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9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442篇
林业   565篇
农学   662篇
基础科学   327篇
  649篇
综合类   1119篇
农作物   262篇
水产渔业   210篇
畜牧兽医   634篇
园艺   161篇
植物保护   27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1年   3篇
  1968年   4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的严重环境问题。揭示土壤侵蚀过程,建立土壤侵蚀模型将为土地合理利用规划、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水土流失监测及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评价等生产实践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技术工具。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按建模方法可分为经验模型与物理模型等,其中,经验模型主要是基于土壤侵蚀观测资料,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模拟侵蚀产沙量与降雨、植被、土壤、地形等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自1953年刘善建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坡面土壤侵蚀预报方程以来,不同学者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诸多不同的土壤侵蚀经验模型。由于国内土壤侵蚀物理模型研究起步晚,还很不成熟,而经验模型在侵蚀预报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继续强化对它的研究,无疑可以进一步满足水土流失定量评价及水土保持决策等不同生产实践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12.
单时相双极化ENVISAT ASAR数据水稻识别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许多研究已表明合成孔径雷达(SAR)对水稻识别及作物长势监测很有潜力。但是,以往的研究多是采用单极化多时相SAR数据进行水稻监测的。该文本着探讨多极化方式的优势以及降低数据购买成本和减少数据处理量的目的,对单时相双极化的ENVISAT ASAR APP数据的水稻识别能力进行了评价。在水稻生长季节,获取了覆盖江苏洪泽县的ASAR APP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分析比较不同地物的后向散射系数,选择出最能区分水稻与非水稻的单时相数据;然后,采用决策阈值法将水稻信息从图像中提取出来;最后,利用DGPS实测的样地数据对水稻识别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水稻齐穗期至近成熟期的HH和VV极化的ENVISAT ASAR APP图像能较好区分水稻与非水稻, 水稻识别精度可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113.
Mass distributions of different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fractions are influenced by land use and management. Concentrations of C and N in light- and heavy fractions of bulk soils and aggregates in 0–20 cm were determine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aggregation in SOC sequestration under conventional tillage (CT), no-till (NT), and forest treatments. Light- and heavy fractions of SOC were separated using 1.85 g mL−1 sodium polytungstate solution. Soils under forest and NT preserved, respectively, 167% and 94% more light fraction than those under CT. The mass of light fraction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soil depth, 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aggregate size. C concentrations of light fraction in all aggregate clas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 NT and forest than under CT. C concentrations in heavy fraction averaged 20, 10, and 8 g kg−1 under forest, NT, and CT, respectively. Of the total SOC pool, heavy fraction C accounted for 76% in CT soils and 63% in forest and NT soil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greater protection of SOC by aggregates in the light fraction of minimally disturbed soils than that of disturbed soil, and the SOC loss following conversion from forest to agriculture is attributed to reduction in C concentrations in both heavy and light fractions. In contrast, the SOC gain upon conversion from CT to NT i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C concentration in the light fraction.  相似文献   
114.
针对3ZT-3型中耕追肥机进行受力分析,确定牵引角对整机稳定性的影响;在ADAMS/View中建立基于3ZT-3型中耕追肥机的虚拟样机仿真模型,根据各构件运动状态,添加相应的约束,并对仿真模型进行检验。在仿真分析结束后选取相关点,观察分析其运动轨迹图。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牵引角的变化量在-100~+1 00之间,仿形效果能够满足中耕农艺要求,该研究可为中耕追肥机的优化及后续动力学仿真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5.
聚天冬氨酸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探究PASP作为螯合剂在植物修复过程中的强化作用,采用土柱淋滤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聚天冬氨酸(PASP)对重金属铅(Pb)、镉(Cd)的活化能力(加入淋出量和空白对比)。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PASP对Pb和Cd的活化能力随PAS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盆栽模拟实验中发现,PASP对玉米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明显的强化作用。施用11 g/L PASP的玉米株高为114.4 cm,大于施加EDTA的植株(110.9 cm)。确定了PASP的最佳施用浓度为3 g/L和7 g/L,吸收重金属量分别为Pb 114.829 μg和84.662 μg、Cd 54.447 μg和66.915 μg,与EDTA相比对Cd的吸收量提高约10倍,对Pb的吸收量提高约3倍。进一步用水合肼和乙醇胺对PASP进行衍生化,淋洗实验证明用乙醇胺改性的PASP对重金属的活化效果得以提高,为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提供了一种较好的络合剂。  相似文献   
116.
为了探明安徽省水稻条斑病菌种群的致病类型及分布情况,采用平皿稀释法对采自安徽省不同地区的水稻条斑病叶进行了病原细菌分离,通过PCR专化性检测方法对细菌分离物进行分子鉴定,并利用IRBB5、IRBB14、IR24、IRBB4、IRBB21和‘金刚30’等6个水稻鉴别品种,对获得的水稻条斑病菌种群进行了致病型监测。结果表明,从安徽省11个不同县市的水稻条斑病样中共获得72株水稻条斑病菌,来源于不同地区的水稻条斑病菌种群存在明显毒力分化,强毒性菌株和弱毒性菌株并存,且多数菌株与水稻品种间表现为弱互作关系,部分菌株与寄主存在强互作模式。依据其毒力差异可将其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致病型。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安徽省水稻条斑病菌种群致病型分化明显,且水稻条斑病菌种群的毒力与地域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7.
利用SSR标记鉴定桂单22号杂交一代种子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桂单22号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和10对玉米SSR位点引物为材料,筛选出了适合该杂交种纯度鉴定的SSR引物;并对利用嫩芽和干种子为材料提取DNA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建立了一套利用SSR标记技术快速,简便进行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18.
淀粉氧化反应机理的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淀粉的结构以及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和双氧水氧化淀粉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在套袋繁殖产生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A群体中发现的可育株、及其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F1和可育株自交S1代的育性和核恢复基因位点分析,发现不育系合系42A中出现的大约0.11%可育株包括两种类型。一类细胞质正常可育,核无恢复基因,基因型为N(rf/rf),类似保持系,认为是保持系混杂所致。另一类可育株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核有恢复基因,其恢复基因位于水稻Rf-1基因区域,基因型为S(Rf/rf)。这类可育株不可能来自异品种或保持系串粉,可能是细胞核携带的育性相关基因发生育性自然回复突变导致。本研究将这类可育株简称为“育性回复株”。  相似文献   
120.
为适应现代无公害农业的发展,针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从保护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生防细菌A2。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观察和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菌株A2进行了初步鉴定。同时,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了菌株A2对3432品种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该菌株主要特征是菌体杆状,内生芽孢、芽孢卵圆形,革兰氏染色阳性,好氧,接触酶反应、乙酰甲基甲醇实验为阳性,能利用柠檬酸盐;该菌株与亲缘关系较近菌株B.subtilis isolate G8的同源性达99%。结合以上两点,将菌株A2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防效实验显示菌株A2发酵液处理最好防治效果为72.22%;无菌滤液处理最好防治效果为29.24%,与对照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α=0.05)。表明,拮抗菌株A2菌体与代谢产物对小麦白粉病都具有较强的防治作用,为研制型、无毒、无公害生物农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