,分别用NaCl+S3, NaCl+S2, NaCl+S1 和 NaCl+S0表示。韭菜生长30天后,取样分析了不同硫水平下韭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及主要氮代谢途径中的氨基酸含量。  【结果】  在营养液硫供应水平3 mmol/L下,与营养液中不添加氯化钠处理 (CK) 相比,NaCl+S3处理的韭菜硝酸盐累积降低了32.60%,地上部干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显著增加;NaCl+S1处理的韭菜硝酸盐累积降低了53.30%,地上部干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显著增加。NaCl+S1处理较NaCl+S3处理更有利于降低硝酸盐含量。韭菜地上部的全氮含量无显著变化 (NaCl+S3处理) 或略有增加 (NaCl+S1处理),表明添加低浓度氯化钠并未限制氮素吸收。NaCl+S3和NaCl+S1处理下,硝态氮还原活性 (硝酸还原酶NR) 和转氨活性 (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氨酸转氨酶GPT) 增加,尤其是初级同化活性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分别大幅增加了43.57%和71.43%。NaCl+S3和NaCl+S1处理下,丝氨酸途径的游离氨基酸代谢和天冬氨酸途径的蛋白质合成得到增强,韭菜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而蛋白质水解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  【结论】  韭菜专用营养液中添加NaCl 12 mmol/L并将硫浓度降低到1 mmol/L,可显著提高根系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游离氨基酸代谢途径和蛋白质合成途径,进而在显著增加韭菜干物质的同时,大大降低硝酸盐累积。  相似文献   
22.
废气再循环技术是降低柴油机氮氧排放的重要方法,在柴油机中一般还需要使用EGR冷却器对EGR废气进行冷却来降低混合气温度,因此EGR冷却器的计算分析十分重要。利用STAR-CCM+软件建立了包含EGR冷却器、高温废气和冷却水的模型,得出了不同进口状态下出口废气的温度结果。  相似文献   
23.
“测树学”课程实践教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基于当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要求,分析了现有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不完善、数据标准不统一、配套仪器更新不及时、实践流程设计不合理以及考核形式简单化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林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状,提出了改革措施:一是要规范实习内容,编制“测树学”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手册;二是要更新实践教学仪器,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三是要完善实践教学指导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是设置多环节考核模式,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林业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改革后,有效提高了“测树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增强了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4.
为了改善某非道路国三柴油机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燃油消耗率过大的情况,首先使用仿真软件对比分析了不同凸轮轴下柴油机的性能,找到了可以产生最大残余废气率的凸轮轴;然后对共轨系统参数进行调整计算,得到了燃油消耗率和NO_x排放都优于原机的方案。  相似文献   
25.
典型草原禁牧条件下土壤水分对降雨模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冉  张圣微  朱仲元  张鹏  高露 《干旱区研究》2019,36(6):1359-1367
通过在锡林郭勒草原设置禁牧和放牧试验点,对气象、植被、土壤要素和5 cm、10 cm、15 cm、30 cm层土壤水分进行监测分析,揭示典型草原禁牧条件下降雨和土壤水分的变化及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禁牧3 a后土壤垂向异质性增强,降雨过程中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放牧区则相反;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的滞后时间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相对于禁牧区,放牧区浅层土壤(5 cm、10 cm)持水性能较弱,入渗完成用时较短;5 mm以下的降雨对禁牧和放牧区土壤水分均无明显补给作用,当降雨连续均匀且强度不超过5 mm·h~(-1)时最有利于入渗,放牧区入渗深度达到15 cm和30 cm层分别需要7.9 mm和大于25 mm的降雨,而禁牧区大于5 mm的降雨就可以入渗到30cm土层;强度5~6 mm·h~(-1)的独立降雨只能入渗到表层土壤中(5 cm),强度大于15 mm·h~(-1)的降雨在禁牧区能通过大孔隙快速入渗到30 cm及更深层土壤,放牧区则表层入渗较快(0~5 cm),深层入渗较慢,会形成地表径流甚至洪水灾害。该研究的结果可以为草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和制定合理的放牧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为探究树龄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及果实品质重要指标间的相关性,以灵武市东塔镇不同树龄的灵武长枣果实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树龄的灵武长枣果实纵横经、体积、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比较其差异。结果表明:树龄小于20 a灵武长枣果实形状不规则、果面有较多凸起,外观品质较差,树龄大于20 a果实呈规则的长椭圆形、表面光滑无凸起,外观品质较好;树龄20~40 a灵武长枣果实大小均匀、果实硬度大、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较高,其中树龄40 a的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高达21.47%和31.20%;树龄63 a灵武长枣果实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较高,但果实纵横经、硬度均较小。各树龄的灵武长枣果实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果实鲜质量与果实体积都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通过线性拟合发现其拟合优度分别达0.9282和0.9573。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不同生草对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宁夏灵武长枣栽培模式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于枣园行间种植不同的草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枣园生草提高枣园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枣园种粒黑麦草和白三叶可提高果实VC和类黄酮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增强果实硬度;紫花苜蓿处理可明显提高单果重。【结论】枣园生草可提高种植园土壤肥力、改善果实品质,其中黑麦草和白三叶行间生草效果优于其他草种。  相似文献   
28.
叶用莴苣全株营养累积分配的光谱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等植物叶绿素吸收光谱的强弱差异性,分别采用波长(442±9)nm蓝光、(457±7)nm蓝光、(521±14)nm绿光、(627±7)nm红光和(655±11)nm红光光谱发光二极管(LED)光源,以300μmol·m~(-2)·s~(-1)光强对叶用莴苣进行12 h·d~(-1)照射处理3周,以温室自然光为对照,研究具有一定能量供应下叶用莴苣生长和营养累积分配的光谱信号调控效应。红光,尤其是红光655处理的叶面积、鲜质量、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57.89%~85.04%;尽管蓝光下全株及叶和根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33.26%~181.23%,可是随着光谱波长的减小,可溶性蛋白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更加呈现以叶为主的特征。相比之下,随着光谱波长的增加,可溶性糖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更加呈现以叶为主的特征。此外,蓝光、红光处理全株以及叶和茎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97.26%~357.54%;红光下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于对照52.79%~59.01%,且明显抑制了GOT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分配以茎为主和根其次的特征,暗示着红光有利于氨基酸向阴生器官或部位转运分配的倾向。  相似文献   
29.
为比较和评价不同剂量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免疫牦牛后的抗体差异,随机选择1岁左右的牦牛50头,平均分成A、B、C、D、E 5组,分别按照1、2、3、4、5头份剂量(每头份含EG95 50 μg)进行一免和二免(间隔28 d);免疫前及二免后15 d采血,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果显示:二免后A、B、C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40%、50%,与E组的9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组阳性率为80%,与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抗体合格率均为0,C、D、E组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0%、40%、70%,E组抗体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采用EG95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按5头份剂量免疫,间隔28 d后二免,对牦牛的免疫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0.
温度、降水与树木径向生长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木的生长与立地环境密切相关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树木年轮宽度是反映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主要是根据树木径向生长的特点获取数据,进而重建环境因子的变化史实。树木径向生长特点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密切,论述了温度、降水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同时介绍了林线处树木径向生长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提出了将林线形成的时间过程和林线的空间格局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系统地研究,以揭示气候变化与林线、树线之间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