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6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788篇
林业   4366篇
农学   2354篇
基础科学   739篇
  3783篇
综合类   2748篇
农作物   2528篇
水产渔业   2060篇
畜牧兽医   1924篇
园艺   1332篇
植物保护   234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408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2950篇
  2017年   3018篇
  2016年   1417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1215篇
  2011年   2619篇
  2010年   2523篇
  2009年   1620篇
  2008年   1637篇
  2007年   1865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4篇
  1968年   4篇
  196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豆科牧草。由于其耐盐性中等,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产量和种植受到土壤盐渍化的限制。因此提高紫花苜蓿的耐盐性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产意义。为此,以龙牧801紫花苜蓿(M.sativa‘Longmu 801’)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9个盐胁迫蛋白质组筛选出的盐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对9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影响,表明这9个基因均在紫花苜蓿盐胁迫应答中发挥着一定作用。处理1h时,G6PI、ABP19a、Trx-h1、PR bet 1、FBPA、6PGDH和ALDH这7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NaCl胁迫浓度处理的紫花苜蓿中均显著上调,RRM和GDPD在NaCl处理2h后开始上调。除G6PI基因,其他8个基因在0.4%NaCl处理下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0.2%和0.8%NaCl处理。这些基因参与糖代谢、信号转导和胁迫响应。以上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耐盐性极其复杂,涉及到多基因的表达和代谢通路的调控。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研究并了解紫花苜蓿的盐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促进紫花苜蓿耐盐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62.
高寒牧区两个燕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青藏高原高寒牧区,栽培草地种植主要以燕麦(Avena sativa)为主,但当地现有的品种产草量较低,缺乏高产优质的燕麦品种。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寒牧区燕麦产量和品质,满足当地的生产需要,于2013-2016年期间从青海省引进燕麦新品种"林纳"在碌曲县进行试验种植,并和当地现有品种"陇燕1号"的农艺性状及营养价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林纳"燕麦生育期短,成熟快;其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当地现有燕麦品种"陇燕1号"(P0.05),分别增产41%和38%。"林纳"粗蛋白(CP)、钙(Ca)和磷(P)含量较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当地品种(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低于当地品种,其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差异显著(P0.05)。总之,"林纳"燕麦的生产力和营养品质均优于当地品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作为该地区乃至整个高寒牧区的优质燕麦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3.
为确定临沂市机播条件下红玫瑰彩色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开展了机播马铃薯相同行距(90 cm)、不同株距(14、18、22、26 cm)的密度试验,分析了不同密度处理对红玫瑰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株高、茎粗、主茎数、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产量、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红玫瑰物候期无明显变化,株高、马铃薯晚疫病株数呈升高趋势,茎粗和主茎数呈降低趋势,商品薯率和商品薯产量呈下降趋势。以行距90 cm、株距22 cm密度下商品薯667 m~2产量最高,为2 129.25 kg,并且马铃薯晚疫病未见发生。  相似文献   
64.
Dvl1及其结构缺失突变体ΔDIX(dsh and axin)和ΔDEP(dsh,Egl-10 and pleckstrin)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并验证其在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中的表达情况。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至pAdTrack-CMV穿梭载体上,并经PmeⅠ线性化后在BJ5183细菌中与pAdEasy-1骨架质粒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在QBI-293A细胞中包装及扩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olt验证Dvl1在MSCs中的表达情况。经PCR、PacⅠ单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成功构建Ad-Dvl1、Ad-ΔDIX和Ad-ΔDEP腺病毒载体,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报道一致,并选出150 MOI为最适感染MSCs的感染复数,成功构建了Ad-Dvl1、Ad-ΔDIX和Ad-ΔDEP腺病毒载体,并获得高滴度的病毒子,qPCR和Western blot证实Dvl1在MSCs中高表达并增加了β-catenin在细胞中的累积,为进一步研究Dvl1在MSCs迁移过程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Symbiotic N2 fixation by lucerne (Medicago sativa) has capacity to provide significant inputs of N to agro-ecosystems, and the species has also been shown to scavenge soil mineral N and thus act as a sink for excess reactive N. The balance between these two N cycle processes was investigated in an extensive irrigated lucerne growing region where nitrate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has been reported. We sampled 18 permanent pure lucerne stands under irrigation for standing dry matter, total shoot N, and N2 fixation using 15N natural abundance along with activity of the inducible enzyme nitrate reductase as indicators of use of soil NO3 by lucerne. On average 65% of lucerne N was obtained from symbiotic N2 fixation. Converting standing dry matter estimates to annual N2 fixation amounts we calculated average N2 fixation of 311 kg N/ha, including N in roots and nodules. Uptake of N from soil by lucerne was calculated to be 181 kg N/ha/year. We were not able to identify the source of this soil mineral N, although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of lucern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N2 fixing species examined.  相似文献   
66.
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化汞溶液(0.5、1.0、2.5、5.0、10.0、25.0、50.0、100.0 mg/L)对不同品种苋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Hg+对苋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低浓度时有促进作用,随着Hg+浓度增加,苋菜种子的根长和芽长都明显减少,当Hg+浓度达到100 mg/L时,苋菜种子见萌芽,但都有红褐色痕迹,即汞污染现象非常明显;Hg+较高浓度时,各个不同品种苋菜种子导电率相对较高,种子活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7.
谷子秸秆剪切力与其饲料营养特性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谷子秸秆力学性质与其饲料特性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选用谷物完熟期的谷子秸秆,将其分为5段(近根部、中下部、中部、中上部、上部)并每隔7 d进行秸秆节间、茎节力学性质(剪切、压缩)和饲料特性(形态指标、营养成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谷物完熟后,随着时间的推进,秸秆节间、茎节剪切力、抗压强度、干物质含量、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总体上呈增大趋势,而秸秆含水率、当量直径、横截面积、线性密度和粗蛋白含量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谷子秸秆单位直径剪切力与含水率和线性密度呈负相关关系(R2≥0.903),与其干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2≥0.845),与其粗蛋白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采收期内,谷子秸秆基部起秸秆剪切力至顶部逐渐增大,且剪切力与当量直径、横截面积呈正相关关系(R2≥0.916)。试验表明谷子秸秆饲料特性指标验证试验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不大于6.48%,预测模型合理。测量秸秆剪切力可用于预测其形态指标参数和营养成分含量,进而一定程度地反映秸秆饲用价值和反刍动物择食趋向。采收期内,谷子中部及以上秸秆单位直径剪切力显著小于其近根部(P<0.05),更适合饲用;且谷物完熟后,及时采收可避免秸秆饲用价值降低。该研究可为高效利用谷子秸秆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肺炎支原体对于灵长类幼年黑猩猩的感染,与人类幼儿的临床表现和发病规律相似。该病例幼年黑猩猩早期症状偶见咳嗽,听诊肺部有湿性罗音,体温38.3℃。初步诊断为肺炎,用抗病毒药和抗生素头孢克洛治疗无效。随着病程发展,体温进一步升高到39℃以上,几乎无食欲。拍X光片和采血做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支原体感染强阳性。最终使用阿奇霉素采取"停4喂3"的序贯疗法治疗,即阿奇霉素输液3d——口服5d——停药4d——口服3d——停药4d——口服3d,其他则对症治疗。动物在治疗第7天时除偶见咳嗽,症状基本消除;治疗20d后,动物恢复健康。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序贯疗法坚持用药治疗,防止疾病复发和减小用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