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29篇
综合类   61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71.
 【目的】评价江苏省氮素化肥施用的适宜性,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方法】以自主研制的土壤氮素矿化模型、有机肥氮素释放模型和氮肥利用率模型为基础,将模型与GIS技术耦合,对江苏省2000年农田土壤、有机肥供氮量的空间变异状况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将模拟农田需氮素化肥量与实际施氮量进行比较,分析2000年江苏省各地区氮肥施用的合理性。【结果】若以实际作物产量为标准,全省约有71.8%的农田氮肥过剩,过剩总量约7.66×108 kg,占总施氮量的41.5%,少部分地区施氮不足;若以现实最高产量为标准,则有64.3%农田氮肥不足,亏缺总量约8.06×108 kg。太湖地区、宁镇丘陵区、徐州等地氮肥盈余量较多,而滨海盐土区则施氮量不足。【结论】如果把施氮过量区的过剩氮肥投入到施氮不足区,做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以3种不同基因型的甜瓜为材料进行辐射花粉授粉创制单倍体试验,探究了父母本基因型和辐射剂量效应,辐射花粉授粉后喷施TDZ激素。结果表明:3个不同基因型的甜瓜诱导率分别为0(TG-1)、0.32%(TG-2)、0.15%(TG-3);实验中筛选出的最优剂量为200Gy,单倍体诱导率为1.2%;辐射花粉授粉后喷施TDZ激素可有效的提高二倍体的产率(CK=0.72%;处理组=2.28%)。  相似文献   
73.
本文提出的“水稻钟”模型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应用的动态模拟模型。它由水稻生育期模型和叶龄模型组成。生育期模型用来模拟逐日温度和日长对水稻发育的影响,它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解释能力,其参数可反应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性、感温性和感光性。叶龄模型则用来模拟逐日温度对叶龄发育的影响,它可以预测不同叶位的出现日。由于叶龄和分蘖、茎、根、穗等形态学器官存在着较好的同伸关系,因此叶龄模型亦可用来模拟器官形成的时间。生育期模型和叶龄模型还可以相衔接,用来估计任意地点和年份的总叶龄。最后作者利用长江流域14个点(1985)和8个点(1986)的试验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检验与评价.  相似文献   
74.
本文应用以下模型或子模型:(1)有效穗数子模型,(2)每穗粒数子模型,(3)结实率子模型,(4)生育期“水稻钟”模型,(5)群体光合生产(或“源”产量)模型,(6)“库”产量模型,对不同品种或品种类型水稻的穗粒结构在长江流域的气候生态特征和“库”、“源”产量的协调性特征进行了数最分析。分析结果对于评价不同品种或类型的水稻在长江流域的气候适应性,找出限制产量的气候因素,指出增产途径和制定生产对策具有重要价值。最后还利用长江流域水稻气候生态鉴定试验(1985~1986)的有关资料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评价。  相似文献   
75.
为了更好地在现有KDF2滤棒成型机上实现生产埋线滤嘴棒产品,为此对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重点,确定了埋线过滤嘴棒控制装置的设计方案,改进烟舌使棉芯线在滤棒中心定位,减少断线,提高设备运行速度,生产的埋线滤嘴棒符合各项工艺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76.
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是目前最复杂的基于动态植被模型的陆面生物物理模型之一.应用该模型对国际CEOP计划半干旱区基准站之一的吉林通榆观测站(44°25'N , 122°52'E)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2003年全年的CO2和水、热通量变化进行模拟,并将结果与涡度相关法测定的观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检验IBIS模型在半干旱区的模拟能力.对比结果表明:除CO2通量模拟结果不够理想外,IBIS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通榆观测站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总体上看,该模型对农田生态系统模拟的偏差小于对退化草地的模拟.  相似文献   
77.
作物模拟与栽培优化原理的结合-RCSOD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物模拟与栽培优化原理的结合-RCSODS高亮之,金之庆,黄耀,陈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1作物横拟研究的国际进展作物生长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以下简称作物模拟)是国际上近30年来迅速掘起的一项新技术,它的发展与应用已引起了农学家、作物生理...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UV-B增强条件下农田N2O响应规律,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地表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冬小麦系统N2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期,UV-B辐射增强处理对该系统N2O的排放影响不显著;在小麦的拔节期,UV-B辐射增强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小麦系统N2O的排放,并减少了该系统的呼吸速率.UV-B辐射增强对N2O的影响机理主要表现在对小麦植株N代谢过程的影响,如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9.
城乡交错区蔬菜生态系统氮循环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LEAMS是美国农业部开发的一个模拟农田氮磷循环的模型,主要用来评价农田管理措施的环境效益。本研究运用GLEAMS模型模拟了南京市东郊蔬菜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将氮素的主要来源和去向作了系统的分类和量化。模拟结果表明,从2003年7月到2005年7月,该区蔬菜生态系统通过施肥施入氮素3750kghm^-2,降水与灌溉水引入氮素57.0kghm^-2;氮素的输出主要有:淋溶1100kghm^-2、流失43.0kghm^-2、作物吸收960kghm^-2、氨态氮挥发260kghm^-2和反硝化913kghm^-2,氮素盈余531kghm^-2;并且计算出该区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仅为21.6%~25.2%。研究表明,该区农业生产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较大,农业生产系统的肥料利用率较低。本模拟研究为探索农田最佳施肥量,以及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本文根据农业气象学和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水稻群体光合生产的动态模拟模型,该模型包括3个子模型,即:(1)叶面积动态;(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3)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利用模拟模型,对水稻群体光合生产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并利用大田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