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水稻经常遭遇干旱、高盐、低温、病原菌等逆境胁迫,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产量。NAC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水稻生长发育及抵御多种非生物及生物胁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阐述了水稻NAC转录因子的结构、分类及染色体定位,并阐述了NAC转录因子在水稻抗旱、耐盐、耐冷及抗病等抗逆基因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为NAC转录因子的利用及水稻抗逆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23.
以P型及G型欧洲山芥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水平(0.75,1.5,3 mol/L)对植株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物型及其不同器官的硫甙种类和分布不尽相同。高氮量处理显著降低了两类欧洲山芥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不同浓度的氮处理对P型欧洲山芥叶片的硫甙影响不明显,但高氮量处理显著提高了其根中总硫甙、总芳香族硫甙及芳香族主组分R-2-羟基-2-苯乙基-硫甙与2-苯乙基硫甙的含量;低氮处理则对植株根中吲哚族硫甙积累有利。高氮水平明显抑制了G型欧洲山芥叶片中总硫甙、总芳香族硫甙及其主组分S-2-羟基-2-苯乙基硫甙的含量,也明显抑制了其根中总硫甙、总芳香族硫甙及其主组分S-2-羟基-2-苯乙基硫甙、总吲哚族硫甙的积累;但却促进了根中吲哚族硫甙2-苯乙基硫甙的合成。可根据生产需求有针对性地施肥。  相似文献   
24.
豫东地区早秋花椰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秋花椰菜是豫东地区露地秋茬蔬菜栽培的主要茬口之一,通过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可使早秋花椰菜667m~2产量达3 000kg,产值约0.6万元。  相似文献   
25.
正盛夏季节,春大棚茄子进入生长后期,把植株从基部剪断,促其重新抽生枝叶,开花结果,这种管理方法即为茄子剪枝再生技术。其一茬到底,不仅解决了高温期育苗﹑嫁接的技术难题,而且节省了大量人工和费用,产品赶在春﹑秋淡季上市,达到"抢5月补9月"的目的。河南省南部的新蔡﹑汝南等县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院县共建"示范县,在茄子传统种植区,  相似文献   
26.
从金冠苹果基因组中鉴定出33个SBP-box家族基因,其中20个为miR156的靶基因。通过进化分析,对该家族成员进行了系统分类和功能预测。大部分预测的基因在富士苹果基因组中存在并表达,并且发现可变剪切在该家族基因中高频出现。在富士苹果中克隆了4个代表性成员基因,即MdSPL2MdSPL11、MdSPL13和MdSPL33;与金冠相比,MdSPL33是一个缺失第2和3外显子的剪切本,并具有2个单碱基变异;MdSPL11MdSPL13分别存在4个和2个单碱基变异,造成3个和1个氨基酸改变。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瓜尔豆生长不同生育期(幼苗初花期、盛花结荚期、鼓粒期)进行弱光处理(30%自然光),以进一步了解瓜尔豆对弱光的敏感时期及其对弱光的生理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弱光都会导致瓜尔豆的株高增加,茎粗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叶面积减小,叶片及植株干、鲜质量减少.同时.弱光处理导致瓜尔豆叶片中生长素(LAA)、赤霉素(CA)和细胞分裂素(CTK)含量下降,而脱落酸(ABA)含量增加,不同生育期处理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28.
天椒1号是以汝南子弹头为母本、驻天椒02-3为父本配制的簇生朝天椒杂交1代品种。该品种在河南露地种植表现为中早熟,生长势中等,抗逆性强,生育期211.8 d,植株高度84.1 cm,开展度48.3 cm,有效分枝数8.5个,果实纵径5.3 cm,果实横径1.0 cm,平均单果鲜质量1.65 g,单果干质量0.60 g,干鲜比0.37,果肉厚度0.19 cm,单株果数96.4个,花皮果率11.4%,青熟果绿色,成熟期果实深红色,果面光滑,商品性好,667 m2干椒产量271.52 kg。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田间表现高抗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适于河南省各地露地栽培。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29.
脱落酸与赤霉素对瓜尔豆叶片光合作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管理、密度、肥水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在瓜尔豆始花期、盛花期、盛荚期和鼓粒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研究其对瓜尔豆叶片光合作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旨在为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瓜尔豆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处理均能在各个生育时期降低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关闭气孔,从而抑制其光合作用;而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能明显地增加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促进其光合作用;脱落酸与赤霉素处理均能降低叶片叶绿体含量,并且赤霉素处理降低更显著。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处理降低了植株叶片内源吲哚乙酸、赤霉素和激动素的含量,升高了内源脱落酸的含量;而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增加了植株叶片内源吲哚乙酸、赤霉素和激动素的含量,降低了脱落酸的含量,在调节激素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对植株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30.
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埃塞俄比亚芥菜的优良特性相结合,在对黄籽沙逊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远缘杂交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种间杂种的形态鉴定、染色体倍性检测、根尖染色体制片和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黄籽沙逊和埃塞俄比亚芥菜真杂种外观明显不同于其父母本,处于中间类型,更多偏向于父本黄籽埃塞俄比亚芥。总共对11株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杂种后代的倍性进行了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阳性植株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125)明显小于对照黄籽埃塞俄比亚芥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200),大于亲本黄籽沙逊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75)。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植株染色体为27条,为黄籽沙逊(AA,2n=20)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BBCC,2n=34)的单倍体染色体相加之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既有父本也有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以上均证实了所获得种间杂种的真实性,其包含了双亲中的遗传信息。所获得的含有芸薹属A、B和C 3个亚基因组的种间杂种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应用到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