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26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宋时磊 《农业考古》2021,(2):234-240
日本茶道史上的茶道具专著,亦被称之为"茶器名物记",对日本茶道的成立具有独特价值。以21部古典茶书文献为主线和中心,可分为茶道具从附属于"唐物""御物"的室内书院装饰物记录的时代、走向作为"茶器名物记"专集的时代和多样化及个性化展开的时代三个阶段,分别对应镰仓到室町时代中前期、室町后期和江户时代。其中,在江户时代,"茶器名物记"走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同时,又继承和延续了以唐物为中心的"大名物"与以和物为中心的"中兴名物"传统。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为日本茶道的成立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揭示了其发展的轨迹和脉络。  相似文献   
82.
果园单轨运输机在轨状态感知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山地果园单轨运输机作业环境受限、定位精度较低等问题,该研究基于高频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混合测速定位方法,设计了一套果园单轨运输机在轨状态精准感知系统。感知系统以STM32F103RCT6芯片为主控单元,利用双RFID阅读器读取基准定位标签组的时间差,使用混合测速定位方法,实时计算运输机的作业状态信息;设计了移动端监测软件,通过LoRa通信模块远程获取运输机实时作业状态信息。试验结果表明,运输机在平地路况中运行稳定,感知系统计算的全程平均行驶速度为0.49 m/s,依据秒表记录计算的全程平均行驶速度为0.48 m/s,二者速度相差2%;基准定位标签组间距为3.42m时,运输机全程平均定位误差为6.18±0.60cm;基准定位标签组间距为6.84 m时,运输机全程平均定位误差为6.46±1.14 cm。该研究验证了基于高频RFID精准感知单轨运输机在轨状态的可行性,提升了运输机作业安全性和智能性,可为实现果园生产精准作业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3.
通过盆栽和水培实验研究了籼粳杂交稻甬优12(YY-12)、嘉优中科6(JY-6)和常规粳稻秀水134(XS-134)常规供氮(M-N)和低氮(L-N)下分蘖盛期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差异,并初步探讨相关机理机制。结果表明:YY-12和JY-6在两种供氮水平下氮素吸收效率明显大于XS-134。与XS-134相比,YY-12和JY-6根系干物质累积明显增大,加之根孔隙度(POR)较大,使其根系径向泌氧量(ROL)明显增加。从而很可能造成YY-12和JY-6根际土壤氨氧化菌(AOB)数量和硝化强度明显增加;使YY-12和JY-6根际土壤矿质氮含量明显大于XS134。相关分析表明根际土壤矿质氮含量与水稻氮素吸收效率极显著正相关。因此,YY-12和JY-6氮素吸收效率高很可能与其种植使根际土壤硝化强度增加和有机氮矿化加剧紧密相关。另外,与M-N处理相比,YY-12和YY-6氮素吸收效率在L-N水平下明显增加,而XS-134无明显差异。主要原因为:与M-N相比,YY-12和YY-6在L-N水平下根系干物质累积和POR增加比例均大于XS-134;ROL和根际土壤硝化强度,以及根际土壤矿质氮含量下降比例小于XS-134。  相似文献   
84.
为深入开展环节动物的分类及遗传进化等研究,比较分析了已登录到GenBank中16种环节动物全基因组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16种环节动物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中A+T的含量均超54.3%,碱基G存在低含量的偏向,第三位密码子G含量2.6%~12.7%。基因组的基因组成及排列模式具有一定的保守型,存在5个保守基因联块蔟,线粒体基因组排列顺序在研究环节动物系统发育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计算13个编码基因和2个rRNA的基因平均遗传距离,cox1(0.34)相对最保守,atp8(0.8)相对最不保守。大多数环节动物线粒体控制区存在茎环结构。基于13个编码基因氨基酸序列通过3种方法可构建稳健的系统发育树,蛭纲和寡毛纲聚为一进化分枝,构成有环类单系群,螠虫纲、星虫纲和多毛纲聚为一进化分枝,形成单系群。5个纲间的聚类结果与之前的基于线粒体基因和其他分子标记研究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多毛纲呈单系发生,被分为两个主要类群,头节动物中的锥头虫科和缩头虫科没有聚为单独的一进化分枝,而是分别聚类到触角动物下面的足刺动物和沟触角动物,多毛纲内部分类不同于现有的形态学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85.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黄土高原矿区复垦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矿产开发影响了土壤质量,特别是在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区。通过植被恢复能够改善矿区复垦土壤质量。为了揭示矿区复垦土壤质量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变化,该文以黑岱沟矿区排土场不同恢复年限不同植被类型、未复垦地和周边自然植被恢复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1项理化生指标作为总数据集(totaldataset,TDS),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合Norm值构建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通过非线性(non-Linear,NL)和线性(linear,L)两种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北部典型矿区复垦土壤质量评价指标MDS包括粉粒百分比、有机质、速效磷、钠吸附比和微生物碳;2种评价方法下,植被恢复均对复垦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有了显著提升(P 0.05),复垦20 a灌木SQI高于复垦10 a灌木SQI,复垦12 a草本SQI高于复垦20 a草本SQI,然而所有复垦土壤SQI均未达到自然植被恢复土壤SQI;由于非线性土壤质量评价方法(SQI-NL)具有更大的土壤质量指数变化区间和变异系数,此外,在SQI-NL和线性土壤质量(SQI-L)评价两种方法下,MDS和TDS之间决定系数分别为0.911和0.866,因此,非线性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在该区域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并且最小数据集能够较准确地进行土壤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6.
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冬小麦冠层温度对产量作用的实质,探索影响二者关系的相关因素,以10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喷灌和地面灌溉两种灌溉条件下,对子粒灌浆各阶段的冠层温度进行了方差分析,并对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灌溉条件下,基因型和子粒灌浆时期对冠层温度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子粒灌浆时期的冬小麦冠层温度和产量之间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都是中后期>中期>前期。在喷灌条件下,只有灌浆中后期冠层温度和产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灌浆前期和中期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而在地面灌溉条件下,灌浆前、中、中后期的冠层温度和产量之间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冬小麦冠层温度不仅受基因型影响,还受灌浆时期和环境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滴灌减氮对玉米吐丝后叶片衰老特性、碳氮代谢及物质积累的影响,设置正常施氮(240 kg·hm-2,N240)和减氮25%(180 kg·hm-2,N180)2个氮肥量和4个滴灌水平(0 m3·hm-2,B0;375 m3·hm-2,B1;750 m3·hm-2,B2;1 125 m3·hm-2,B3),并以不施氮且不滴灌为对照组(CK),分析比较了不同氮肥水平下滴灌对玉米吐丝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碳氮代谢酶(蔗糖合成酶,SS;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及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吐丝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保护酶和碳氮代谢酶活性以及吐丝后物质积累量均随施氮量和滴灌...  相似文献   
88.
为规范彩色小麦生产,统一栽培标准,规定了彩色小麦的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耕作技术、施肥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内容,适用于豫西地区彩色小麦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89.
为规范彩色小麦生产,统一栽培标准,规定了彩色小麦的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耕作技术、施肥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内容,适用于豫西地区彩色小麦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90.
倒立摆本身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和不稳定系统,通过倒立摆可以检验各种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是一个理想的研究控制理论平台.利用SimMechanics环境下对单级倒立摆系统的控制问题进行仿真研究.建立单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基于数学模型建立了SimMechanics仿真模型,并进行起摆控制.起摆后切换成PID、极点配置和状态反馈(LQR)方法对倒立摆进行稳摆控制,并整定了各方案的控制器参数.除PID没有控制小车位移,其他两种方法对小车和摆杆角度进行了控制.仿真参数在快速性和超调量等指标中折中优化选取,仿真效果良好,为下一步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