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8篇
  130篇
综合类   11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从田间道、生产路尺度,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农地整理结合试点下重庆市合川区大石镇高川等4个行政村田间道路廊道特征及其不同缓冲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表明:①新农村建设与农地整理结合试点下农村田间道路建设标准逐步提高.生产路密度从51.103 m/hm2降到45.581 m/hm2,田间道密度从12.934 m/hm2提高到22.11 m/hm2,连通度从41.94%提升到55.06%,环通度从12.62%提升到32.38%.②田坎路与废弃道路的复耕和道路沿线田块规整,改善了景现破碎度.斑块边界的复杂弯曲程度降低,斑块形状规则化程度与连接度提高,景观破碎度减小.③农村田间道路对土地利用景观干扰强弱呈规律性变化.田间道10 m以内干扰强度最剧烈,10~25 m较剧烈,25 m以外干扰度随距离增加逐渐衰减.生产路2.5 m以内干扰度随距离增加急剧增强,2.5~10 m干扰度最强且随距离增加而减弱,10~30 m干扰强度基本不变,30 m以外随距离增加干扰度逐渐衰减.  相似文献   
52.
土壤含水率对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5种土壤质量含水率(0.05,0.08,0.10,0.12,0.15)水平,进行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试验表明,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密切相关.土壤含水率对浅层滑坡体A层、B层和C层土壤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呈现出相同的规律.A层、B层和C层土壤黏聚力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基本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土壤含水率为0.10左右时土壤黏聚力达到其最大值,在相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黏聚力的分布规律为C层>B层>A层.A层、B层和C层土壤内摩擦角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减小,在相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内摩擦角的分布规律为C层>B层>A层,但就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土壤内摩擦角减小的速率而言,呈现出B层>A层>C层的规律.消除和减轻地表水的危害是我国西南丘陵山地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3.
土的抗剪强度是工程设计中重要的依据指标,同时也是土壤精准耕作,大型农业器具设计的一个基本参数。紫色水稻土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为研究其抗剪强度的水敏感性特征,该文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国土整治项目区内紫色水稻土为试样,采用调控含水率变化,通过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其抗剪强度的水敏感性特征,并为实际工程中处理紫色水稻土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同一围压下,紫色水稻土的最大主应力差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相同含水率下,随着围压的升高最大主应力差增加,但这种增加趋势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2)当含水率处于界限含水率附近时,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减变化较为缓慢;含水率大于某一值后紫色水稻土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3)紫色水稻土的粘聚力随含水率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峰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4)紫色水稻土内摩擦角与含水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负相关性。该研究可为地区农业基础工程的设计到施工,以及工后更好地控制路基路堑的稳定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重庆丘陵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确定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重庆市北碚区2001—2011年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ET0,分析了3种不同太阳辐射(Rs)计算方法所得ET0的差异性,并利用相关性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气象因子对ET0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2001—2011年年内各月ET0呈抛物线变化,年内ET0最大值出现在7月和8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和12月;不同Rs计算方法是引起ET0和辐射项(ET0(rad))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差异不显著;研究区ET0主要由空气动力学项(ET0(aero))贡献;最高温度、最高相对湿度和最低相对湿度是研究区ET0的3个最主要的影响因子;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研究区ET0时,建议采用Hargreaves公式计算Rs。  相似文献   
55.
西南山地丘陵区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多目标决策划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科学地引导西南山地丘陵区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该文以重庆市垫江县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系数法、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和约束因子建立决策模型体系,结果表明:耕地指标中灌溉保证率、平均降雨量、交通和农村居民点辐射的自身优势突出。土壤质量各指标平均值(介于0.2~0.75之间)、标准差(介于0.09~0.3之间)、变异系数(介于13~75之间)为中等以下水平。自然条件中,灌溉保证率和耕地连片性的综合权重最大,大于10℃积温和平均降雨量的综合权重最小、且指标值的区间变化最大;土壤质量中,有机碳在层次分析法下权重最大;距离条件中,入选耕地受城镇的辐射作用明显、区位优势突出。耕地在入选重要程度上,依次排序前4位的是灌溉保证率、耕地连片性、城镇的辐射和土壤有机碳,测度和贴近度显示,地块间优劣接近,距离条件整体较优。耕地的入选从贴近度等级划分为:重点型、适宜型、调控型、后备型,约束条件下调出的地块为优势耕地(即重点型和适宜型)。最终划定成果显示适宜型和调控型比例增大,重点型和后备型比例减小。并利用数据验证了该决策模型体系的合理性、规范化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6.
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养分是精准施肥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综合分析了土壤养分遥感监测在光谱特征指标的选择、反演方法、反演模型及其适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指出,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土壤养分预测中将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土壤养分遥感反演模型对环境、土壤类型、土壤剖面等方面的适用性、光谱特征指标的选择、动态监测模型的建立、多源数据和多种技术手段的集成将是土壤养分监测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7.
本文在对国内学术界具有培养研究生经验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书面咨询的基础上,探讨了农科研究生的培养方法。培养方式要采取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性,体现个性教育;课程教学要以自学、专题讨论和适当的讲授相结合为主;考试宜采用开(闭)卷笔试+专题(综述)报告的方式;提倡集体指导,充分发挥院(系)、研究所(室)的群体作用;研究生管理必须规范化,管理部门应具有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58.
有机肥对紫色水稻土有效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和盆栽试验表明,紫色水稻土施用有机肥,有效硅可提高10% ̄35%,水生在产加6% ̄104%,并促进了水稻植株对硅的吸收,使水稻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59.
长期免耕稻田的土壤微生物与肥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对经过10年自然免耕后稻田的基本肥力特征、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以及水稻农艺性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方面,该免耕方式能提高土壤肥力,垄作和厢作的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以及有机质显著比常规平作高,且上层(0-7.5cm)和下层(7.5-30cm)的肥力水平差异不显著,但仍有上层高于下层的规律;微生物持征方面,各处理细菌数量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但免耕处理的微生物生长条件较稳定,季节性不明显;自生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之间相互促进,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自然免耕能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杂草生长。  相似文献   
60.
中国低产田状况及改良策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新阶段我国农业、特别是土壤学发展的需求出发,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低产田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低产田"的界定入手,对我国低产田的状况及其负面影响、低产田形成的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主要障碍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初步测算了低产田改良的粮食增产潜力等。我们认为"低产田"可以定义为"在现有的正常耕作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条件下,因为耕地本身存在的障碍或者限制因子,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差,产量较当地高产田低30%以上,且年际间变异大的农田"。我国低产田具有面积大、类型多,而且分布相对集中、障碍因子较明显等特征,低产田主要的障碍因子包括:有机质贫乏、养分匮乏或失衡、土壤酸化、土壤盐渍(碱)化、沙化、土壤板结、潜育化、表土大量流失、严重干旱、多因子组合。在此基础上,最后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出发,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低产田改良研究的重点及有关政策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