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51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01.
以"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的定位试验为平台,选取试验中的5个处理,即1)NK(不施磷肥);2)NPK(施氮磷钾化肥);3)MNPK(NPK化肥+有机肥);4)1.SMNPK(MNPK处理施肥量的1.5倍);5)SNPK(NPK化肥+秸秆还田),分析不同施肥下土壤全磷(TP)和有效磷(Olsen-P)的演...  相似文献   
102.
施肥对潮土养分非匀衡化的土壤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施肥对不同处理的土壤修复作用。[方法]利用盆栽试验对长期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及生产力下降的土壤进行施肥修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是快速修复土壤养分和提高生产力的最佳方法;NP、NPK是既均衡土壤肥力又提高作物产量的无机肥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效磷、氮极度缺乏的土壤,单施磷肥、氮肥效果极显著,其肥效在小麦上与NPK相同。[结论]长期施化肥的土壤对化肥的依赖性更强,停止施肥,玉米产量下降78.6%,小麦产量下降52.8%;而长期施NK和PK肥的土壤,停止施肥反而产量增加,NK处理玉米产量提高112%,小麦产量增加182%,PK处理中玉米产量增加15.1%,小麦产量增加59%;单施有机肥的当季效果不如化肥,但后效明显好于化肥。  相似文献   
103.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潮土上采用池栽试验,研究了N、P、K化学肥料和有机肥的不同配比对中筋型小麦豫麦49-986的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N、P、K及有机肥配比可以提高小麦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改善荧光反应,提高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优化蛋白质组分配比,其中施肥配比为MN1P1K1的处理更能提高的小麦产量、增加粗蛋白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并优化的蛋白质组分。  相似文献   
104.
长期施肥对潮土土壤磷素利用与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方式下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潮土土壤磷素积累与利用。【方法】采用14年28季长期肥料试验。【结果】不施磷肥土壤每年接收外源P 2.4~3.1 kg·ha-1,作物带走P16.7~21.6 kg·ha-1,每年亏缺P 14.3~18.5 kg·ha-1;施磷肥处理除每年无机磷肥带进78 kg·ha-1和107 kg·ha-1(1.5MNPK)外,有机肥、秸秆、雨水及灌溉水和种子带进土壤P 2.7~134 kg·ha-1,其中9.2%~38.3%被小麦、玉米吸收利用,14年小麦的磷素累积利用率在4.4%~51%之间,高低顺序为:NPK>NP>SNPK>MNPK>1.5MNPK>PK;玉米在13.4%~36.1%之间,高低顺序为:1.5MNPK>SNPK>NPK>NP>MNPK>PK。【结论】磷素施入越多,残留在土壤中越多,磷素利用率越低,其中38%~60%转化为0~40 cm土层全磷,6.7%~13.6%转化为有效态磷,有机肥处理磷的有效化高于无机肥;40%~62%成为非测定磷,即至少有40%~62%的外源磷素被浪费。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典型土壤中铜、锌、镉形态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采用BCR连续提取法测定了黑土、潮土和红壤在20多年不同施肥措施(不施肥、施化肥、化肥有机肥配施)下土壤中Cu、Zn、Cd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黑土施用磷肥提高了Cu、Zn的酸提取态和氧化物结合态比例,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Cu、Zn的酸提取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降低了Cd的有机结合态比例;潮土单施化肥或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酸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Zn比例;红壤施磷肥提高了Zn的酸提取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施有机肥提高了Cu、Zn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对作物籽粒和秸秆Cu、Zn、Cd浓度与其在土壤中各形态含量作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黑土中Cu、Zn、Cd的生物有效态以酸提取态为主;潮土中Zn、Cd的生物有效态以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红壤中土壤酸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u、Zn、Cd都具有一定的生物有效性。Cu、Zn、Cd总量和EDTA-可提取态是黑土和红壤重金属形态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6.
长期定位施肥对玉米肥料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14年10个不同施肥方式在玉米品种郑单8号上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前茬施用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的处理玉米肥料利用率最高,分别为42%、40%、40%、99.3%和95.6%,比前茬施化肥的处理分别高17.6%~23.5%、25%、46%~52%。没有N、P配合的其他化肥处理N、NK、PK对肥料的利用率均最低。肥料用量愈大,肥料利用率愈低,MNPK处理N、P、K的平均当季利用率分别是1.5MNPK处理的1.2倍、1.4倍、1.3倍。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与氮肥利用率大小基本相等,但14年一直有累加效应。磷肥利用率大小顺序为SNPK=MNPK>NPK>1.5MNPK>NP>PK。钾肥利用率大小顺序为SNPK>MNPK>1.5MNPK>NPK>PK>NK。  相似文献   
107.
长期定位施肥小麦的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豫麦13、郑太育1号、临汾7203、郑州941、豫麦47、郑州8998、郑麦9023等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15年9个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对氮磷钾肥的当季和累积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165kgN/hm^2)情况下,化肥处理中NPK和NP处理小麦的氮、磷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0.3%和68.4%及48.3%和46%,是最佳施肥配合;非氮磷配合的其他化肥处理(N、NK、PK)的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均最低,其中氮、磷的利用率为负值。玉米秸秆还田(SNPK)条件下小麦对氮、磷的利用率高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小麦-大豆轮作中小麦的肥料利用率略高于小麦-玉米轮作;肥料用量愈大,肥料利用率愈低,MNPK处理的N、P、K平均当季利用率分别是1.5MNPK处理的1.2、1.4和1.1倍.NP、NPK、MNPK、SNPK处理的肥料利用率有累加效应,其中氮肥第1~5年累积较快,6年后稳定在48.9%~70%;磷肥15年一直累积,1~8年累积速度快,9年后较慢;钾肥1~5年累积较快,5~7年波动,8年后稳定在35%~39%。  相似文献   
108.
为明确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对铅(Pb)胁迫的响应机制,以前期筛选的磷转运效率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营养液培养法,综合分析了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在不同Pb处理(0、0.05、0.10、0.50、1.00、2.50、5.00 mmol·L-1)下,根系形态、光合色素含量、Pb与磷的吸收和转运,以及抗氧化系统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0.10 mmol·L-1 Pb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幼苗的生物量、根长、表面积、根尖数、光合色素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P<0.05);≥0.50 mmol·L-1 Pb处理显著降低了根长、表面积、根尖数、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根系直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MDA含量。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的Pb含量均随着Pb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磷低效品种的根系Pb含量是磷高效品种的2.04倍,磷高效品种地上部Pb含量却是磷低效品种的2.48倍。相关性分析表明,根系和地上部Pb含量与根长、表面积、根尖数、根系可溶性蛋白和细胞膜透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根系直径和根系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Pb胁迫下不同磷效率小麦通过降低根长、表面积、根尖数等减少了对Pb的吸收和转运,同时通过增加根系直径及抗氧化物酶活性来抵御外界Pb的胁迫。另外,磷低效品种根系对Pb吸收量大,但转运量小;而磷高效品种对Pb吸收量少,但转运量大。与磷低效品种相比,磷高效品种的根系直径更大,磷转运效率更高,对Pb胁迫表现出更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109.
长期不同施肥潮土对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溶性有机碳(DOC)吸附影响土壤元素化学行为。为此,本研究采用批处理法研究了DOC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照CK、氮N、氮磷NP、氮磷钾NPK、化肥+秸秆还田NPKS、化肥+有机肥NPKM)潮土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猪粪源DOC易于分解,需要添加0.025 mmol(1 mL 25 mmol/L)Na N3抑制其分解,抑制率超过90%。DOC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不同施肥处理下,吸附速率常数k及初始速率常数h与平衡吸附Qe都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值分别为0.208 kg/(g·h)、1.60 g/(kg·h)和2.77g/kg。吸附等温式可用Langmuir方程很好拟合(R~2≥0.96),吸附容量(最大吸附量)Q_(max)在不同施肥处理下也没有显著差异(平均7.05 g/kg),但在N和NP等非平衡施肥下却保持高的亲合力,半饱和吸附浓度k_d分别为50.2和57.6 mg/L,吸附亲合常数K则分别为0.02和0.017 4 L/mg;相反,在NPKM处理下,显著低的亲合性发生,k_d和K分别为72.94 mg/L和0.013 8 L/mg。研究证明粘粉粒含量控制了不同施肥处理潮土对DOC的吸附;土壤有机碳水平不影响Q_(max),而且高土壤有机碳还降低其吸附亲合性。  相似文献   
110.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新型氮肥(控失尿素和腐植酸尿素)及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氮肥均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且玉米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控失尿素增产效果最好,并在施氮量为250 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与不施氮相比增产达93.7%(P0.05),较普通尿素和腐植酸尿素分别高了33.5%(P0.05)和7.4%;地上部吸氮量较普通尿素高了41.5 kg/hm~2,氮肥利用率较普通尿素高出21.3%。其次是腐植酸尿素,施氮量为250 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较普通尿素高了26.1%(P0.05);地上部吸氮量比普通尿素提高31.9 kg/hm~2,氮肥利用率提高15.3%。控失尿素和腐植酸尿素较普通尿素,在提高玉米产量及秸秆产量、玉米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等方面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在施氮量为250和300 kg/hm~2时,控失尿素处理的玉米产量要高于腐植酸尿素处理,控失尿素的增产效果要略优于腐植酸尿素。供试的3种氮肥中,以控失尿素的增产效果最好,在施肥量为250 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3种氮肥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氮肥种类间土壤全氮含量均值表现为控失尿素最高,其次是腐植酸尿素,普通尿素最低。综上,新型氮肥与普通尿素相比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还能够降低氮肥损失、减少污染、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