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38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55篇
  97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了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添加玉米秸秆对土壤中各有机质组分数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氧气体积分数对玉米秸秆在土壤中腐殖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对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wSOC)、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数量的增加有明显作用;高氧和低氧环境均有利于玉米秸秆在土壤中腐殖化的进行;高氧条件有利于腐殖化初期FA的生成,但持续高氧环境不利于FA的积累;在腐殖化后期,高氧条件使FA大量转化为HA并使得HA大量积累.  相似文献   
92.
为了研究黑加仑中总酸含量与外观品质的相关性,用逐步回归法对黑加仑总酸含量与面积、G均值和B均值等16个特征相关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酸含量y1与伸长度x5、H均值x8、G均值x12成正相关,与面积x1、圆度x7、V均值x10、B均值x13、G/B均值x14和G/R均值x15成负相关。同时,获得了黑加仑总酸与其外观品质指标间的回归方程,为黑加仑品质测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石斛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使用6种DNA提取方法提取7种含糖量较高的石斛属植物的DNA,比较不同方法提取DNA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PEX法和改良CTAB法对含有丰富多糖和多酚类的石斛属植物的DNA提取效果较好。改良PEX法与其他5种方法对比,可以更好地去除多糖类和多酚物质的干扰,能够满足后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改良CTAB法和改良SDS法与CTAB法和SDS法相比,可获得较高的DNA产率,并且可以较好地去除多糖类杂质的干扰。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田、旱地、林地、菜地)紫色土(紫色湿润雏形土)和紫色水稻土(紫色水耕人为土)NH4+的容量和强度(Q/I)关系。结果表明:紫色土和紫色水稻土NH4+Q/I曲线的曲线部分均出现在NH4+的活度比(ARNH4)较低时,表明土壤存在非交换性NH4+(或专性吸附的NH4+)的释放。紫色土和紫色水稻土NH4+的潜在缓冲容量(PBC)为71.47~203.7 cmol kg-1(mol L-1)-1/2;土壤活性NH4+(-ΔNH40)为0.029 5~0.089 7 cmol kg-1,NH4+的平衡活度比(AR0NH4)为0.187×10-3~1.255×10-3(mol L-1)1/2;土壤专性吸附位点(NH4-sas)为0.010 6~0.118 5 cmol kg-1。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小于0.002 mm黏粒含量与NH4+PBC及NH4-sa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小于0.002 mm黏粒对PBC的影响主要是间接作用(间接通径系数为0.585),但对NH4-sas则有强烈的直接作用;有机碳与-ΔNH40和AR0NH4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是有机碳对-ΔNH40有较大的直接效应(直接通径系数为0.966),而对AR0NH4的影响主要以间接效应为主。土壤-ΔNH40与交换性NH4+数值接近且呈极显著相关(r=0.876 4,n=8,p<0.01),而AR0NH4与交换性NH 4+亦呈极显著相关(r=0.983 7,n=8,p<0.01)。土壤小于0.002 mm黏粒和有机碳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交换性NH4+以及Q/I参数的差异的主要原因,交换性NH4+标志的NH4+有效性指标与由Q/I关系得到的NH4+有效性指标类似。  相似文献   
95.
为了实现对苹果贮藏末期表皮病害的预测,以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cv. Fuji)为试材,通过苯胺兰染色的方法,研究了苹果采后苯胺兰染色与果实贮藏末期几种表皮病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富士苹果采后苯胺兰染色指数与贮藏末期的好果率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47;果实苯胺兰染色的级别与二氧化碳伤害指数和腐烂指数密切相关,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779和0.8394,但苯胺兰染色的级别与贮藏末期果实的虎皮病和皮孔斑点病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因此,苹果采后苯胺兰染色可用于预测果实贮藏末期的好果率。  相似文献   
96.
银杏的栽培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多年对我国主要银杏产区的调查研究,总结出银杏在我国根据利用对象可分为风景观赏,果材兼用和叶用型3种栽培模式,根据造林方式可分为农田林网,复合农林,片状矮化林和庭院四旁型4种栽培模式;并指出不同的栽培模式,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选择不同的优良银杏品种或类型,选用大小不同年龄的苗木,采取不同的栽培方式,密度,以及整形修剪,肥水等不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7.
香蕉枯萎病由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引起,其根际微生物组是抵御病原菌入侵的关键屏障。根际原生动物群落在根际微生物群落调控以及植物健康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连作蕉园中植株发病前后根际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特征变化以及其与病原菌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可培养细菌与真菌,原生动物的数量对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更大;根际原生动物的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都随植株生长而降低,且在发病植株中更低;抽蕾前后的健康与发病植株中根际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吞噬型原生动物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功能类型的原生动物,且在健康与发病植株中差异显著;吞噬型原生动物中与病原菌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多为丝足虫门;在抽蕾期的健康植株中,丝足虫门的高丰度属中Group-TeCercomonas属与病原菌呈显著负相关;在抽蕾期的患病植株中,相对丰度较高的植物致病型原生动物Pythium属与病原菌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根际土壤中原生动物对病原菌的影响较大,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原生动物的群落特征发生改变,且在发病与健康植株中存在差异。与病原菌具有显著负相关的吞噬型原生动物,尤其是丝足虫门的部分高丰度属,可能会在防控香蕉枯萎病上产生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98.
针对小粒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时包衣质量不高、丸化合格率较低等问题,该研究采用理论方法,分析种粉颗粒在包衣锅内的运动过程、受力情况,构建种粉颗粒与包衣锅相互作用力学模型,获取影响种子包衣质量的主要因素。利用EDEM软件模拟包衣设备中不同结构参数下物料混合情况,探究结构参数对种粉混合效果的影响,以粉料的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以包衣机甩盘直径、包衣机边缘倾角和包衣机转速为影响因素开展优化试验,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包衣机甩盘直径309.9 mm、包衣机边缘倾角61.9°和包衣机转速10.1 r/s。利用搭建的物理试验平台进行种子丸粒化包衣验证试验,结构参数优化后的包衣锅物理试验平均丸化合格率得到提升。进一步优化种子丸粒化包衣质量,探究粘结过程中粉料、药液对丸粒化包衣的影响。对丸粒化包衣机进行工艺参数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单次供粉量为10 g、单次供液量为15 mL和包衣时长为7 min。在最优工作结构参数与工艺参数组合下,种子丸粒化包衣试验质量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其他不规则种子包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白茎盐生草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对白茎盐生草幼苗进行为期0d、5d、10d、15d、20d、25d的自然失水胁迫,通过生理生长指标和叶片微观结构研究白茎盐生草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干旱半干旱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加深,土壤含水率、白茎盐生草叶片肉质化程度、叶片相对含水量明显下降,而根冠比、质膜相对透性、株高、冠幅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对白茎盐生草叶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随着干旱天数的增加,气孔长度、气孔宽度、气孔开度减小、保卫细胞增厚、而气孔密度变化不明显。结论:白茎盐生草幼苗通过增大根冠比和质膜相对透性,减小叶片肉质化程度、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和冠幅的增长量也减小,减小气孔长度、气孔宽度、气孔开度来适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00.
The effect of impact force when using inclined water jets on splittable bicomponents hydroentangled fabrics are investigated focusing on changes in tensile properties and fiber splitt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increase of impact force, the tensile strength was increased in both machine direction (MD) and crosswise direction (CD). On changing of water jet inclination angle, the tensile strength was the highest at 10 degree followed by 20 degree and the last 0 degree. The highest fiber splitting were observed in pie segment (PA6/PET) followed by island in sea (PA6/COPET) fiber but no fiber splitting was observed for island in sea (PET/COPET) fiber. The impact force in inclined mode of impact, played a great role in improving fiber splitting and tensile properties of hydroentangled nonwoven fabrics.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photos were used for investigation of fiber splitting by comparing fiber diameter before and after hydroentangl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