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2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639篇
林业   618篇
农学   950篇
基础科学   513篇
  1047篇
综合类   1637篇
农作物   321篇
水产渔业   270篇
畜牧兽医   826篇
园艺   195篇
植物保护   45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48年   1篇
  18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解热带山地雨林主要树种苗期构筑型特征 ,笔者综合考虑树种在热带山地雨林群落中的重要性、林窗更新进程中的作用及苗圃出苗情况后 ,2 0 0 2年 7— 8月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东二保护站苗圃选择了热带山地雨林中 2 0种主要树木的幼苗 ,分不同苗龄进行了构筑型特征系统观测 .对苗龄≤ 3个月和 3个月 <苗龄≤ 12个月的幼苗 ,采用了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对比了幼苗的构筑型特征 ,并讨论了构筑型与生态对策、群落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大多数热带树木幼苗萌发方式为子叶出土、子叶叶状对生 ;初生叶多为互生 ,其次为对生、轮生 ;分枝角度中 30°和 6 0°居多 ,其次为 4 5°、75°;幼苗枝下高与树高之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 ,而树高与基径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 ;Rauh型、Massart型树木通常采取K对策 ,Leeuwenberg型、Attims型树木通常采取r对策 ,Roux型采取r对策或K对策 ,Aubreville型的生态对策在二者之间 .  相似文献   
99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林区中药材地黄有效成分梓醇、麦冬有效成分总黄酮的含量为检测指标 ,考察其在干燥过程中的质量退化过程 .通过 40、55、70℃静态恒温、恒湿水浴试验确定了梓醇、总黄酮降解阶数 ,分析结果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进而通过不同热风温度、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风速下薄层干燥试验 ,测定不同时间梓醇、总黄酮含量 ,经多元线性回归确定模型参数 ,获得了地黄、麦冬干燥过程中的质量预测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分析结果表明 ,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地黄、麦冬质量与干燥温度、时间及含水率的关系 ,数值拟和程度良好 ,可用来进行地黄、麦冬干燥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的模拟 ,为干燥过程寻找较佳的干燥参数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分子标记预测作物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种优势育种是蔬菜作物的一种重要育种技术。国内外利用RFLP、RAPD、AFLP、SSR、I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开展了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的方法研究,取得了富有启示性的研究结果。本文分析和述评了国内外作物杂种优势分子预测的遗传距离法、杂种优势类群法、QTL法认为基于QTL的杂种优势类群和遗传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将是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研究今后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并最有可能在育种实践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994.
异源转座子存在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用130对小麦SSR引物对从5个小麦-黑麦易位系中选取的56个单株进行PCR扩增,中国春,绵阳11和黑麦作为对照。结果发现122-2A和636-2A引物对在小麦和黑麦间产生多态性。122-2A引物在黑麦中产生2个黑麦特异条带,一个条带大小为190bp,另一个为330bp。在56个单株中有4个单株产生相应的黑麦特异带。这可能是黑麦中1个可移动因子(异源转座子)导入了小麦所致。并且结合许多病理学、进化生物学及其遗传学的证据对异源转座子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研究虾青素在黄曲霉毒素B1(AFB1)刺激下对AML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培养AML12细胞后,加入0、5、10、15、20、40μmol·L-1的AFB1进行6、12、18、24 h培养,CCK-8法检测AFB1致细胞损伤情况.加入0、20、50、100、150、200μmol·L-1的虾青素筛选安全浓度范围.加入...  相似文献   
996.
粘度对超高温灭菌奶中脂肪球上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物理反射模型的背反射光检测技术研究不同瓜尔胶添加量对超高温灭菌乳体系粘度及乳脂肪球的稳定性.以0.02%添加量(w/w)的K-卡拉胶作为乳蛋白稳定剂.蔗糖酯SE-15、羟基化改性大豆磷脂及分子蒸馏单甘酯按一定比例进行复配并以0.1%(w/w)进行添加以稳定乳脂肪,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0%、0.02%、0.03%、0.04%的瓜尔胶以增加超高温灭菌乳的粘度.分别测定了样品的粘度及顶部脂肪球的迁移动力学并比较4者之间的稳定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瓜尔胶添加量的增加,样品粘度亦随之增加,顶部的脂肪浮油速率呈降低趋势,瓜尔胶添加量为0.03%时样品的稳定性达到最大值.因此,增加粘度可以抑制乳脂肪球上浮速率、增加产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7.
采用乳清蛋白涂膜与酶法改性的乳清蛋白涂膜对核桃仁的储藏效果进行试验,发现两种涂膜均可降低核桃仁在储藏期间脂肪氧化,两个试验组的核桃仁脂肪酸值比对照组分别低9%~51%、10%~48%,过氧化值分别低于对照组21%~38%、22%~43%.涂膜能够有效改善核桃仁的感官性能.  相似文献   
998.
2009年8月28至9月17日,笔者有幸随公安部组织的警犬技术培训团前往德国,就当地警犬技术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交流。通过考察,感到德国警犬技术工作与我国警犬技术工作在训练使用方面大同小异,训练原理是基本相通的,而且德国警犬技术工作对追踪等专业领域的研究比较粗浅。但是,在一些训练方法和细节上还是有些比较独到的地方。  相似文献   
999.
The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 F4ac is a major cause of diarrhoea in newborn and young pigs. The locus for the intestinal ETEC F4ac receptor (F4acR) has been mapped to pig chromosome (SSC) 13q41 with known homology to human chromosome (HSA) 3q21 and q29. However, the causative gene and mutation(s) remain unknow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gene-derived markers on SSC13q41 for fine mapping of the F4acR locus, and construct a high-resolution pig–human comparative map to select positional candidate genes for F4acR. Pig-specific sequence-tagged site markers were developed for 20 genes that are located in a 6.8-Mb region on HSA3q21 and q29, and a total of 34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were identified in 14 of 20 markers developed. Eighteen markers were mapped to SSC13q41, while the other two markers ( PLXNA1 and KLF15 ) were assigned to SSC13q32 and SSC7q13, respectively, by radiation hybrid mapping. Th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mall conserved segment on SSC7 corresponding to HSA3q21. A framework map comprising 18 markers on SSC13q41 was established, refining the synteny breakpoint on SSC13q41 to a region of 12.3 centiRay. The comparative radiation hybrid (RH) map revealed three interesting candidate genes for F4acR from the human genome, viz. MUC4 , MUC13 and MUC20 . Linkage analysis with six marker polymorphisms revealed that MUC4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linkage with the F4acR locus.  相似文献   
1000.
任梦非  黄海娇 《野生动物》2009,30(6):302-304
2006~2008年的冬季,在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林区,利用布设样线的方法对东北兔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生境选择指数分析表明,东北兔主要选择中坡位、阳坡、坡度小于25度、离人为干扰距离大于1000m的针阔混交林和灌丛生境;主成分分析表明,隐蔽条件、食物、温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东北兔生境选择的主要生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