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49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郑麦0943"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2,4,6 g/L)海藻酸钠寡糖(AOS)灌根处理对小麦根际土壤特性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2 g/L AOS处理的根际脲酶、磷酸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68.1%、14.4%和16.9%;4 g/L和6 g/L处理的根际脲酶活性也显著增加。3个质量浓度AOS处理的小麦根际速效氮含量显著降低19.5%~27.5%,但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15.6%~40.9%,pH也显著提高。4 g/L和6 g/L AOS处理的小麦氮、磷、钾总累积量有不同程度增加。3个质量浓度AOS处理的小麦氮、磷利用效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3.5%~8.9%和6.8%~8.6%;2 g/L AOS处理的钾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3.2%。该结果说明AOS灌根处理可改善小麦根系微环境、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6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免耕(5 cm)、旋耕(15 cm)、浅耕(22 cm)、深耕(32 cm)4种耕作方式以及在免耕基础上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3种不同轮作方式对河南省褐潮土区作物主要生育时期土壤硝酸还原酶、脲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作物主要生育时期内,不同耕作方式和轮作方式下的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作物的生长及需肥规律基本一致;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较大,免耕的酶活性最高;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在小麦生长前期不明显,在小麦灌浆期脲酶活性依次为:免耕>旋耕>浅耕>深耕:对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不同作物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不同,小麦-玉米的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较花生和大豆高,而3种磷酸酶在小麦-花生处理中更活跃.  相似文献   
63.
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潮土硝态氮的分布及合理施氮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中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潮土1m土层中硝态氮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3年不施氮肥的土壤仍有6~16kg/hm^2的硝态氮,其中0-20cm支占20%~34%,80%~100cm土层占10%~18%;每季施氮量小于225kg/hm^2时,1m土层中各时期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在11.4~41.3kg/hm^2之间;当施氮量增加到375kg/hm^2时,1m土层的硝态氮  相似文献   
64.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绿地土壤受到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土壤肥力质量和生物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并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可以附着在粉尘上,通过气流进入人体,威胁居民身体健康.保护和提升城市绿地土壤质量,是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城市绿地质量提升与生态城市建设息息相关,本文对上海城市绿地土壤理化特征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上海地区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为长江冲积物,土壤黏粒矿物主要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上海城市绿地土壤普遍存在压实问题,土壤容重过大,通气孔隙度太小,土壤水分库容的有效性较低.上海城市绿地土壤pH值为碱性或强碱性,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偏低,但土壤钾素含量充足,土壤保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城市绿地土壤利用方式和区域位置,会影响土壤动物的分布和数量.绿地建成时间和地上植被群落结构会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重金属在上海城市绿地土壤中的富集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工业区绿地土壤和道路绿地土壤Cu、Zn、Pb、Cr、Ni明显富集,而公园绿地、校园绿地和居民区绿地则表现为明显的Cd和Hg富集.并就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提出了4点展望:(1)建立专业的城市绿地土壤质量长期监测团队及机构,以提高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研究的准确性;(2)构建上海城市绿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健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3)加强土壤变化特征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研究,以探究土壤质量变化的驱动因子;(4)探究植物生长特征及观赏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动态响应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65.
为探索海藻酸钠寡糖(AOS)作为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发的可能性,以豫花9326为材料,开展土培盆栽试验,以清水喷施为对照,对比喷施4种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尿素、AOS、复合生物制剂)对花生光合特性、产量及氮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叶面肥处理均可提高花生的净光合速率(Pn),增幅为11.1%~22.0%;AOS和复合生物制剂(CBP,由AOS、水杨酸等配制而成)处理施用效果较优,侧枝长和分枝数分别较清水对照增加13.1%、11.4%和15.9%、50.9%,干物质总质量分别增加18.1%和52.5%,产量分别增加30.5%和60.9%,主要归因于单株结果数和百果质量的增加;喷施CBP处理可促进花生对氮的吸收,提高其在叶片和花生仁中所占的比例。综上,本试验条件下,用AOS或CBP作叶面肥可促进花生增产,其中以CBP处理的施用效果更优,具有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6.
设施氮、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兼稻草还田(NPKS)、施氮、磷、钾肥兼2倍稻草还田(NPKS2)、施氮、磷、钾肥兼施紫云英(NPKG)和施氮、磷、钾肥兼施猪粪5个处理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和糙米铜、锌、铁、锰和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铜、全锌和全镉因秸秆还田或施用紫云英、猪粪有明显提高,尤其是施用猪粪,土壤全铜、全锌和全镉较仅施用氮、磷、钾肥分别增长53.6%、23.6%、406.2%,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全铁和全锰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有效态铜、锌和镉含量,其中施用猪粪土壤有效铜、锌和镉含量增加最为显著,分别比NPK处理增长了335.9%、320.8%、421.4%。长期施用猪粪明显地增加了糙米中镉含量,并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长期施用畜禽粪便类的有机肥对农产品的安全应予以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67.
重金属胁迫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前农业研究的热点领域-重金属污染为切入点,研究大田环境下Cd、Pb、As、Hg、Cr这5种重金属对郑麦9023、小偃22的株高、穗长及产量等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Cd、Pb、As、Hg、Cr胁迫对郑麦9023的穗长及As、Cd、Cr胁迫对小偃22的穗长均表现出抑制效应;而Hg、Pb胁迫对小偃22的穗长表现为促进效应。与对照相比,5种重金属对小偃22的株高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而As、Hg胁迫对郑麦9023的株高则表现为促进作用,Cd、Pb胁迫则表现为"高促低抑"的特点,Cr胁迫表现为"低促高抑"趋势。此外,5种重金属胁迫下,只有重金属Cr胁迫显著降低了2个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而Cd、Hg、Pb、As胁迫则没有表现出抑制现象。通过对重金属胁迫浓度与产量的拟合分析,得出As、Cd、Cr、Hg、Pb这5种重金属对郑麦9023的产量阈值分别为53.42,1.31,749.73,7.43,555.57 mg/kg,对小偃22的产量阈值分别为42.58,1.80,828.18,10.30,437.01 mg/kg。表明郑麦9023抗As、Pb胁迫能力较强,而小偃22抗Cd、Cr、Hg胁迫的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68.
为了进一步解析小麦硝酸盐转运蛋白TaNRT1.1-1A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对其进行了自激活性检测。利用已构建好的小麦酵母cDNA文库,以TaNRT1.1-1A为诱饵,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其互作蛋白,回转试验进一步验证其互作关系。结果表明,TaNRT1.1-1A无自激活活性,酵母双杂技术筛选小麦cDNA文库,共获得2个候选互作蛋白,候选蛋白Sdr I-like主要参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应答响应。Sdr I-like的回转验证结果表明,该蛋白可能与TaNRT1.1-1A存在互作关系。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TaNRT1.1-1A调控小麦硝酸盐吸收有关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9.
多种潮土有机质高光谱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对比不同方法建模效果的差异,筛选潮土有机质高光谱最佳预测模型,该研究采集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不同施肥处理耕层土样83份,采用25种光谱预处理方法(15种单一预处理方法,10种预处理方法相加算法)结合3种建模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构建不同的潮土有机质高光谱预测模型。对比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最佳光谱建模方法是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该方法结合多种预处理方法均获得了较高的模型预测精度和可靠性,25个检验模型的平均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值RMSEv和相对分析误差RPD值分别为0.913、1.264 g/kg和3.299。使用预处理方法相加算法能更好地提升模型精度,相比使用单一预处理方法,3种建模方法的检验模型平均决定系数分别提高了0.049、0.033和0.071,RMSEv分别降低了0.318、0.204和0.528 g/kg,RPD值分别提高了0.530、0.307和1.144。先用多元散射校正法再进行5个平滑点数的一阶导数预处理在3种建模方法中表现均较好(平均决定系数=0.934,平均RMSEv=1.17 g/kg,平均RPD=3.59),可作为潮土有机质预测模型的通用预处理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结合最大值标准化预处理所建模型(决定系数=0.948,RMSEv=0.972 g/kg,RPD=4.276)精度高、可靠性强,且建模过程数据运算更为简便,是筛选出的最佳潮土有机质高光谱预测模型。该研究结果对潮土有机质高光谱预测建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为筛选最佳高光谱预测模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0.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潮土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供试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磷酸钙盐为主,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73.9%,其它组分占26.1%。不施磷肥的各处理(CK、N、NK)中,小麦生物量和吸磷量均较低,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总量变化不大,Ca2-P和Ca8—P在各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含量均很低。在施用磷肥的各处理(NP、PK、NPK)中,NP和NPK处理小麦的生物量和吸磷量均显著高于PK处理,而PK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各组分的增幅明显高于NP和NPK处理。磷肥和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小麦的吸磷量和生物学产量,各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和总量增加的幅度以1.5(M+NPK)处理最高。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根际各无机磷形态及其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分析表明,Ca2-P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Ca8-P、Al-P、Fe—P达显著水平,O-P、Ca10—P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