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1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前言按照龙胜里骆林区森林生态定位研究计划的要求,1979—1980年秋我们对当地植被进行了全面的系统调查,以供进一步研究的参考。本文专就人工杉木林的群落类型进行报道。里骆林区属龙胜县里骆林场所管辖。其中杉木林是1957—1959年在荒山上采用实生苗穴植,经二至三年抚育后成长起来的,分布在300—1300米间。调查所设样地面积一般为400米~2,定位观察样地则为800米~2。乔木层进行逐株实测,灌木、草本层采用多度  相似文献   
12.
栲树林生物生产力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恭城县栲树林生物生产力的研究表明: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为202.6t/ha;乔木、灌木、草本和死地被物层分别各占94.8%,1.2%,0.7%和3.3%。乔木层生物量在各组分中的分配如下:干材101.4t/ha,树皮20.4t/ha,多年枝56.6t/ha,一年枝2.2t/ha,枯枝3.8t/ha,叶6.0t/ha。栲树林地上部分净第一性生产力约等于13.7t/ha·a;其中以叶生产力最高(4.0t/ha·a),其它依次为:多年枝3.7t/ha·a,干材2.7t/ha·a,当年枝2.2t/ha·a,树皮0.6t/ha·a,枯枝0.2t/ha·a。上述结果远高于北热带火力楠、杉木等人工林,仅次于泰国的热带雨林及日本的蚊母树林,稍高于科特迪瓦的热带雨林及印度的蓝桉人工林和哥斯达黎加的石梓人工林,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逐步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结合主分量分析等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了东方乌毛蕨整丛,地上、地下生物量和狗脊地上生物量的多元预测模型共7个,其样方测定精度均达90%以上。生物量预测模型的变量因子包括植丛的冠盖直径、高度、基径、叶数、叶长、叶宽等。  相似文献   
14.
对龙胜里骆成熟杉木林群落草灌层氮、磷、钾、钙、镁5种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草灌层5元素的最大积累量179.6kg/ha;年存留量142.1kg/ha.a;总归还量25.3kg/ha.a;吸收量167.4kg/ha.a。此外,还分析了枯叶分解失重变化及其养分元素的释放过程;植物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和分布等。  相似文献   
15.
南宁市工业大气污染对八种植物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宁市冶炼厂附近山丘(污染区)和广西大学林学院后山(相对清洁区)相同的8种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片解剖构造和生长状况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冶炼厂附近植物的各项测定指标均比林学院后山相应植物种类的指标有所下降,说明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马尾松、大叶桉等植物受害严重,抗污染能力较差;构树、苦楝、五色梅等的各项指标下降较小,表明它们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  相似文献   
16.
蒜头果种腐率高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贮藏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种子并做发芽试验。除用精选种子直播及湿沙贮藏催芽和冰箱低温冷藏试验能使种子发芽率达到30%~36.4%外,其余试验均不理想,种子发芽率仅为0~14.5%。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蒜头果果皮有抑制种子发芽的作用;其二,种子发芽率与种子的成熟度有关。未成熟种子易霉烂,也无发芽能力。其三,贮藏基质带菌;贮藏前种子和基质消毒不当或消毒不彻底,致使霉菌易滋生并侵入危害;其四,高温、高湿对种子贮藏不利,易导致蒜头果种子霉烂失去生活力;其五,蒜头果种子采收后,常温下其生理作用仍较旺盛,种仁富含水分与油脂,营养丰富,也易受霉菌危害,失去生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蒜头果种腐病5种主要病原菌作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培养基的酸碱度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25~35℃)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不严格,高湿(RH≥100%)明显促进分生孢子萌发;各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应的pH值范围较广,以pH5~10较适宜,但以中性左右的酸碱度为最佳,具体pH值稍有差异。经方差分析可知,各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最适温湿度和酸碱度条件下与其他温湿度和酸碱度条件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应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尾叶桉肥效与营养诊断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安排尾叶桉幼林氮磷钾硼肥的施肥试验,建立了尾叶桉高生长与N、P、K、B肥施用量的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得到尾叶桉幼林最佳施肥配比的两套方案:高方案为N80P40K40B2-5(kg/hm 2),当年目标树高生长4-53 m 。中方案为N34-9P17-45 K17-45B1-1(kg/hm 2) 目标树高生长2-45m 。施N、P、K、B 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尾叶桉幼林的生长,三大要素中K 对尾叶桉幼林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是P,最后是N。合理施肥能延长尾叶桉的树高生长速生期。采用监界值法诊断得到尾叶桉幼林叶片养分元素及其比值的临界浓度和最适浓度,这将为桉树的合理施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马尾松成林的鲜叶、枯落叶、腐叶、活根、腐根及表土的水浸提液对其种子发芽及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上述6种侵提液处理与蒸馏水处理相比较,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胚根生长和一年生苗木外生菌根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除鲜叶外,其他5种浸提液对马尾松一年生苗木高生长、主根长及鲜、干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鲜时浸提液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抑制作用强弱的顺序是:土壤或腐叶>腐根>活根>枯落叶>鲜叶。这表明马尾松的叶、根组织及其残体含有对本种起抑制作用的物质存在,因而产生自毒作用。土壤是马尾松叶、根等器官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及其残体在分解中产生的植物毒素的积聚场所,所以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表明,马尾松在其迹地上造林,成活率比在荒山造林的低20.9%,其一、二年生幼林的高生长比松一代分别低13.4%和15.2%。用荒山土、马尾松连栽(即松二代)土、松成林土与杉松轮栽土,经灭菌与不灭菌处理培育马尾松苗试验,其苗高、主根长、单株鲜重与干重及菌根的形成,均以荒山上显著高于松二代上和松成林土;尤其是菌根形成数,灭菌的荒山土比松二代土与松成林土高80%以上。灭菌后已排除微生物的影响,这种差异可能是松二代土与松成林上含有抑制菌根形成的植物毒素所致。从土壤分析结果表明,松二代上与松成林土的养分含量、pH值、代换性的Ca2+/Al3+都低;土壤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好气固N菌、氨化细菌的数量都减少,而真菌、放线菌和分枝杆菌的数量都增加;土壤的蛋白酶、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却增高。所有这些都与马尾松连栽生产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