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101篇
  229篇
综合类   597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119篇
畜牧兽医   315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11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Rats are an important vertebrate pest of oil palm in Malaysia. This damage translates into substantial economic loss to the oil palm plantation sector. We used habitat factors dervived from GIS data to develop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o predict rat occurrence in a FELDA oil palm plantation in Sabah, Malaysia. Our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predicted a high occurrence of rats in young palms areas (<3 years) and in areas near the plantation roads. The rat occurrence areas were further examined using a detailed land cover types generated from a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 (GeoEye, spatial resolution: 0.5 m).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bare or open areas bushes mixed with partial shades of young palms is important to the survival of Rattus rattus diardii, a highly adaptable rat species that dominated the plantation. The combined use of GIS and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enh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rat occurrence in oil palm planta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ese technique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rat occurrence and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rat baiting program in the oil palm plantation.  相似文献   
992.
探索采煤沉陷区坡面微地形上土壤水分、养分和颗粒迁移转化的作用机理,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焦作九里山矿典型平原型采煤沉陷坑内的耕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和质地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和林地)、沉陷坡位(中心、坡底、坡中、坡顶和对照)和剖面深度(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上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耕地土壤含水率和黏粒含量较林地显著降低(p<0.05),而砂粒含量则显著增加(p<0.01)。坡中或坡底处的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和粉粒含量最小,而砂粒和黏粒含量则最大,成为整个沉陷坡面上的极值点。在剖面深度上,土壤含水率、有机质、砂粒含量表现为显著的表层聚集,黏粒含量则为显著深层聚集的特点。通过对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质地在沉陷区坡面微地形空间变异作用机理的分析,建议平原型采煤沉陷区的土地复垦方向应以耕地为主,林地为辅的基本原则,在坡中到坡底的等高段复垦为林灌地,能起到对沉陷区土壤水分与养分流失控制和生态环境效益改善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热管联合多级串联热泵玉米干燥系统性能试验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中国东北地区现有的粮食干燥系统多为大型多段塔式燃煤干燥系统,在粮食干燥过程中,热空气与粮食经过一次换热后,生成的高温高湿废气直接排入了大气,不仅造成了能量的巨大浪费,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该文针对东北地区寒冷气候特点及多段塔式燃煤玉米干燥系统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开发了一种热管联合多级串联热泵玉米干燥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多段塔式燃煤玉米干燥中废气的余热回收和废气中杂质的清洁处理,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在该系统的基础上研制了50、150和300 t/d的系列化玉米热泵干燥装备,进行了3种规模的产业化示范,并对300 t/d的玉米热泵干燥系统进行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每小时的耗电量为538 kW·h,除湿速率为2016 kg/h,热泵机组的制热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在3.7~6.7之间,除湿能耗比SMER(specific moisture extraction rate,SMER)为3.75 kg/(kW·h)。对多段塔式玉米热泵干燥和玉米燃煤干燥经济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得到1 kg干玉米的热泵干燥成本为0.038元,而燃煤干燥的成本为0.049元,单位玉米的热泵干燥成本比燃煤干燥成本降低22.4%。与玉米燃煤干燥相比,玉米热泵干燥能大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可为热泵干燥技术在粮食烘干领域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建立了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UPLC-MS/MS)对叶类蔬菜中极性较弱的氯吡脲、多效唑、烯效唑和丙环唑以及强极性的矮壮素共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QuEChERS法预处理,用含体积分数为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石墨化碳黑(GCB)和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C1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1 000 μg/L范围内,氯吡脲、多效唑、烯效唑、丙环唑和矮壮素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3,检出限(LOD)为0.002~0.04 μg/kg,定量限(LOQ)为0.01 mg/kg。在0.01、0.1和0.5 mg/kg添加水平下,5种植物生长调剂在菜心、芥蓝和普通白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1%~9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10%。该方法快捷、简便、定量准确,适用于叶类蔬菜中同时检测氯吡脲、多效唑、烯效唑、丙环唑和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  相似文献   
995.
湖羊是世界上稀有的绵羊地方品种,以多胎、早熟、早期生长发育快、宜舍饲等优良性能而著名。为系统了解湖羊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开发利用湖羊这一优良地方品种资源,本研究以3,6,12和24月龄湖羊公羊为对象,每个时间点随机选择6只,共24只,测定其体重、组织器官及消化道各个部分重量、肠道长度及肉品质相关参数。结果表明,3~6月龄湖羊生长速率最快,6月龄之后逐渐降低;3~6月龄之间心、肝、脾、肺、肾、头蹄和皮的增长强度随着日龄的增大而增长,除头、蹄、皮外,其他内脏器官的生长强度逐渐降低,12月龄之后趋于稳定;头、蹄、皮的生长在6月龄之后趋于稳定,仍然保持较高的生长强度;瘤胃的生长强度始终大于体重生长强度,小肠的生长始终小于体重,而除直肠外,大肠的生长强度与体重相近。6月龄湖羊公羔与12月龄相比屠宰率、眼肌面积无显著差异,而6月龄湖羊公羔背膘厚极显著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肉色逐渐变暗。综合以上各项指标认为,本试验条件下,6月龄为肥羔生产最佳屠宰日龄。  相似文献   
996.
997.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抗菌肽对饲喂不同精料饲粮山羊瘤胃发酵和酶活性的影响。选取18只4月龄雄性山羊,随机分3组,每组6只。对照组(Ⅰ组)、高精料组(Ⅱ组)、高精料抗菌肽组(Ⅲ组)分别饲喂300、600和600 g/(只·d)精料,同时Ⅲ组在精料中添加3.0 g/(只·d)复合抗菌肽。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Ⅱ组瘤胃液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甲烷(CH4)、氨态氮(NH3-N)、尿素氮、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与(乙酸+丁酸)/丙酸及木聚糖酶、脂肪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或P0.05),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β-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丙酸、丁酸浓度及果胶酶、中性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2)与Ⅱ组相比,Ⅲ组瘤胃液丙酸、丁酸、NH3-N浓度及CMCase、果胶酶、中性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乙酸、T-VFA、CH4、尿素氮浓度与(乙酸+丁酸)/丙酸及木聚糖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MCP浓度及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由此说明,复合抗菌肽可调节山羊瘤胃发酵模式,提高饲料利用率,是理想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998.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进境贸易量迅猛增长,而由此引起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越来越大。纵观世界各国,尤其欧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非常重视动物及动物产品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检疫法规体系。论文对我国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的动物产品检疫法规管理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进出境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法律法规体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99.
我国农作物现代病虫测报建设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万才  黄冲 《植物保护》2018,44(5):159-167
2000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国各级植保部门抓住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在新型测报工具研发应用、信息系统建设、预报发布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明显进展。尤其是开发应用了重大病虫害远程监测物联网,实现了对田间作物长势、病虫害种类和数量,以及农田小气候的远程实时监测;开发了害虫性诱实时监控系统和病害实时预警系统,实现了对性诱剂敏感害虫以及对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的远程实时监测;建成和应用了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采集规范化、报送网络化、处理自动化、预报展示可视化;创新实施"电视—广播—手机—网络—明白纸""五位一体"现代病虫预报发布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预报信息的传输速度和覆盖面。但当前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气候异常、耕作制度和人类活动的变化导致病虫害暴发、重发频率提高,而测报体系又面临严重的人手不足、保障不力等问题;二是生态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对病虫测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势特色园艺作物将成为大产业,但技术贮备不足;四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迫使加快技术革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下一步推进现代测报建设的对策:一是加强网点建设,推进测报装备自动化;二是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测报手段信息化;三是创新预报方式,推进预报发布多元化;四是加强技术研究,推进预测方法模型化;五是简化测报方法,推进测报调查实用化;六是加强体系建设,推进测报队伍专业化。  相似文献   
1000.
In this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ocoa extract containing polyphenols and methylxanthines prepared from cocoa powder on the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obese-diabetic (Ob-db) rats. Obese-diabetic (Ob-db) rats were developed using a high-fat diet (49% fat, 32% carbohydrate, and 19% protein from total energy, kcal) for 3 months, followed by a low dose (35 mg/kg body weight) streptozotocin (STZ) injection. Cocoa extract (600 mg/kg body weight/day) was given to the rats for 4 week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insulin level after 4 weeks of cocoa extract administration.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revealed that cocoa supplementation in Ob-db rats significantly (p < 0.05) reduced plasma glucose at 60 and 90 min compared to unsupplemented Ob-db rats. Plasma free fatty acid and oxidative stress biomarker (8-isoprostane)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5) reduced after cocoa supplementation.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was enhanced in Ob-db compared to that in nonsupplemented rats. However, no change was observed in catalase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coa supplementation had an effect on postprandial glucose control but not for long term (4 weeks). Moreover, cocoa supplementation could reduce circulating plasma free fatty acid and 8-isoprostane and may enhance the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