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19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12.
氮肥优化减施对土壤氮磷累积及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长期不合理高化肥投入量导致城郊区菜地土壤环境恶化的现状,为探讨氮肥减施对城郊区菜地土壤氮磷累积及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应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长沙市郊2种不同菜地土壤中,氮肥减施20%与缓释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土壤调理剂配合施用的环境和农学效应。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采用缓释尿素减施20%化学氮肥(80%N(CRU))有效降低了菜地土壤Olsen-P和NO3--N的含量,减少了其面源污染风险,但该处理蔬菜可食部分容易累积硝酸盐,也增加了食用风险;通过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减施20%化学氮肥(80%N+QD),生育中期土壤NH4+-N含量和蔬菜鲜样产量分别增加了69.2%,262.0%(p<0.05)和2.5%,12.1%(p<0.05),对土壤Olsen-P、NO3--N以及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影响不显著;减施20%化学氮肥配以添加土壤调理剂(80%N+SC)在2种种植年限的菜地中效果欠稳定。兼顾经济、食用风险、生态环境等效益,建议在高肥力菜地施肥实践中,氮肥减施与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蔬菜地土壤有效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长沙市宁乡超大蔬菜基地,以面积为239.5 hm2的蔬菜地为试验区,随机采集了329个土壤耕层(0~20 cm)样品,应用地统计学分析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应用克里格插值方法绘制了土壤三种有效养分的空间分布图。为了使数据更好地符合正态分布,我们对它们进行了logit转化。通过趋势分析,我们发现铵态氮不存在明显的空间趋势,硝态氮和有效磷存在二阶空间趋势。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数据经logit转化和必要的趋势去除后,铵态氮和硝态氮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有效磷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铵态氮的半方差函数图符合Matérn模型,硝态氮和有效磷的半方差函数图符合Stein的Matérn模型。它们的变程分别为144 m、592 m、168 m。研究区铵态氮空间分布破碎化程度较高,硝态氮和有效磷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梯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钼营养与无机养分平衡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酸性黄棕壤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在缺钼与施钼条件下,观察并测定小 轩期植株及叶片无机养分含量和分差异。结果表明,缺钼导致小麦植株无机养分含量普遍高于施钼处理,其中N,P,K,Zn,B含量因缺钼而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缺硼对向日葵叶组织及花粉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长在缺硼环境中向日葵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叶表细胞排列紊乱,气孔组织严重变形,腺毛塌陷萎缩,难以行使对叶的保护功能。缺硼使叶片增厚,叶肉组织变大,同时叶肉细胞中的颗粒状叶绿体呈分散状态。缺硼导致叶柄和叶脉的维管束受到很大破坏,维管束内的细胞变形,排列混乱,韧皮部细胞组织变形严重且无规律排列,木质部导管小,导管周围的细胞或是变形或是有大量的淀积物存在,由于输导组织的破坏和变形必然引起物质转运  相似文献   
16.
稻田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对施肥制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稻田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稻田施肥试验(2004—2010年)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性稻田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施肥是维持和提升稻田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稻田系统生产力稳定性对不同施肥制度响应不同:(1)各施肥处理总生物量生产力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是不施肥处理的1.33~2.23倍,从高至低依次为:优化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化肥处理>不施肥处理,且优化施肥能显著提高总生物量生产力的稳定性(P<0.05);(2)各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是不施肥处理的1.35~2.02倍,年际变异系数分别为:不施肥处理22.4%、化肥处理15.8%、优化施肥处理10.3%、常规施肥处理15.7%,优化施肥处理产量稳定性最高;(3)地下部分生产力施肥处理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施肥年限较长的处理地下部分生物量生产力的稳定性显著高于年限较短的施肥处理(P<0.05)。总的来说,优化施肥处理水稻生产力及其稳定性较好,不施肥处理水稻生产力及其稳定性最差;地上部分生产力及其稳定性和地下部分生产力受施肥制度的影响较大,而地下部分生产力的稳定性则受施肥年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南方双季稻区生物质炭还田模式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引入环境污染指数和能值反馈率2个新的指标,分析了无秸秆还田(CK,即常规施肥处理)、低量秸秆还田(LS)、高量秸秆还田(HS)、低量秸秆源生物质炭施用(LC)和高量秸秆源生物质炭施用(HC)5种秸秆还田模式的能值效益,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来评价南方双季稻区最佳管理模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农田温室气体能值产出,LS、HS处理分别是CK处理的1.94倍和2.92倍,分别减少了8.13%和10.80%的水稻生物量能值产出。秸秆源生物质炭还田温室气体能值产出与常规施肥处理(CK)差别不大,但明显低于秸秆直接还田,减少了49.10%~59.36%。秸秆源生物质炭还田增加了水稻生物量能值产出,比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了4.32%~10.49%,比秸秆直接还田增加了16.96%~20.27%。5种秸秆还田模式,能值产投比早稻季依次为:LCHCCKHSLS,晚稻季依次为:HCLCCKLSHS。综合评价双季稻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早稻和晚稻季节HC均高于其他模式。因此,从能值效益角度,高量秸秆源生物质炭还田是该区域双季稻生产中最优的秸秆还田模式,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钼、氮配合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钼、氮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仍然是冬小麦高产所必需的,在高施氮量下配施钼肥,钼肥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更明显,并提高氮肥增产效果;高氮条件下施钼能增加冬小麦出苗数、冬至苗数和穗数以及株高、穗长,并使植株、麦穗整齐度增加;施钼处理冬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高峰在拔节至抽穗期,而缺钼植株则在抽穗至成熟期。施钼植株拔节期、抽穗期功能叶干物重增加,说明功能叶光合能力因施钼而增强;与营养器官相比,钼肥能更显著地增加籽粒产量,对生殖生长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9.
钼营养与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钼的酸性黄棕壤上施用钼肥能增加小麦全生育期植株的含钼量,大幅度提高冬小麦产量。施钼影响小麦品质,使小麦面粉的含钼量提高到0.2mg/kg以上,达到食用标准。施钼影响了小麦面粉的氨基酸组成,使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含脂肪侧链的丙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的比例因钼的施用而升高,但含硫的胱氨酸和蛋氨酸的比例则有所下降。施钼增加了小麦面粉的大分子蛋白质含量,减少了小分子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落干过程中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发生显著变化,但表层土壤不同层次的氮素转化特征及相关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了落干过程中(9 d)上表层(0~5 cm)和下表层(5~10 cm)水稻土氧化还原电位(Eh)、土体氧化亚氮(N2O)浓度和排放通量等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氨氧化基因(古菌amoA和细菌amoA)和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arG和napA)的丰度变化。结果表明,经9 d落干上表层水稻土Eh由-200 mV上升至500 mV左右,而下表层在-200~0 mV之间波动。上表层水稻土NH4+-N含量下降速率和NO3--N含量上升速率分别是下表层的2.8和1.8倍。落干过程中,上表层水稻土氨氧化作用可能是由氨氧化细菌(AOB)主导的,而驱动硝酸盐还原作用可能以含napA基因反硝化微生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