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7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5篇
  20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81.
为了解2020/2021年寒害对贵州芒果主产区主栽品种的影响,促进贵州芒果的产业结构调整,于2021年2月基于不同产区、品种、海拔高度对贵州芒果主产区芒果冬季寒害受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基于产区,望谟地区受寒害程度较轻,贞丰地区受害程度最重。基于品种,金煌芒抗寒性较好,凯特芒抗寒性较差。基于海拔,凯特芒随海拔高度升高寒害指数明显升高,金煌芒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寒害指数无明显提高。贞丰产区为寒害重灾区,应调整产业结构,种植抗寒性高的芒果品种,并加大防寒投入,以减少寒害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2.
选取息烽县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90—2020年期间地面观测资料,对大雾天气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日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大雾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气象要素如相对湿度、降雨量、风速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息烽县大雾天气年际变化呈现波动性,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主要为冬季多夏季少,1月出现大雾最多,7月最少,夜间是大雾天气生成的高发期;雾形成时往往湿度较大,当日有降水并出现大雾天气的概率占73%,风速较小时更有利于大雾天气生成。  相似文献   
483.
贵州主栽杧果品种果实品质及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主栽杧果品种的果实品质特性,分析了‘金煌杧’‘贵妃杧’‘玉文杧’‘桂七杧’‘红玉杧’5个主栽杧果品种果实的12个品质指标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5个杧果品种的平均单果重在380~898 g,果形指数在1.60~2.14,可食率72.10%~77.74%,水分含量82.06%~85.10%,总灰分含量1.30%~1.70%,粗纤维含量在0.90%~1.10%,可溶性糖含量在7.75~13.90 g/1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05%~17.10%,总酸含量在0.120~0.233 g/100 g,维生素C含量在0.0018~0.0073 g/100 g,糖酸比在40.26~123.88,固酸比在61.30~153.39;5个杧果品种共检测出50种香气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金煌杧’‘贵妃杧’‘玉文杧’‘桂七杧’‘红玉杧’分别检测出香气组分14种、14种、21种、21种、16种,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达56.34%、73.95%、82.47%、97.32%、64.16%。5个杧果品种的香味均以松木香味为主,略带青香、苹果香和柠檬香等香味。  相似文献   
484.
有压管道流动系统运行中经常发生水锤现象,极易导致爆管甚至人员伤亡,因此准确预测有压管道内的水锤现象对于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有压管道内的水锤模拟中,以ZIELKE摩阻模型为代表的基于加权函数的非恒定摩阻模型能够描述有压管道瞬变流中的摩阻效应,但存在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提高计算效率,该研究提出了“先分段,后整体”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建立了包含19个指数项的近似加权函数,并与已有近似加权函数进行对比,同时开展关阀水锤试验,对比了建立的摩阻模型与已有模型的计算效率和精度。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近似加权函数能够很好地拟合ZIELKE加权函数,其与ZIELKE加权函数的相对百分比误差近似为0;且其适用范围更宽,能够对无量纲时间在$\hat t \in [{10^{ - 9}},\infty )$范围内的非恒定流进行有效模拟。在计算精度方面,建立的模型与ZIELKE模型在阀门和中点处水头的最大相对百分比误差较小,分别为0.17%和0.15%,与URBANOWICZ模型的表现基本相同;在计算效率方面,建立的模型能够使ZIELKE模型计算效率提升约90%,能够使URBANOWICZ模型计算效率提升约30%。该研究建立的模型在适用范围、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方面具有较好的综合表现,能够在保证较宽适用范围和较高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提升计算效率。研究可为有压管道瞬变流的准确高效模拟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485.
<正>武夷山号称“世界生物之窗”,是大量古老、珍稀植物物种的天然避难所,许多物种为中国特有。这里现已记录兰科植物47属109种,但这并非全部,毕竟,直到现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仍不时发现兰科植物新物种。武夷山国家公园是世界同纬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公园内群峰并立,上百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塑造了多样的自然环境,发育出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孕育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这里的植物物种既有大量的亚热带成分,  相似文献   
486.
由甘蔗鞭黑粉菌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我国甘蔗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给甘蔗产业造成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化学防治是作物病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开展甘蔗黑穗病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治药剂的筛选,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对甘蔗黑穗病的有效防治和提高甘蔗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适合大田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推荐化学药剂,通过测定11种杀菌剂对甘蔗鞭黑粉菌的抑菌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解析有效杀菌剂的抑菌机理,通过新植蔗和宿根蔗的甘蔗黑穗病大田防治试验,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和对产量、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锤度、单茎重等甘蔗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获得4种杀菌剂对甘蔗鞭黑粉菌单倍体生长、有性配合、冬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分别是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扫描电镜显示,这4种杀菌剂均对甘蔗鞭黑粉菌冬孢子和单倍体孢子细胞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甘蔗鞭黑粉菌失活。在大田新植蔗的甘蔗黑穗病防治试验中,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81%、82.84%、81.76%、70.92%,各药剂防治区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0.84%、17.13%、15.92%、13.35%。在宿根蔗的甘蔗黑穗病防治试验中,以上杀菌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9.35%、82.21%、81.51%、70.18%,其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30.15%、24.05%、20.33%、16.58%。新植蔗和宿根蔗药剂防治区的甘蔗其他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区。这4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可作为大田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推荐杀菌剂。  相似文献   
487.
<正>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总面积占武夷山国家公园总面积的78.2%。这里是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所在地,也是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核心腹地。福建片区完好保留了未受人类干扰的原生性森林植被。武夷山号称“世界生物之窗”,闻名于世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挂墩和大竹岚便位于该区域。  相似文献   
488.
农林复合系统中,各组分根系的空间分布决定了其对系统内资源的竞争能力,是复合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带状分层挖掘法,对槟榔–象草复合系统中二者的根系密度和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用Levins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公式计算槟榔与象草的地下竞争指数。结果显示,槟榔根系的生物量密度(1343.88 g/m3)是象草(558.53 g/m3)的2.41倍。在水平方向上,槟榔细根(0~2 mm)、中根(2~5 mm)和粗根(>5 mm)的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及竞争指数随根系距槟榔树干基部距离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象草的根系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及竞争指数则随距离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分布相对均匀。水平方向上,在距槟榔树干80 cm内时槟榔的整体根系生物量密度显著大于象草,120~140 cm处时象草的根系生物量密度显著大于槟榔,其余距离内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0~40 cm处槟榔的根长密度大于象草,但差异不显著,其余水平距离内象草根系的根长密度均显著大于槟榔;除距离树干20~60 cm处,其余区域内象草的竞争指数均大于槟榔。垂直方向上,0~20 cm土层内槟...  相似文献   
489.
490.
鱼类肠道炎症性疾病的诱因复杂,在养殖生产环节反复暴发,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立成体斑马鱼肠道炎症模型,可以更好地为经济鱼类肠炎的发病机理研究及治疗药物筛选提供有力的试验平台。采用口腔和肛门2种灌注方式将质量分数5%的葡聚糖硫酸钠注入斑马鱼成体中,口腔灌注组的存活率略高于肛门灌注组,诱导后第3天鱼体恢复活力,此时病理分析显示,口腔灌注能诱导出轻度炎症,而肛门灌注能诱导出轻度和中度炎症,但口腔灌注操作更简单和高效。选择口腔灌注方式动态监测葡聚糖硫酸钠对成体斑马鱼肠道组织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前肠和中肠对口腔灌注葡聚糖硫酸钠较为敏感,其在诱导后第1天和第3天均出现明显的肠壁局部增厚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现象,后肠相对迟缓,其肠壁厚度变化不明显,在诱导后第6天和第9天出现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聚集。此外,黏膜层褶皱破损或脱落现象较为普遍,与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无关。肠道黏膜层杯状细胞数量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有一定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诱导后的第1天和第3天,前肠、中肠和后肠的杯状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并聚集于黏膜层表面,其变化趋势与肠道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