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1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612篇
林业   575篇
农学   878篇
基础科学   372篇
  966篇
综合类   1265篇
农作物   270篇
水产渔业   258篇
畜牧兽医   913篇
园艺   129篇
植物保护   36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分析和研究了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5个籼稻品种二九丰、三黄占2号、川植5号、扬稻1号和83007对3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HB84-17、PXO16和T7174的抗性遗传,对这5个抗病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或金刚30杂交的F_1、F_2和B_1F_1群体植株对供试3个菌系的抗性反应和分离世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例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籼稻抗病品种对菌系HB84-17和PXO61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均由二对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其中一对能控制对这3个菌系的抗性,另一对只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而对菌系HB84-17和PXO61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62.
坡沟系统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基本的地貌单元,也是黄土高原侵蚀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植被和梯田作为坡面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对于土壤侵蚀控制和生态恢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定量评估林草、梯田对坡面细沟侵蚀的调控作用以及多措施协同配置问题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植被和梯田的格局和配置对坡沟系统细沟侵蚀的协同调控作用,该研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了坡面4种措施:上坡位植被(措施A)、下坡位植被(措施B)、梯田(措施C)、梯田+植被(措施D)对细沟侵蚀发生和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植被覆盖度下,下坡位的植被布设细沟最大长度较上坡位的植被布设细沟最大长度减小量更大;2)第1次降雨中,侵蚀率最大值达到3 500 g/min以上,第2次降雨过程中侵蚀率最大值仅为1 100 g/min以上,在各产流时间内第2次降雨侵蚀率均为第1次降雨侵蚀率的1/3~1/2;3)对于各措施下细沟沟长发育率由大到小表现为措施A(6.55 cm/min)、措施C(5.71 cm/min)、措施B(3.60 cm/min)、措施D(2.69 cm/min);4)梯田与植...  相似文献   
63.
Here we report the adapt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n efficient, accurate and inexpensive assay that employs custom-designed silicon-based optical thin-film biosensor chips to detect unique transgenes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s and SN-P markers in model plant genomes. Briefly, aldehyde-attached sequence-specific singlestranded oligonucleotide probes are arrayed and covalently attached to a hydrazine-derivatized biosensor chip surface. Unique DNA sequences (or genes) are detected by hybridizing biotinylated PCR amplicons of the DNA sequences to probes on the chip surface. In the SN-P assay, target sequences (PCR amplicons) are hybridized in the presence of a mixture of biotinylated detector probes and a thermostable DNA ligase. Only perfect matches between the probe and target sequences, but not those with even a single nucleotide mismatch, can be covalently fixed on the chip surface. In both cases,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target sequences is siL, nified by a color change on the chip surface (gold to blue/purple) after brief incubation with an anti-biotin IgG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to generate a precipitable product from an HRP substrate.  相似文献   
64.
燕山板栗种质资源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燕山板栗的遗传多样性,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对44份板栗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其中36份原产燕山地区的种质中有18份为野生种质和18份为栽培品种,另外8份为原产山东的品种.共检测了384个AFLP位点,有217个是多态性位点,占56.5%,这表明了所检测的板栗材料中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样性.用NT.SYS软件对44份板栗种质进行聚类分析.所有材料聚成4个类群,其中燕山地区原产的板栗材料被聚为3个类群,山东起源的被聚类为1个独立的类群.在所分析的44份材料中,遗传距离在0.0292和0.2214之间.燕山板栗和外来板栗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与本实验室用RAPD技术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结果对这些板栗材料在育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2001~2005年,在严密监测疫情的基础上,对从化温泉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采取检疫封锁、清除病死树、应用引诱剂防治和树干打孔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发病松林面积由2001年开始发病时的573.3 hm2减少到2005年底的346.7 hm2,病死树数量由2001年的3 726株降低到2005年的239株,林间松墨天牛种群数量也大幅度下降.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6.
为满足自主作业农机地头转弯的需求,解决单传感器检测获取信息不足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将相机与毫米波雷达所获取数据融合的多传感前方田埂检测方案,利用视觉检测得到田埂形状后辅助滤除毫米波雷达中干扰点进而得到田埂的距离和高度信息。在视觉检测方面,根据前方田埂在图像中的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渐变重采样选取部分点的加速处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11维颜色纹理特征的支持向量机进行图像分割和基于等宽假设的几何模型特征进行误分类点剔除,然后拟合提取图像中田埂边界。在毫米波雷达检测方面,提出了竖直放置毫米波雷达的检测方式,以克服安装高度与地形颠簸的影响,并获得前方田埂的高度信息。将相机与毫米波雷达获取的数据进行时空对齐后,利用视觉检测结果滤除毫米波雷达干扰点,并将毫米波雷达获得的单点距离信息进行扩展,形成维度上的数据互补,获得前方田埂的形状、距离、高度等更加丰富准确的信息。测试结果表明,在Nvidia Jetson TX2主控制器上,基于视觉的检测平均用时40.83 ms,准确率95.67%,平均角度偏差0.67°,平均偏移量检测偏差2.69%;基于融合算法的检测平均距离检测偏差0.11 m,距离检测标准差6.93 cm,平均高度检测偏差0.13 m,高度检测标准差0.19 m,可以满足自主作业农机的实时性与准确性要求。  相似文献   
67.
基于无人机影像自动检测冠层果的油茶快速估产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快速准确的产量估算对油茶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针对油茶快速估产的应用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自动检测冠层果的方法用于油茶快速估产。首先借助无人机航拍影像,通过随机抽样选取120株油茶树进行无人机近景摄影和人工采摘称量;然后利用Mask RCNN(Mask Reg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网络开展基于近景影像的油茶冠层果自动检测与计数;采用线性回归和K最邻近建立冠层果数与单株果数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研究区典型样木株数和平均单果质量,构建基于冠层果自动检测的估产模型。结果表明:1)无人机超低空近景影像结合Mask RCNN网络能够有效检测不同光照条件油茶果,平均F1值达89.91%;2)同传统卫星遥感相比,基于无人机近景摄影的冠层果自动检测在作物产量估测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Mask RCNN网络预测的冠层果数与油茶样木单株果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拟合决定系数R2达0.871;3)结合线性回归和K最邻近构建的模型估产精度均较高,拟合决定系数R~2和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分别在0.892~0.913和28.01%~31.00%之间,表明基于无人机影像自动检测冠层果的油茶快速估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油茶快速估产和智能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针对当前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提取冠层温度不准确、监测作物水分胁迫状况精度不高的问题,该研究以不同水分处理的拔节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获取试验区域热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资料,分别采用Otsu算法、EXG-Kmeans算法和Otsu-EXG-Kmeans算法获取冠层区域图像,并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而后采用最优算法求得对应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通过分析CWSI同土壤含水率相关关系以及CWSI日平均变化趋势来监测玉米水分亏缺状况。结果表明:1)相比于其他方法,Otsu-EXG-Kmeans算法对冠层温度提取精度更高(用户精度为95.9%),提取的冠层温度更接近实测温度(r=0.788),可以准确获取图像冠层温度。2)相比于冠层温度,CWSI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更高(r= -0.738),CWSI日平均变化趋势更符合实际情况,可更加精确地监测玉米缺水状况。该研究为无人机遥感精准监测作物水分胁迫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基于DSSAT作物模型的中美大豆主产区单产模拟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基于作物模型的大面积作物产量估测研究,可以为及时掌握全球重点地区农作物的生产情况提供数据支撑。该研究以大豆为监测作物,选取中国吉林省和美国爱荷华州作为研究区域,基于DSSAT作物估产模型中的SOYGRO大豆模型,利用分辨率为0.5°×0.5°的生育期气象要素以及500 m×500 m绿色叶绿素植被指数,进行遥感数据融合作物模型估测大豆单位产量的模拟与验证研究。结果显示,2008-2017年,美国爱荷华州大豆单位产量模拟值的平均误差为16.8%,均方根误差为762.8 kg/hm~2,平均偏差为107.2 kg/hm~2;中国吉林省大豆单位产量估测的平均误差为36.3%,均方根误差为1 088.4 kg/hm~2,平均偏差为-237.9 kg/hm~2。在县域尺度下,大豆单位产量模拟值与调查值的拟合度较好,尤其在产量较低的年份,其中美国爱荷华州的产量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78,中国吉林省的相关系数偏小,为0.59,表明对美国爱荷华州大豆单位产量的估测精度优于中国吉林省。研究所建立的大豆单位产量估测技术路线,可以为中美两国主产区作物单位产量的大面积有效估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设施果园自动对靶精准变量施肥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果园条施肥过程中缺乏精准变量对靶施肥装置的问题,该研究研制了一种排肥轮槽口体积可根据果树目标施肥量及冠层直径大小自动调节,排肥轮转速随施肥车速自动变化的果园精准变量自动对靶施肥装置与控制系统。该装置采用外槽轮式结构,槽口体积可连续调节自动变化。采用激光雷达传感器实时探测果树冠层位置,使用霍尔传感器检测施肥车行驶速度,以STM32F407VET6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控制器。分别以尿素、复合肥、有机复合肥3种颗粒肥料为试验材料,标定了不同排肥轮槽口开度在不同排肥轮转速下的排肥量,单个槽口排肥量与排肥轮转速呈负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不小于0.93;建立了单棵果树目标施肥量与排肥轮转速、施肥车速、槽口体积以及果树冠层直径4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及排肥轮转速控制规则。室内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单棵柑橘树实际施肥量与给定目标施肥量相对误差最大为5.17%,变异系数最大为1.47%,可在施肥车速变化情况下准确施用不同颗粒肥料。大棚柑橘果园自动对靶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单棵柑橘树实际施肥量与给定目标施肥量相对误差最大为4.83%,变异系数最大为6.96%,且施肥均在果树冠层直径范围内完成。该装置能够根据果树冠层直径大小对靶按需施肥,适应不同种类颗粒肥的少量或较大量定量施肥,满足不同大小果树不同需肥量的精准变量自动施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