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36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不同相伴阴离子对镉污染红壤的微生物活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滕应  黄昌勇  姚槐应  龙健 《土壤学报》2003,40(5):738-744
通过外加醋酸镉和氯化镉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相伴阴离子对镉污染红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相同镉浓度下相伴OAc- 对镉污染红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基础呼吸和代谢商以及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大于相伴Cl- ,统计分析显示 ,镉相伴OAc- 与Cl- 除对红黄泥的代谢商未达明显影响外 ,对供试红壤的其它微生物活性指标均达到显著差异 (p <0 0 5 )。用醋酸镉处理的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明显高于氯化镉处理。钾盐试验结果表明 ,相伴OAc- 与Cl- 对土壤微生物活性没有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OAc- 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刺激效应。可见 ,相伴OAc- 对镉污染红壤的微生物毒害作用大于相伴Cl- ,其直接原因可能是用醋酸镉处理的生物有效性镉明显高于氯化镉处理所致。  相似文献   
22.
大力发展立体种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努力提高农田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是农业生产上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几年来,我们结合我市气候特点和地少、人多、山丘多的实际情况在立体种植方面,进行了大胆  相似文献   
23.
参与式是目前扶贫项目采用的方法,参与主体的范围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也是参与式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探讨了中药材种植培训以及农村生活剧两个扶贫项目,作认为,在参与主体的范围里,除了人的因素以外还要包括项目点当地的历史、化、经济现况等客观因素。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是当地贫困的根本原因所在,其中也孕藏中扶贫项目的有效切入口。  相似文献   
24.
两种土壤改良剂对3种牧草生长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兴艳  张雷一  刘方  姚斌  龙健 《草业科学》2015,(11):1887-1891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种植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黑麦草(Lolium perenne)、拉巴豆(Dolichos lablab),研究土壤改良剂对喀斯特不同品种牧草生长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在相同的土壤条件及水分管理状态下,3种牧草的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是秸秆炭处理的3种牧草平均值分别为1.57、0.25、7.70 g·株-1,具体表现为拉巴豆雀稗黑麦草;但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种植雀稗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最高分别比黑麦草和拉巴豆高15.4%和31.1%,雀稗的土壤持水能力明显高于拉巴豆。土壤添加5%秸秆炭后,在连续10 d不降雨的条件下,雀稗、黑麦草和拉巴豆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高17.9%、17.4%和19.8%。本研究显示,施用秸秆炭对牧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雀稗在秸秆炭处理下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和秸秆提高了9.5%和30.6%,种植雀稗有利于提高喀斯特土壤含水量,秸秆炭添加后其提高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5.
通过选取喀斯特山区火龙果园、草丛、花椒林、乔木林和灌草丛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团聚有机碳和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分布与积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团聚体组成均以>0.5 mm团聚体为主,其含量可占团聚体总量的82.57%-94.79%;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均以乔木林最高,花椒林和火龙果园相对居中,而以草丛和灌草丛较低,随土壤团聚体粒径降低,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峰值基本出现在<0.25 mm粒级团聚体,但该粒径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贡献率却不足6%和4%;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累积均受5-1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的影响,该粒级团聚体对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贡献率也分别达28.70%-49.47%和34.13%-47.47%,可将5-1 mm粒径团聚体作为喀斯特山区的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特征团聚体;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O.8768),表明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可以作为衡量喀斯特山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动态的一个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26.
为探究西南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区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酶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选取贵州省花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4个海拔梯度(500,700,900,1100 m)的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碳氮磷储量以及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SOC)、总磷(TP)含量随海拔升...  相似文献   
27.
张明江  龙健  李娟  廖洪凯  刘灵飞  赵畅  华健 《土壤》2018,50(2):333-340
以贵州茂兰喀斯特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的优势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凋落物(L)和对应的森林土壤(S)为研究对象,在两种不同温度(400 ℃、600 ℃)下将凋落物制成生物炭(BC400、BC600),添加到土壤中进行室内培养。通过对培养过程中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碳氮比、pH等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青冈凋落物与其生物炭特性对森林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含量等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量为12.5 g/kg的条件下,25 ℃培养180 d后,与对照组相比,3组添加不同物质的处理S+L、S+BC400、S+BC600中碳的净释放量分别增加了34.98 %、42.45 %、9.83 %,青冈凋落物与其生物炭的添加均对土壤呼吸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p < 0.05);对培养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比发现,低温生物炭(BC400)的添加促进了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转化,而高温生物炭(BC600)作用相反,从短期来看,具有一定的固碳作用,为生物炭在喀斯特森林土壤碳固定应用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李娟  龙健  赵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00-15202
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以贵州纳雍县狗场煤矿为例,结合矿区地形、土壤等实际情况,将该矿区拟复垦土地划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储煤场、临时煤矸场、其他附属设施区等评价单元,确定各单元主要破坏类型为压占,破坏程度为重度;并参考耕地、林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最终确定该矿区受压占破坏严重的评价地块复垦方向均为宜耕宜林地。  相似文献   
29.
土壤粒度对土霉素在黑土和红壤上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明土壤粒度对土霉索在土壤上吸附的影响,以性质差异显著的黑土和红壤为供试土壤,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土霉素在不同粒度的2种土壤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1)土霉素在不同粒度土壤上的吸附均分为快吸附和慢吸附2个过程,土壤类型和不同粒度的同种土壤对土霉素吸附速率存在差异,Elovich模型、双常数模型对动力学吸附过程拟合效果最好;(2)3种等温吸附方程模型都可以较好地拟合研磨度不同的2种土壤对土霉素的吸附,相关系数(R2)在0.954~0.999之间,吸附参数kd,kf在2种土壤上均随着粒度的减小而增大.因此,在研究土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上的吸附时选择合适的土壤粒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0.
磷酸肌醇(PI)是多种细胞功能的重要调节剂,含有SAC (Suppressor of actin)结构域的磷酸肌醇磷酸酶参与PI合成,称为SAC磷酸酶,目前SAC磷酸酶在木本植物中研究较少,为了探究SAC磷酸酶对黄梁木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得到10个黄梁木SAC基因,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系统进化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NcSACs蛋白序列长度为508~1 734 aa,NcSACs蛋白有4个显酸性和6个显碱性,且均为亲水性蛋白,其中包含4个稳定蛋白,NcSACs蛋白具有多个潜在磷酸化位点,可通过磷酸化位点调节NcSACs酶活性。10个NcSACs蛋白都具有保守的SAC结构域,且NcSACs蛋白可根据C端序列的差异性被分为Ⅰ、Ⅱ、Ⅲ3个亚型。系统进化分析也显示NcSACs分为Ⅰ、Ⅱ、Ⅲ3种亚型,且NcSAC8和NcSAC9与At SAC6和AtSAC7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具有相近的功能,在植物根系伸长以及盐胁迫抗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NcSACs进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NcSACs家族基因的表达有组织特异性,其中NcSAC4在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