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正冬小麦由于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好,一直为陇东地区的传统主产粮食作物。庆阳市西峰区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腹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影响,这里特别适合种植冬小麦。过度施用化肥会给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如何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保证冬小麦产量不减少?2016年在冬小麦陇育4号上进行了优化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试验,以期为农民日后减少化肥用量及优化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采集长江口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蟹样品,利用16S V4区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抱卵前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特征,探讨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及与其食性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雌蟹抱卵前和抱卵后的肠道样品中共检测出313个和376个OUT,特有OUT分别为112个和175个,占比分别为35.78%和46.54%.就门水平而言,柔膜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其肠道的主要菌群;雌蟹抱卵前和抱卵后的肠道菌群具有显著性差异,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丰度抱卵后小于抱卵前,而柔膜菌门丰度抱卵后大于抱卵前.就属水平而言,Candidatus_Bacilloplasma和Candidatus_Hepatoplasma是其肠道的主要菌群属,抱卵前占比分别为26.54%和25.81%;抱卵后占比分别为30.29%和29.05%,2个属的丰度在抱卵前后无显著差异.与抱卵前相比较而言,抱卵后雌蟹肠道菌群Chao指数和ACE指数升高,丰度增加,而辛普森指数和香农指数保持稳定,抱卵前后雌蟹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无显著性变化.本研究揭示由于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的摄食习性和饵料组成在抱卵前后产生了变化,会对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不同盐度驯化模式对施氏鲟生长及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逐步增盐法(IG)、阶段增盐法(IT)及盐度突变法(is)3种不同的驯化模式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进行盐度驯化,对3种模式下的特定生长率(SGR)、生长效率(GE)、摄食率(FR)及食物转化率(FCR)进行统计,并与对照组(CT)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驯化方法对于施氏鲟的成活率具有较大影响,3种不同驯化模式下的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IT(100%)、IS(93.33%)、IG(85%),各盐度驯化组死亡个体规格均较小。盐度对于施氏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盐度驯化各组在SGR、GE方面均低于对照组,IS组和IG组SGR与C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IT组显著(P〉0.05)低于CT组。IG、IS、IT组与CT组相比,摄食率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IG、IT、IS各组FCR均低于对照组,但对照组FCR与IG、IS组没有显著差异,与I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认为,尽管盐度对于施氏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IG及IS方法的驯化,施氏鲟在25盐度下仍然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34.
现行科技体系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荣  徐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273-2273,2275
分析了现行科技体系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5.
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含量极低,内源激素的测定技术对研究其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植物内源激素的生物测定法、理化测定法和免疫测定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植物内源激素测定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生物测定法是内源激素早期测定的主要方法,但专一性较差,灵敏度低,现在主要用于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筛选.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内源激素精确测定的主流方法,能够将不同内源激素有效分离,灵敏度高.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测定快速、灵敏度高、设备要求低等优点,成为目前广泛应用的内源激素快速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超低温冷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线粒体DNA影响,选取细胞分裂期胚胎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种玻璃化液处理和超低温冷冻对胚胎线粒体DNA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胚胎线粒体上的Cytb基因能被稳定扩增,PCR电泳产物大小约1 600 bp,产物经回收后进行双向测序、比对和校正,获得10条Cytb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135 bp,其中有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1 135 bp的Cytb基因序列一共编码378个氨基酸残基,从ATG第一位起始密码子开始到1 140位终止。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胚胎线粒体上的COI基因也能被稳定扩增,PCR电泳产物大小约1 600 bp,产物经回收后进行双向测序、比对和校正,获得10条COI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534 bp,其中有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1 534 bp的COI基因序列一共编码511个氨基酸残基,从ATG第一位密码子开始到1 533位终止。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中华绒螯蟹胚胎线粒体上Cytb和COI基因共有11个位点发生了变异,但不同的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对碱基变异没有影响,发生的碱基变异中存在4种类型,即G→A、A→G、C→T、T→C,变异间只有转换发生,没有颠换发生,这些变异均未引起相应氨基酸残基的变异。  相似文献   
37.
本试验旨在比较摄食浒苔和人工饵料的点篮子鱼幼鱼肌肉营养成分。试验选择180尾体质健壮、规格一致的点篮子鱼幼鱼,设置2个饵料组(浒苔组和人工饵料组),分别投喂浒苔鲜样和人工饵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长率均显著低于人工饵料组(P0.05);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人工饵料组(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人工饵料组(P0.05),水分含量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浒苔组和人工饵料组点篮子鱼幼鱼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检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6.72和70.05,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3)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ω3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人工饵料组(P0.05)。从以上结果可见,2组点篮子鱼幼鱼均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从EAAI及EPA+DHA、ω3PUFA含量来看,浒苔组点篮子鱼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和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均较优,摄食浒苔后的点篮子鱼味道鲜美,并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38.
选取6 ind健康的雄性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经人工催产后获得成熟的精子,研究超低温冷冻(-196℃)对俄罗斯鲟精子顶体酶活性及DNA损伤影响。结果显示:俄罗斯鲟鲜精中顶体酶的平均活性为(36.18±2.54)μIU·10-6,经过超低温冷冻后,精子顶体酶活性显著降低,添加抗冻保护液精子中顶体酶活性降至(21.55±0.79)μIU·10-6,未添加抗冻保护液精子中顶体酶活性降至(9.58±1.08)μIU·10-6,且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俄罗斯鲟鲜精彗星率为(37.33±7.77)%,添加抗冻剂后冻精的彗星率为(63.67±5.13)%,未添加抗冻剂直接冷冻彗星率高达(86.00±3.61)%,三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用CASP分析软件分析测量彗星拖尾长度(L tail)、彗星尾部DNA的相对含量(Tail DNA)、尾动量(TM)、Olive尾动量(OTM)等各项表征DNA损伤的指标,发现冻精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鲜精组,未添加抗冻剂直接冷冻组又高于添加抗冻剂组,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超低温冷冻能导致精子顶体酶活性下降和DNA损伤,抗冻剂对精子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9.
人工养殖条件下俄罗斯鲟精子主要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6 ind健康的雄性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经人工催产后获得成熟的精子,测定了精子密度、精浆渗透压、p H和生化成分,研究不同保存温度和p H对精子活力与寿命的影响,并比较几种离子对精子的抑制作用和再激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鲟精子密度为(2.12±0.89)×109cell·m L-1,精浆渗透压为(87.83±2.79)m Osm·L-1,精浆中K+(1.61±0.26)mmol·L-1,Na+(29.13±1.79)mmol·L-1,Cl-(21.83±1.84)mmol·L-1,Ca2+(0.11±0.03)mmol·L-1,Mg2+(0.33±0.04)mmol·L-1,P(6.06±0.26)mmol·L-1,尿素(UREA)(3.51±0.10)mmol·L-1,葡萄糖(GLU)(0.39±0.02)mmol·L-1,总蛋白(TP)(1.35±0.24)g·L-1,白蛋白(ALB)(0.35±0.06)g·L-1。精子在室温(16~22℃)条件下,可存活4d;在低温(4℃)条件下可以存活9 d。随p H的升高,精子的活力和寿命均先增加后减少,在p H为8时,精子的活力和寿命均最高。不同离子对精子抑制效果差别较大,其中低浓度的K+(0.005%)能显著抑制精子活力,抑制后的精子再经激活后,精子活力和寿命与鲜精无显著性差异(P0.05);较高浓度的Na+(1.2%)、Mg2+(1.2%)、Ca2+(0.8%)才能抑制精子,抑制后的精子再经激活后,精子活力和寿命与鲜精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0.
钾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武际  郭熙盛  王允青  黄晓荣 《土壤》2008,40(5):777-78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K肥运筹方式对小麦N、K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K促进了小麦对N、K素的转运和吸收累积,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但过量施K却降低了小麦对N、K素的转运和K的利用效率以及籽粒产量,以中量K肥全部基施处理获得最高产量和较好的品质指标。K肥分次施用比一次性基施能够显著提高成熟期小麦植株K含量,N、K累积量和K的利用效率,促进小麦籽粒品质的改善。以中量K肥3次施用处理的品质指标最高,但显著降低了籽粒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效应,以中量K肥分2次施用处理为最佳K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