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3篇
  免费   628篇
  国内免费   702篇
林业   865篇
农学   407篇
基础科学   368篇
  843篇
综合类   4582篇
农作物   675篇
水产渔业   554篇
畜牧兽医   1003篇
园艺   764篇
植物保护   33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363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432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437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782篇
  2011年   744篇
  2010年   746篇
  2009年   636篇
  2008年   698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512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为有效防治附子病毒病、霜霉病、白绢病和根腐病,筛选出高效、低毒、无公害的防治药剂,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亿cfu/g)、异菌脲悬浮剂(500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 g/L)、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和吡唑醚菌...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探索断奶獭兔消化功能的发育变化规律。以美系獭兔为研究对象,从28日龄起,对消化器官质量、小肠各段绒毛高度(VH)、隐窝深度(CD)、肠壁厚度(IWT)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并进行消化器官的Gompertz与Logistic模型拟合。结果:①消化器官发育的拐点日龄出现在30~60 d;快速生长阶段发生在:小肠与大肠35~63日龄、肝脏63~70日龄、胃49~56日龄;最大质量分别为:胃20.619 7 g、肝脏71.9582 g、小肠42.500 3 g、大肠46.905 7 g,分别出现在98、122、1191、20 d。显示消化器官的成熟顺序为:小肠、胃、大肠、肝脏。描述美系獭兔消化器官的发育Gompertz模型优于Logistic。②日龄显著影响小肠各段IWT(P〈0.01),明显影响十二指肠前中部、空肠和回肠的VH(P〈0.05),对十二指肠前中部和空肠CD影响显著(P〈0.05)。③日龄对胃蛋白酶和小肠各段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随日龄的增加酶活性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稳定于60日龄左右。相同日龄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在小肠不同肠段间的活性具有一定差异,表现为空肠最高,回肠居中,十二指肠最小。结论:Gompertz可以较好地用来描述美系獭兔消化器官的发育,獭兔消化器官的发育与日龄密切相关,60日龄是其消化器官发育的拐点日龄,成熟于120日龄;断奶对消化器官形态学发育的影响恢复需要约2周的时间。  相似文献   
993.
将微型实验与常规实验仪器规格和试剂用量进行了对比,并进行了试验。微型化学实验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实验经费、节省实验时间和实验室空间、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能力等优点,微型化化学实验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4.
为探讨杂交粳稻"浙优12"最佳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浙北平原黄松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氮肥生理效率(PEN)、氮肥回收率(REN)均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最高,分别比无氮肥区提高了54.4%、34.1 kg/kg和58.6%;与无氮肥区相比,在施N 150 kg/hm2基础上,配施适量有机肥有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和产量,其PEN和REN分别提高33.1 g/g和50.6%,水稻增产61.2%。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稻谷产量、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三项因素,合理的水稻施氮量为N 234.8~241.0 kg/hm2,相应的经济生态产量为9796.4~9801.9 kg/hm2。  相似文献   
995.
以丰乐小天使、拿比特、万福来、秀玲和早春红玉5个品质性状优良的极早熟小果型西瓜新品种为材料,进行大棚春季栽植.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对其生育期、生长势、座果性、抗病性、果实性状等相关指标进行了鉴定比较,并对各供试品种的产量进行了方差分析.综合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丰乐小天使的综合表现较好,果实发育期在25 d,全生育期80 d,品质优,果肉中心糖含量为13.0%,平均单果重1.5 kg,每亩产量达2 371.6 kg;早春红玉次之.比较适合合肥地区春季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基于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合钴(Ⅱ)金属配合物[Co(Ⅱ)-SAAP]为中性载体的PVC膜阴离子电极。该电极对水杨酸根(Sal-)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并呈现出反Hofm e 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为Sal->C lO4->SCN->I->NO2->NO3->B r->C l->SO32->SO42-。在pH为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电极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线性响应范围为9.0×10-6~1.0×10-1mol/L,斜率为-54.3 mV/dec(20℃),检出下限为5.0×10-6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的结构以及载体本身的结构与电极的响应行为之间有非常密切的构效关系。该电极具有响应快、重现性好、检出限低、制备简单等优点。将电极用于药品分析,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7.
 利用信号肽分析软件SignalP v3.0,亚细胞器蛋白定位软件TargetP v1.01,GPI-锚定位点软件big-PI Predictor和跨膜螺旋结构软件THMM-2.0这4个软件分析预测稻瘟菌12595个蛋白序列中有1134个分泌蛋白。编码这些蛋白的可读框(ORF)最小值为78bp,最大值为7849bp,平均1231bp。引导它们的信号肽长度介于15~45个氨基酸之间,平均为21个氨基酸。435个分泌蛋白具有功能描述,主要是与代谢有关的酶类。分析了其中降解细胞壁组分和与致病相关的酶类,提示在稻瘟菌侵染水稻不同阶段产生的关键酶及基因的功能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黄金鲫(Carassius auratus)营养组成和品质的影响,以传统池塘精养和采用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模式养成的黄金鲫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两种养殖模式下黄金鲫肌肉营养成分、质构和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显示,“跑道”组黄金鲫背肌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跑道”组黄金鲫肌肉的硬度、粘附性和黏性等质构指标与池塘组相比显著提升(P<0.05)。两种模式下养成的黄金鲫,其肌肉的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且必需氨基酸评分均高于FAO/WHO的标准。“跑道”组黄金鲫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池塘组,而饱和脂肪酸占比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跑道”组黄金鲫肌肉中部分挥发性物质,如壬醛、1-辛烯-3-醇的含量也低于池塘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黄金鲫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解牡蛎在潮间带的生态特性及资源分布情况,调查了浙江三门健跳港上游湾区牡蛎潮间带分带格局,并检验附苗器类型和地点对牡蛎资源补充的影响。结果显示:潮间带定量调查共记录到3种牡蛎,即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近江牡蛎(C.ariakensis)和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首次在浙江海域记录到香港牡蛎的自然分布。熊本牡蛎在调查的5个潮区(1.4 m、2.2 m、3.0 m、3.8m、4.6 m)均有分布,其平均密度沿增加的高程梯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中4.6 m潮区熊本牡蛎密度显著高于1.4 m和2.2 m潮区(P<0.05)。近江牡蛎和香港牡蛎仅分布于最底层的1.4 m和2.2 m潮区。牡蛎资源补充实验结果表明,该湾区具有很高的熊本牡蛎资源补充量,采苗地点(P<0.05)和附苗器类型(P<0.05)均显著影响牡蛎苗的密度和壳高,总体上水泥片的附苗效果要好于塑胶轮胎,上游S1点附苗效果优于下游S2点,推荐上游S1点作为熊本牡蛎附苗场。  相似文献   
1000.
施氮量对稻季氨挥发特点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砂土和黏土两种土壤类型上,研究了施氮量对田面水NH4+ N浓度、氨挥发损失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剖面氮素含量的影响。施氮后田面水NH4+ N浓度和氨挥发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施氮后1~3 d达到峰值,黏土要低于砂土;氨挥发损失量为分蘖肥时期>倒4叶穗肥期>基肥时期>倒2叶穗肥期;黏土上稻季氨挥发总损失量为10.49~87.06 kg/hm2,占施氮量的10.92%~21.76%;砂土上稻季氨挥发总损失量为11.32~102.43 kg/hm2,占施氮量的11.32%~25.61%;施氮后氨挥发峰值和田面水铵态氮峰值同步出现,以分蘖肥时期最大,两者比值范围为23.76%~336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增加,氮素积累量也增加,而氮肥利用效率降低;黏土上的水稻产量和氮素积累量要略高于砂土上的;土壤氮素含量在土壤深度40~50 cm处最低,相应各层土壤氮素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黏土要高于砂土。从氨挥发损失的角度来看,当施氮量超过250 kg/hm2时,氨挥发损失总量将跃增; 而从水稻获得高产的角度来看,施氮量应为300 kg/hm2左右,因此,试验条件下水稻高产且环境安全的适宜施氮量为250~3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