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23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及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发展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将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阐述了绿色畜产品的特点以及发展绿色畜产品的重要性。同时对绿色畜产品的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旨在为发展绿色畜牧业、给消费者提供安全的畜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中药材产业环境污染低、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高,是典型的生态产业、绿色产业、节约型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可以创造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还可以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为给武威高质量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支撑,通过调研分析武威市中药材发展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武威市中药材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是:合理优化产业布局,稳步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做大做强精深化加工,夯实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健全完善品牌营销推广体系,提高中药材市场影响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中药材健康快速发展;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力推进产业标准化生产;借助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  相似文献   
73.
74.
E28是以A619Ht1为母本,旅9宽为父本,1977年组配,经与旅9宽回交三次,然后自交选育而成.试验、示范结果表明:E28抗大斑Ht1基因,抗病、抗虫、抗倒、配合力高,生育期适中.以E28为父本与Mo17Ht1、500U等为母本,配制成的丹玉13号、沈单7号杂交种,已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应用推广,成为近年来国内同类研究水平中,应用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一个优良自交系.  相似文献   
75.
本试验通过对青枯病抗性不同的几个材料进行接种.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玉米青枯病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对青枯病遗传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并且基因效应是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非加性基因效应所起作用不大.同时又得到所研究的六个亲本中Mo17、E28是选育高抗青枯病杂交组合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76.
根据已发表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血红素结合蛋白(Periplasmic Hemin-Binding Protein,Hu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溶藻弧菌HY9901株的hut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870 bp,共编码289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0.59 ku,PI为6.45。细胞定位、SignalP4.0、TMHMM Server 2.0和SoftB erry-Psite预测结果显示,hutB位于外周质中,存在信号肽切割位点,没有跨膜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cA MP和cG MP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4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等多个活性位点。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溶藻弧菌hutB与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i)和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聚为一簇。qR T-PCR技术初步探究hutB在不同铁源下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溶藻弧菌hutB在含有FeC l3的富铁培养基中,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含有血红素的条件下表达量上调;在同时含有2-2'二联吡啶和血红素时上调极显著(P0.01);在含2-2'二联吡啶的铁限制环境下,表达量下调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7.
探讨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硫酸黏菌素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作用.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用含0、62.5、125、250 μg· mL-1硫酸黏菌素DMEM培养液,作用24 h,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C)、Bax、Bcl-2蛋白表达含量,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125、250 μg· mL-1硫酸黏菌素剂量组细胞PC12细胞Cyt-C、Bax蛋白表达量、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具有剂量-效应关系.说明线粒体途径介导PC12细胞凋亡是硫酸黏菌素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8.
一株海洋红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的营养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海洋红酵母(沼泽生红冬孢酵母)的基础营养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沼泽生红冬孢酵母的粗蛋白含量为42.01%,粗脂肪为3.09%,总糖为29.5%,粗灰分为8.59%,水分为5.28%。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和组成合理,脂肪酸的主要组分为C18:1、C17:1、C16:0和C18:2,表明该菌株具有用作水产饵料生物的营养价值。但该酵母菌缺少水产动物生长所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用作水产动物单细胞蛋白,尤其是作为幼体饵料使用时,需要添加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藻类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79.
溶藻弧菌减毒活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verlap PCR和同源重组技术, 结合氯霉素(Cm)正向筛选和sacB基因蔗糖负向筛选, 构建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Ⅲ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3SS)注射装置蛋白vscO基因无标记框内缺失突变株ZJ03ΔvscO。在以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模型的感染实验中发现ZJ03ΔvscO的毒力较ZJ03下降约150倍。将ZJ03ΔvscO作为减毒活疫苗通过注射、浸泡的途径免疫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发现其对溶藻弧菌有很好的保护效应, 其中注射组的免疫保护率达84%, 浸泡组次之(68%)。血清效价分析显示, 免疫后第4周注射组和浸泡组的效价均达到最高值, 分别为1: 2 0481128。上述结果表明, 所构建的ZJ03ΔvscO减毒活疫苗可有效提高石斑鱼对溶藻弧菌的免疫力, 并且免疫和攻毒的途径可能是影响免疫保护效果的因子。本研究旨在为溶藻弧菌引起的鱼类疾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0.
渭北旱塬玉米田保护性轮耕土壤固碳效果与增产增收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渭北旱塬降水少、季节性差异大及长期采用单一土壤耕作制度等制约作物增产增收的因素,该研究探索有利于提高旱作农田土壤质量及作物生产能力的轮耕模式。2007-2012年在陕西合阳实施了渭北旱塬春玉米连作田6种不同轮耕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以免耕(NT,no-tillage)、深松(ST,sub-soiling)和翻耕(CT,continuous tillage)3种耕作处理组合集成的6种轮耕模式(NT?ST、ST?CT、CT?NT、NT?NT、ST?ST和CT?CT),测定各轮耕模式下春玉米田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各轮耕模式下春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疏松土壤、减少耕作机械碾压次数,改善土壤结构和降低容重等方面,6种轮耕模式以NT?ST表现最佳,ST?ST次之,差异显著(P0.05)。2)6种轮耕模式在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储量较试验前均增加幅度6.6%~17.4%。NT?NT轮耕模式对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优势,且与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NT?ST轮耕模式可改变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进而使土壤营养均匀分布。3)6种轮耕模式5年春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分析,NT?ST轮耕模式最高,分别为9 338.8 kg/hm2、22.6 kg/(hm2·mm)和7 600.5元/hm2;其次是ST?CT,其中NT?ST轮耕模式下春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较其他处理增加幅度分别为3.7%~15.7%、17.6%~45.8%和10.1%~40.4%,差异显著(P0.05);且5种轮耕模式下作物籽粒产量、水分利用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均高于传统CT?CT模式。综上所述,在6种轮耕模式下,以NT?ST(免耕与深松逐年轮换)轮耕模式下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储量最佳,生产能力最强,水分利用率最高,是渭北旱塬地区春玉米连作田最佳适宜轮耕模式,其次是ST?CT(深松与翻耕逐年轮换)轮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