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3个叶色黄化茶树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绿色系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研究黄化茶树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变化,为叶色黄化茶树品种的种质评价及栽培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1)黄化茶树叶片叶绿素总量比对照茶树品种低71.7%~86.8%,类胡萝卜素总量维持在0.16~0.31 mg·g-1。(2)3个黄化茶树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等光合参数显著降低,光补偿点显著高于对照茶树品种。(3)黄化茶树叶片对光能的吸收、转化与利用等光合过程与对照茶树品种差异显著,其中金凤2号和中黄1号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中的L点和J点相对可变荧光显著升高;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MO、DIO/RC、φDO和φRO等显著增加,FV/FO、ETO/RC、φPO、φEO、ΨEO和PIabs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籼粳杂交大米品质变化规律,探讨其陈化机制,本研究以甬优1540杂交大米为试验材料,包装好后分别置于15、25、35℃(湿度60%)的恒温恒湿箱中贮藏180 d,每30 d检测其外观、理化、蒸煮、糊化等品质指标,每90 d测定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甬优1540籼粳杂交大米的明度值(L*)、脂肪含量、脂肪酶活力、蛋白质含量、巯基含量、过氧化氢酶活力、米饭弹性、米饭黏着性、米汤固形物含量逐渐下降,红绿偏差值(a*)、蒸煮吸水率、膨胀率、米饭硬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回生值、糊化温度等指标持续上升;除蓝黄偏差值(b*)等少数指标外,各指标间相关性显著(P<0.01)。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结果表明,甬优1540稻米的挥发性成分在贮藏过程中发生了较复杂的变化,在贮藏前90 d,醇酮类物质含量升高、醛类物质含量降低,90~180 d萜类物质含量明显升高;温度升高会加剧以上反应的进程。本研究为籼粳大米贮运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通过在茶园中使用三种有机肥料及5个梯度施肥用量对比试验,测定茶叶春梢内含物质变化。结果表明,EM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肥量为200 kg/667 m2,酵素菌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肥量为300 kg/667 m2,油枯肥的最佳施肥量为200 kg/667 m2;当施肥量为150 kg/667 m2、200 kg/667 m2、250 kg/667 m2时,最佳肥料均为EM生物有机肥;当施肥量为300 kg/667 m2时,最佳肥料为酵素菌生物有机肥。在所有处理下,除油枯肥150 kg/667 m2处理,酚氨比略高于8,其余处理酚氨比都低于8,适宜加工绿茶。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气孔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找出影响其气孔发育相关基因,为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GBS),以253份贵州栽培型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5个气孔表型性状有关的SNP位点共关联45个,在下游50 kb的45个SNPS位点范围内共检测到20个基因。其中6个基因与气孔长度(SL)有关,1个基因与气孔宽度(SW)有关,7个基因与气孔面积(SA)有关,2个基因与气孔密度(SD)有关,4个基因与气孔周长(SP)有关,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对具有复杂遗传背景和丰富生态类型的栽培型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便筛选出适应性强、能够促进贵州茶产业品种结构调整的优良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75.
为了明确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氮肥运筹,以陕禾192和陕禾1028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施氮量对2个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20年陕禾192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产量最高,2个年度陕禾1028均在施氮量为120 kg/hm2时产量最高。2个品种在年际间表现出较高的施氮量能提高有效成穗数,但会显著降低千粒重,由此导致减产;2个品种的穗粒数在高施氮量、倒春寒条件下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6.
研究开展以“金凤2号”为代表的黄化品种茶树幼龄期遮荫栽培试验,探究黄化品种茶树幼龄管理技术,为黄化品种茶树幼龄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了遮荫处理对黄化品种幼龄茶树的物候期、新梢生长量、鲜叶产量等农艺性状指标和茶叶化学品质、感官品质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处理可使黄化品种茶树物候期提前2~3 d;可有效增加幼龄期茶树的树幅,有利于黄化品种茶树树高生长;对于成龄茶园首年增产有一定作用;能有效提升黄化品种茶树鲜叶的游离氨基酸(极显著升高72.76%)、茶氨酸含量(极显著升高77.24%),降低儿茶素总量(显著下降30.58%),但对水浸出物影响不大;幼龄遮荫栽培的黄化品种茶树鲜叶感官品质评分总体高于对照,突出体现“鲜爽”滋味特点。综上表明,对黄化品种茶树幼龄期遮荫栽培有利于加强其幼龄期生长势,并且对成龄后茶树鲜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7.
四川是茶苗繁育大省,当前主要采用短穗扦插为主的无性繁殖方式。本文总结了四川地区茶苗高效扦插繁育技术,包括母本园建设与管理、苗圃建设与管理、出苗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规范茶苗扦插繁育技术、提高茶苗繁育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