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5篇
  42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工业园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建设类项目,其水土流失情况也有自身特点。本文以粤北地区3个工业园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为案例,论述了粤北山区工业园项目的水土保持防治区划及其措施布局情况,以期为其他工业园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2.
三峡环库多业共生耦合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初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蓄水后,水流减缓,自净力减弱,主要支流绿藻虐生;库区新生消落区出露成陆时正直多雨炎热潮湿的夏季,基本丧失拦截、消纳和过滤农业面源污染的功能,加重了长江污染。该文在研究库区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将库区水域、消落区和生态屏障区作为整体,运用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建立库岸柑橘、消落区湿地牧场、水域天然渔场3条环库绿色经济带,集成4链交叉的多链循环经济组网模式,创立5层阻隔拦截和吸收消纳面源污染的工艺技术,围绕库区各主要农业产业发展,把前端废弃物作为内生要素进入后端生产活动中,在注重环境保护的形势下,凝练出多业共生耦合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和"345"推进方法。创建的巫山大昌湖特色循环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实现了三峡库区柑橘、生猪、草食牲畜、长江鱼4大特色产业共生、要素耦合、整体循环、综合利用的产业生态链,推动了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了库区特色农业发展、农移民增收和国家战略水资源库保护需求,可为大型水库区生态农业发展和水资源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以籼稻品种‘MDS’和‘R315’为亲本,构建一张高密度的遗传图谱,挖掘水稻Oryza sativa L.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并加快水稻品种选育。方法 对两亲本及其192个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划分bin标记,针对每个连锁群使用JoinMap4.0对bin标记进行排序,用perl SVG模块绘制连锁图,并对标记在基因组和遗传图谱上的位置进行共线性分析。结果 两亲本间共筛选出221 494个高质量SNPs,构建了一张高密度遗传图谱,包含1 612个bin标记,总图距为1 327.82 cM,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图距为0.82 cM。共线性分析显示各连锁群上的大部分标记顺序与基因组保持一致,共线性较好,图谱质量高。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质量较高,为后续功能基因的鉴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探明灌溉对淀粉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在大田条件下,以弱筋小麦豫麦50为材料,研究了三种灌溉方式(W1:拔节期灌水一次;W2:拔节期和孕穗期各灌水一次;W3: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各灌水一次.每次灌水定额750 m3/ha)下弱筋小麦淀粉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弱筋小麦灌浆中后期和成熟期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均表现为W3>W2>W1.成孰期籽粒淀粉支/直比例表现为W3>W2>W1.成熟期籽粒淀粉支/直比例表现为W3<W2<W1.孕穗期和灌浆期增加灌水提高了灌浆中后期旗叶和籽粒中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SS)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提高了灌泺中后期籽粒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说明增加灌水使弱筋小麦旗叶蔗糖合成能力强,促进源器官蔗糖向库中运输,保证籽粒库中糖源的充分供应,有利于籽粒淀粉的合成和积累.  相似文献   
65.
钾肥施用量对2种筋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钾肥施用量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和弱筋小麦豫麦50号籽粒品质、粉质仪参数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可明显改善郑麦9023和豫麦50号的品质和淀粉糊化特性,增施钾肥能够提高强筋小麦籽粒干、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和稀懈值,降低强筋小麦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降落值和弱化度.钾肥施用量对弱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与强筋小麦呈相反趋势.在豫西地区,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最适宜的钾肥施用量(K2O)均为112.5 kg/hm2.  相似文献   
66.
橄榄汁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橄榄汁饮料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0.005%的果胶酶,酶解温度25℃,酶解时间60min,可获得理想的产率,橄榄汁的产率可提高为20%。通过调配(添加稳定剂、防腐剂、调节糖酸比),可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橄榄汁饮料。  相似文献   
67.
"巫山脆李"是由巫山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西南大学和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从地方青脆李"江安大白李"自然芽变植株中选育出的果形端庄、肉质脆嫩、离核、味甜的青脆李新品种,先后获全国优质李杏评选金奖第一名和"三峡杯"优质脆李评选"果王"等称号,在西南地区推广3.3万hm^2。该品种树势强健,生长快,在重庆三峡库区沿江区域7月上中旬成熟,果实卵球形,果顶略凹,中等大小,平均纵径3.3 cm、横径4.0 cm,平均单果质量37.2 g,果柄长1.5 cm、直径0.1 cm。果皮底色绿色至绿黄色,皮中等厚,果点明显,果粉厚,白色。果肉浅黄色,肉质致密,纤维短,汁多味香,脆嫩,纯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5%,可滴定酸0.43%~0.72%,维生素C含量6.12~8.99 mg/100 g,果核小,离核,呈扁圆形,果实可食率达94.80%~96.88%。无明显采前裂果和果内流胶,中熟,丰产,果实硬熟时肉质松脆,但软熟后出现肉变粉质、硬度下降现象,常温下不耐贮运。耐高温高湿和寡日照气候,适应性好,适宜在长江上游海拔180~1 000 m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68.
为探明耕作方式对豫西旱地麦-豆轮作田不同土层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置免耕(NT)、旋耕(RT)和翻耕(PT)3种耕作方式,分析了定位试验9 a(2009—2019年)后小麦收获期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酶活性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其调控效应与其作业深度相关。RT较PT有利于降低0~15 cm土层但增加15~35 cm土层容重,NT较RT和PT显著降低了0~5、15~35、35~6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变化规律与容重相反。各处理间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5 cm土层和15~35 cm土层规律一致,0~5 cm土层均以NT最优,分别较最低值处理(PT)显著提高16.7%、53.2%、15.9%、23.6%、18.0%、34.7%和29.0%;15~35 cm土层均以PT最优,分别较最低值处理(NT)显著提高18.3%、23.4%、53.4%、...  相似文献   
69.
为了分析红禾麻(Laportea bulbifera)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栽培红禾麻植株性状、产量、浸出物含量与总黄酮含量等22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红禾麻个体间叶部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长宽比(2.3759),最大展幅面积最低(1.9280);茎部一级分枝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1046),单株主茎数最低(1.8801);药材产量和质量指标中,总黄酮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0464),其次为浸出物含量(2.0287)、总生物量干重最低(1.8075)。主成分分析显示,前四主成分反映了22个性状的茎叶性状、叶片数、产量、浸出物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等重要信息,累计贡献率达66.424%。聚类分析将红禾麻种质分为四大类群,第Ⅱ类群为质量选育的最优材料,第Ⅳ类群产量选育的理想材料。研究表明:红禾麻的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70.
脆李果实采后分别经PE、PVC薄膜包装,在0℃冷藏一段时间后置于25℃环境下进行货架贮藏,在贮藏期、货架期分别或复合进行1-MCP处理脆李果实,研究不同材料包装对脆李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薄膜包装均具有良好的气调效果,其中PVC比PE包装能更有效地提高CO_2和降低O_2百分含量,延缓货架期果实硬度下降,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货架期1-MCP处理可以维持最高的脆李硬度和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