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1篇
  55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选取川、渝两地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砂岩黄壤、灰岩黄壤、酸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进行了连续5年的试验.研究了钾肥(硫酸钾)对茶园土壤钾库及钾素平衡的影响,旨在为茶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显著提高土壤钾库中的各类钾素,且土壤中各类钾素的变化因土壤类型而异,在3种土壤中,土壤钾库的增量均为灰岩黄壤>砂岩黄壤>酸性紫色土.在不施钾肥(CK)的情况下,茶树每年从土壤取走0.08g/kg土钾素,3种土壤的钾素流失量分别为0.18g/kg·土年(灰岩黄壤)、0.09 g/kg·土年(砂岩黄壤)、0.07 g/kg·土·年(酸性紫色土).推测幼龄茶园土壤的钾素流失量与之类似,施用K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2.
1微量元素铜 铜是家禽和家畜必需的微量元素,其生物学有效性是所选择的铜源能否用于家禽和家畜生产的关键,其生物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动物和人类的安全与健康。铜虽不是构成血红素的成分,但它是动物利用铁生成血红素前所必需的元素,因此,饲料中应添加铜以供动物正常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93.
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养鸽业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主要侵害雏鸽,给养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引起该病的沙门氏菌为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菌,可于宿主细胞内生存繁殖并逃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增加了该病净化的难度。目前,使用抗生素防治鸽沙门氏菌病是生产中最常用的有效措施,但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导致沙门氏菌这一人兽共患病原菌耐药菌株的不断产生,以及药物残留等危害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出现。寻求抗生素替代品来减少或替代抗生素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应用已成为动物疫病防控研究的主流。由于养鸽业起步较晚,有关鸽沙门氏菌病及其防控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主要对鸽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致病机制和近年来针对沙门氏菌病的抗生素替代品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鸽沙门氏菌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番茄对酸性黄壤中铅的吸收特性与富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番茄对酸性黄壤中铅(Pb)的吸收和积累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铅时(0~200mg/kg),基本没有观察到铅对番茄的毒害病症,铅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但番茄具有强烈吸收土壤中铅的特性,并在番茄体内积累。随土壤中铅添加量的提高,番茄铅吸收量增加,其中根系的吸收最强,明显高于叶、茎和果实,特别是当土壤中铅添加量较高时,差异更为显著。在土壤铅浓度较低时,番茄对土壤铅的富集率较高(4.38%),当酸性黄壤中铅的浓度大于50mg/kg时,可引起番茄中铅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95.
“巴山峡川”茶园自然环境与茶叶品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中国古老的“巴山峡川”茶区的气象条件及其7个茶场的土壤条件、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状况,调查表明,“巴山峡川”夜雨多,伏旱严重。茶园土壤主要为黄壤,有酸化的趋势,黄壤有机质含量比紫色土高。永川新胜茶场砂岩黄壤有机质、氮素、速效磷含量高,茶样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高。万源砾岩黄壤交换性钙镁含量高,茶样茶多酚含量高;酸性紫色土钾素状况良好,茶样水浸出物含量高。值得注意的是,万盛灰岩黄壤水溶性硫含量最高,茶样硫含量、香气与滋味得分均最高。  相似文献   
96.
香樟离体培养体系的构建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香樟茎段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大量元素、BA和NAA三因素对初步建立香樟茎段离体培养体系的影响。接种30d后,培养基中的香樟茎段均有程度不同的器官发生现象。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量元素、BA和NAA均对香樟茎段隐芽的发育以及愈伤组织的产生有显著影响。全量的MS大量元素适于香樟茎段的隐芽发育。BA/NAA浓度比为40时适于芽的萌出,为5时适于愈伤组织产生。在笔者试验中,9号即MS BA2.0(mg/L) NAA0.05(mg/L)培养基为香樟茎段隐芽萌动与伸长的最适培养基,7号即1/2MS BA0.5(mg/L) NAA0.1(mg/L)培养基为香樟茎段产生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在进一步工作中还可加大BA浓度促进芽的萌发,增加NAA浓度或降低BA浓度促进愈伤组织产生。  相似文献   
97.
以香樟茎段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大量元素、BA和NAA三因素对初步建立香樟茎段离体培养体系的影响。接种30d后,培养基中的香樟茎段均有程度不同的器官发生现象。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量元素、BA和NAA均对香樟茎段隐芽的发育以及愈伤组织的产生有显著影响。全量的MS大量元素适于香樟茎段的隐芽发育。BA/NAA浓度比为40时适于芽的萌出,为5时适于愈伤组织产生。在笔者试验中,9号即MS BA2.0(mg/L) NAA0.05(mg/L)培养基为香樟茎段隐芽萌动与伸长的最适培养基,7号即1/2MS BA0.5(mg/L) NAA0.1(mg/L)培养基为香樟茎段产生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在进一步工作中还可加大BA浓度促进芽的萌发,增加NAA浓度或降低BA浓度促进愈伤组织产生。  相似文献   
98.
贵州省晴隆县城北部约60公里的中云区,1985年7月2日发生一次严重的山崩地裂,涉及范围长13.5公里,宽12.5公里,严重受灾7个乡镇,被冲垮和泥沙淹没房屋78户50幢约200间。房屋倒塌压死44人,危险房屋(已倾斜)1,559户共8,185人,还有7,849户约3.6万人受到威胁,几天几夜不敢回家居住和食宿。冲毁淤积田地707.3公顷,其中田415公顷,土292.3公顷,减产粮食3,500吨,占常年总产量1.05万吨的33%;冲垮小Ⅱ型水库1座,冲毁2台机组的小水电站1座共150瓩;冲毁公路77处,中断交通50多公里,中断邮电3天。  相似文献   
99.
在玉米育苗基质中加入交联聚丙烯酰胺(crosslinked polyacrylate amine,CPA)和接种AM真菌,研究它们对玉米苗生长、养分吸收及有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PA的基质中,接种AM真菌的玉米苗生物量高于不接种,并且增加磷含量与吸收量,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在+CPA的基质中,CPA提高了玉米苗P含量以及吸收量,适量的CPA浓度还能够提高玉米苗的生物量,CPA显著降低AM真菌的感染率,接种AM真菌后的玉米苗生物量与不接种的相似甚至更低,玉米苗养分吸收、硝酸还原酶、叶绿素和根系活力因菌株和CPA含量不同而异。由于降低AM真菌的感染率,不能进一步改善菌根玉米苗生长,菌根效应被CPA的促生作用掩盖甚至超过,故在实际育苗工作中,建议采用接种AM真菌或在基质中适量加入CPA一种方式即可。  相似文献   
100.
多花黑麦草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梯度稀释培养,测定了不同肥力不同品种多花黑麦草(特高、长江2号和沃土)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和三类促生细菌的数量,并根据真菌的培养形态和显微形态等,参考相关资料进行了真菌的分类和鉴定。结果表明:肥沃土壤中多花黑麦草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及三类促生细菌的数量均高于贫瘠土壤;肥沃土壤中多花黑麦草不同品种间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差异较大,而贫瘠土壤中多花黑麦草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肥力土壤中的真菌数量品种间均差异不显著。多花黑麦草根际三类促生细菌中溶磷细菌的数量最多,其次是自生固氮菌,硅酸盐细菌的数量最少;溶磷细菌中,有机磷细菌的数量远远多于无机磷细菌的数量。不同品种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分布也有影响,不同品种间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差异较大,真菌数量差异不显著。从多花黑麦草根际分离到的真菌分别属于11个属,根际真菌的种类、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也随土壤肥力及品种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