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科学   33篇
  24篇
综合类   1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春小麦-夏玉米套种是河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且研究区处于浅地下水位地区,地下水与作物根层土壤水交换频繁。针对这种河套灌区典型种植模式以及浅地下水的独特情况,基于SPAC系统,应用水动力学理论定量分析计算作物生长季大气水、灌溉水、土壤水、地下水和作物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确定“5水”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和量化关系。由于河套灌区独特情况,传统的土层静态切割法不符合实际,故应用水量平衡方法时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从而有助于灌溉过程中的分析与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72.
BP神经网络的春小麦作物水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用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非充分灌溉试验资料 ,建立了 BP神经网络的春小麦作物水模型。经模拟分析认为该模型能正确表达春小麦的产量与水分的关系并有某些独特的优点。与当地拟合效果较好的Minhas模型的比较表明 ,二个模型所表达的春小麦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性一致 ,产量预测结果接近。初步说明 BP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可用于作物水模型新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73.
基于SRFR模型的畦灌入渗参数推求及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入渗参数决定着灌溉水转换为土壤水的分布和速度,是确定地面节水灌溉灌水技术参数主要依据之一,它进而影响到地面灌溉的灌溉效果和灌水质量,因此,确定合理的土壤入渗参数是地面灌溉系统设计和管理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田间实测资料,利用WinSRFR4.1软件对畦灌条件下田间土壤入渗参数进行优化求解,并对水流特性进行了数学模拟。结果表明,在通过WinSRFR4.1模型优化计算得到的土壤入渗参数和曼宁糙率系数下,采用该模型模拟的水流运动过程同实测值一致,两者吻合程度较高,因此计算土壤平均入渗参数和曼宁糙率值的方法不仅简便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4.
内蒙古地区ET0时空变化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该文根据内蒙古135个站点,30年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在此基础上,对ET0在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区时空上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就ET0与4项主要气象因子(温度T、湿度RH、风速U、日照时数N)的关系进行了分区分月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地区不同条件下的ET0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75.
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对盐渍化土壤水动力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马鑫  魏占民  张凯  张健 《土壤》2014,46(3):518-525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在混合施用下对盐渍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饱和导水率、水平扩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丙烯酰胺施用量的增加,盐渍化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呈减小趋势且随着盐渍化程度加重减小程度逐渐减轻。土壤水吸力相同时,轻度盐渍化土壤聚丙烯酰胺施用量为0.25 g/kg时其持水能力最强,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施用聚丙烯酰胺0.5 g/kg时其持水能力最佳,聚丙烯酰胺对中度盐渍化土壤的持水能力的作用效果较好,重度盐渍化不佳。土壤含水量相同时,聚丙烯酰胺含量越高,土壤水平扩散率越小,且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土壤水平扩散率减小幅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6.
采用静态吸附法和淀粉-三碘化物比色法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在非盐和三种不同溶解盐的轻度、中度及重度盐渍化砂壤土上的吸附行为,考查了不同液固比、吸附时间对土壤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AM在非盐、轻度盐渍化砂壤土中吸附最佳液固比均为20∶1,吸附平衡时间为8 h,在中度、重度盐渍化砂壤土中吸附的最佳液固比是25∶1,吸附平衡时间是6 h。说明溶解盐含量较少对PAM在砂壤土中的吸附的最佳液固比、吸附平衡时间并无影响,而当溶解盐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吸附最佳液固比增大,吸附平衡时间减小。四种土壤吸附等温线均采用Langmiur等温方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都达到0.96以上。并得到PAM在四种盐渍化砂壤土中的吸附量呈现出非盐渍渍化土轻度盐渍化土中度盐渍化土重度盐渍化土的规律,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68、0.74、1.04和1.11 mg g-1,四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轻度、中度及重度盐渍化砂壤土的饱和吸附量分别比非盐渍化砂壤土增加了8.82%、52.94%、63.24%。说明随着溶解盐含量增加砂壤土对PAM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