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3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充分利用浙江省中小叶种高多酚茶树资源,开发高品质红茶。[方法]以杭茶11、HC740507、HC740227、大红、杭茶21、红云、红魁7种高茶多酚品系(品种)茶鲜叶为原料,通过对其品质进行理化评价和感官评价,研究了其红茶适制性及品质特征。[结果]春季适宜制作红茶的顺序是HC740227、HC740507、杭茶11、杭茶21、大红、红云和红魁;夏季适宜制作红茶的顺序是大红、红云、HC740227、红魁、HC740507、杭茶11和杭茶21;秋季适宜制作红茶的顺序是HC740227、HC740507、杭茶11、大红、杭茶21、红云和红魁。[结论]明确了浙江省中小叶种高多酚茶树品种的不同季节红茶适制性,可为高多酚茶树资源加工高品质红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确定适宜加工龙井茶的茶树品种的多性状评价指标,建立龙井茶适制品种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体系,为鉴定筛选优良龙井茶适制品种或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对浙江省15份主要栽培茶树品种(系)的芽叶长宽比、百芽重、展叶角度、亮度值(L)、红绿属性(a)、黄蓝属性(b)、色彩饱和度(C)、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酚氨比、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17项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比较,并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对茶树品种(系)的龙井茶适制性进行综合评价。17项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05%,百芽重的变异系数最大(28.15%),叶底的变异系数最小(0.86%),适制龙井茶农艺性状变量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7个评价指标压缩成6个综合指标,经过分析6个主成分函数式中的17项农艺性状系数,可以将17项农艺性状分为外形因子、内质因子、感官因子3个主要指标,这3个主要指标可以较准确地评价龙井茶适制品种,其中芽叶长宽比、a值、茶多酚、酚氨比、外形、香气和汤色是主要性状。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将15个品种分为2个大的类群,采用层次分析可以将茶树品种采制龙井茶的适宜性进行综合排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5份茶叶品种的17项农艺性状进行龙井茶适制性综合评价是可行的,结合层次分析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排序,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较全面客观评价,为龙井茶适制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S-诱抗素、寡糖、新奥苷肽、枯草芽孢杆菌和除虫菊素等生物农药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制定出生物农药在辣椒上使用的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5.
26.
观察不同pH值的PDA培养基和不同培养基对辣椒炭疽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筛选适合炭疽菌生长及产孢的条件。采用不同pH值的PDA培养基pH5、pH6、pH7、pH8、pH9、pH10、pH11与不同培养基PDA V8、OA、RA、CA、LA、BA,观测辣椒炭疽菌生长和产孢情况。结果表明,辣椒炭疽菌最适宜在PH7的PDA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最适宜在RA、CA、V8、BA上生长,最适宜在RA上产生大量孢子。OA既不适合生长,也不适合产孢。  相似文献   
27.
磐茶1号是从群体种木禾种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的新品种.植株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春茶一芽一叶期比福鼎大白茶稍晚.春茶产量比福鼎大白茶高76.6%,比龙井43高99.6%.适制多种名优茶,品质优.制烘青绿茶,外形紧结略卷曲、嫩绿带翠显毫,汤色浅嫩绿清澈明亮,香气高鲜显花香,滋味甘醇鲜爽,叶底肥嫩较嫩绿明亮.抗寒性中等,...  相似文献   
28.
对夏秋醇香绿茶加工技术研究表明,茶鲜叶经过摊放养护可以明显提高茶叶花香,减少苦涩味,鲜叶摊放养护时间在平均温度23.1 ℃、平均相对湿度58.4%的环境条件下,以12~15 h较为适宜;摊放养护方式以(热风或日光处理)+空调控温摊放效果较优;烘焙温度以微波初烘+足火温度60 ℃和初烘温度80 ℃+足火温度60 ℃ 2个处理花香较浓,汤色较好;采用夏秋醇香绿茶新工艺与常规工艺相比,水浸出物含量增加4.9%、茶多酚含量减少17.9%、氨基酸含量增加14.2%、酚氨比降低26.9%。经专家感官审评,夏秋醇香绿茶花香浓郁、滋味醇和,总得分比常规工艺加工的绿茶高4.7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9.
综述近年来油茶皂素的表面活性、生物活性,以及在植物保护、水产养殖、建材、日用化工、纺织、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油茶皂素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油茶皂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抗寒茶树品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获得抗寒茶树品种或资源,提高茶园防冻减灾的能力,分别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叶片解剖结构和电导法对24个茶树品种和优质资源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浙农113’、‘中茶102’、‘翠峰’等茶树品种在以上抗寒性鉴定方法的评价结果中均表现为较强抗寒性,属于抗寒茶树品种。不同鉴定方法评价茶树抗寒性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综合鉴定比较的结果较单一鉴定方法的结果更可靠,更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