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文胜 《甘肃农业》2006,(10):50-51
水利水电工程是利用水资源来服务于人类需求的一项工程建设。作者在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主要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避免或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12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锐劲特、广治、惠螟、水稻铁牛和金矛在低龄幼虫盛发期施用1~2次.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兴攻、阿维·毒和两种毒死蜱对低龄幼虫防效较好;钻斗、顶锐和螟卷快杀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为真实了解对不同防治方法三化螟螟害率的差异,2008年在陈贵镇堰畈村王监大畈王国安责任田进行防治技术对比试验,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河北省第三次夏谷良种更新工程”的过程中,将生态区划理论和品种发育规律、栽培技术、新型推广模式研究及良种繁育等多个技术领域结合一起,探索出了一套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技术体系主要包括:①依据生态条件,将项目区划分为若干生态类型区;②筛选适宜的推广品种等技术主体;③进一步揭示主推品种在各类型区的特征特性和生育规律;④进行不同品种在各类型区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⑤探索切实可行的农技推广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利用血清学技术开发的酶联诊断试剂盒 ,由于快速灵敏 ,操作简便 ,可进行大量样品的检测 ,比较好地满足了生产上需要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国内尚没有成熟的植物病毒诊断试剂盒供应者 ,缺乏可靠的产品 ,因而限制了植物病毒诊断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一旦需要时 ,主要是依赖国外进口 ,由于价格昂贵 ,采购不便 ,不能及时供应 ,在国内推广尚有一定的困难。另外 ,国外有些试剂盒在技术上有一定的缺陷 ,造成一些假阳性反应的出现 ,其中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处理上不很成熟 ,对于危险性病毒的阳性对照处理不当 ,还易造成危险性病毒的扩散 ,而阴…  相似文献   
16.
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基因产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基因产品,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结果可靠、准确性高。该方法利用特异性荧光探针实时监测目的的基因的扩增,同时循环参数(Ct值)和PCR体系中起始DNA量的对数值之间有严格的线性关系。利用阳性标准样品的Ct值,制成标准曲线,再根据未知样品的Ct值就可以准确确定起始DNA的数量。高纯度探针和适宜的镁离子浓度是该方法准确定量的关键。实时定量PCR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其他定量方法所存在的假阳性及定量准确度不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分析了我国乳品企业的价值链,在此基础上剖析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设计了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番茄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据大冶市植保站2005年在陈贵镇杨庚村蔬菜地调查,5月中下旬是春播番茄的发病高峰期,一般田块病株率为3%~8%,重病田块达38%,露地重于保护地;8月下旬、9月下旬是秋番茄的发病高峰期,一般田块病株率为3%~9%,重病田病株率达32%,以保护地发病重.由于番茄青枯病在田间表现的症状与番茄枯萎病等其他病害较难区分,因此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困难,为了正确诊断番茄青枯病,指导菜农对口使用农药,科学防治青枯病,现将番茄青枯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创造燕麦新种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人工提取的不同倍性燕麦以及花生、大豆、小麦等作物DNA导入裸燕麦早熟品种“品二号”,中晚熟品种“冀张莜四号”和晚熟品种“冀张莜五号”,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变异,经过逐代选择鉴定,育成了一批裸燕麦新种质,组织化学分析表明,应用同样方法导入的GUS标民基因已在D1代植株中表达。  相似文献   
20.
水稻病虫灾害防治技术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深社会各界对农作物病虫为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认识,了解植保工作在防灾抗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堰畈村王监大畈王国安责任田进行晚稻病虫灾害和防治技术对比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