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106篇
农学   148篇
基础科学   51篇
  127篇
综合类   249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高知名度、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显著特征,具有与世界市场的亲和力、与大自然的亲和力、与文化遗产的亲和力、与消费者的亲和力。一些地区也开始利用地理标志“名片”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扩大产品销售量,取得了显著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2.
用脱毛剂量(28mg/kg体重)的环磷酰胺。对春季换毛前的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进行肌注。研究其脱毛机理。在注药后的不同时间,取其背部皮肤样品少许,分别固宇下10%的福尔马林和2%的戊二醛中。采用常规的石蜡和超薄切片法制片。对其毛皮、毛被及皮脂等影响的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注药后第1天毛囊结构已发生变化;第7天针毛囊和毛球角质经;第15天毛囊结构基本正常。毛囊上升  相似文献   
103.
长吻鮠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俗称鮰鱼、江团、肥沱,是分布于长江中的名贵鱼类.分类学上隶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因其吻较长,故称之为长吻鮠.长吻鮠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为0~38 ℃,生长适温为15~30 ℃,pH范围6.5~9.0,最适pH 7.0~8.4,不耐低氧,当池塘水质溶解氧低至2.5 mg/L时,则会浮头.长吻鮠营底栖生活,喜集群、畏光,属温和肉食性鱼类,同类之间不存在相残现象,鱼苗阶段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3 cm后摄食水蚯蚓,经转食驯化,也食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04.
在不同季节对深圳坝光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湿地园内不同地点的空气颗粒物浓度 (TSP、PM10、PM2.5 及 PM1.0)进行了 8:00、10:00、12:00、14:00 及 16:00 时共 5 个时间点的观测。结果表 明,空气颗粒物浓度在不同监测区域、季节和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深圳坝光银叶树湿地园 TSP、PM10 和 PM2.5 年均值低于II 级标准浓度限值,TSP 和 PM10 日均值低于II 级标准浓度限值,PM2.5 日均值低于I 级标准浓度限值。在空间上表现为古银叶树群落区域的空气颗粒物浓度最高,海边区域最 低;在季节上,较高浓度的TSP、PM10、PM2.5 出现在夏秋季,较高浓度的PM1.0 则出现在秋冬季;在时 间上表现为正午的空气颗粒物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105.
陈小莺  张日俊 《饲料工业》2005,26(23):33-36
本试验采用296日龄健康罗曼商品蛋鸡189只,随机分成3组,在相同基础日粮中添加0、120、180mg/kg大豆生物活性肽,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添加大豆肽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血浆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提高(P<0.01),总蛋白(TP)、清蛋白(ALB)有提高的趋势(P>0.05),尿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糖含量显著上升(P<0.05);血浆甲状腺激素(T3/T4)、胰岛素水平显著上升(P<0.05),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试验表明,大豆生物活性肽可以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106.
研究基于鄱阳湖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软件FiSAT II对翘嘴鳜的生物学参数及其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显示,鄱阳湖翘嘴鳜体长范围为77-526 mm;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 = 1.888´10-5L3.042(R2=0.951, n=57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 渐进体长L∞ = 551.25 mm,生长系数K = 0.210,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 = -0.601。总死亡系数Z=1.06/a,自然死亡系数M=0.44/a,捕捞死亡系数F=0.62/a,最适开捕体长为150 mm。鄱阳湖翘嘴鳜开发率E = 0.58,处于资源过度利用状态。鄱阳湖翘嘴鳜的初始资源量估算高达1.92´104 t,最大可持续产量MSY为4384.93 t。鄱阳湖翘嘴鳜群体中补充群体和低龄剩余群体的比例明显增加,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凸显,资源衰退问题突出,但生长潜力依然存在。应采取降低对鄱阳湖翘嘴鳜繁殖群体的捕捞强度、保护产卵场等积极措施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07.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土壤酶对不同海拔、坡向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内分海拔和坡向采集土样,测定分析了尿酶、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4种主要土壤酶活性和主要养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阳坡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呈现由中间向两端减小的趋势,阴坡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波动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海拔呈现由中间向两端减小趋势;蛋白酶活性高海拔 > 低海拔,海拔对表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小,脲酶、蔗糖酶活性随海拔呈现波动。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含量阳坡 > 阴坡;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阴坡 > 阳坡,各土层土壤脲酶活性阳坡 > 阴坡。各养分含量及酶活性表层 > 中下层。土壤酶活性与各肥力因子间相关关系显著,各土壤酶活性间相关性显著。有机质、全氮、全磷是影响蛋白酶活性的主导因子,速效磷和水解氮为次要因子;全磷、速效磷、水解氮为影响脲酶活性的主要因子,有机质、全磷、速效钾为次要因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作为保护区土壤肥力指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8.
为建立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依据《中国药典》2015 年版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药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进行研究。明确了海巴戟药材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并建立了其专属性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规定海巴戟药材多糖含量不得少于 6.0%、东莨菪内酯含量不得低于 0.017%、水分不得超过 10.0%、总灰分不得超过 6.0%以及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 20.0%。本研究制定的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可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烟碱含量偏高是我国烤烟的现状。如何有效降低烟叶烟碱含量,提高烤烟工业可用性是烟叶生产中的一个难题。根据烟草打顶导致烟碱含量急剧上升和机械损伤造成细胞氧化迸发的的现象,本试验从打顶创伤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入手,采取打顶后在伤口涂抹抗氧化剂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和抗坏血酸(As A)两种方法来抑制活性氧含量的上升,探究茉莉酸刺激烟碱含量上升和活性氧含量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两种方法在抑制活性氧及烟碱上升的效果。结果发现,涂抹As A+GSH和As A处理对烟草叶片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丙二醛的上升有抑制效果,过氧化氢降解速度慢于超氧阴离子,在烟草内有积累现象。涂抹As A+GSH和As A处理在打顶6 h时茉莉酸含量低于常规打顶,对茉莉酸的产生有抑制效果。其中处理96 h后,打顶后涂抹As A+GSH的处理叶片烟碱含量比常规打顶低21.5%,打顶后涂抹As A的处理叶片烟碱含量比常规打顶低17.5%。且各检测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另外,打顶后24 h,各处理的活性氧含量回到对照(不打顶)的水平。试验表明,抗氧化型物质(As A+GSH)涂抹打顶后烟草的伤口能有效抑制活性氧、茉莉酸和烟碱含量的上升,且活性氧、茉莉酸、烟碱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As A+GSH比As A有更强的抗氧化性,能更好地抑制打顶后烟碱的上升。  相似文献   
110.
文章通过对南宁市8所医院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调查,着重统计分析其中的园林芳香植物种类及其应用状况。结果表明:南宁市医院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园林芳香植物有52种,隶属于29科45属;芳香植物以乔木和灌木为主,草本和藤本植物应用少;其中乡土芳香植物15种,占总数29%;各医院花香型植物居多,浓香型与淡香型植物比例因医院而异;多数芳香植物应用频率低;芳香植物配植形式较单一,以点植、丛植和列植方式为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