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5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752篇
林业   591篇
农学   698篇
基础科学   551篇
  994篇
综合类   2542篇
农作物   359篇
水产渔业   249篇
畜牧兽医   958篇
园艺   328篇
植物保护   396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433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Danofloxacin (DANO) residue in bovine muscle was screened at 200 ng/g by terbium-sensitized luminescence (TSL) directly measured on 10 × 6 mm C18 sorbent strips. The analyte was first adsorbed on sorbent surface by immersion in defatted homogenates. After reagent application and desiccation, TSL was directly measured on sorbent surfaces at λ(ex) = 273 nm and λ(em) = 546 nm. The luminescence intensity was linearly dependent on DANO concentration in the 0-1000 ng/g range (R(2) = 0.9967). A threshold was established at x(200) - 3σ(200), where x(200) and σ(200) are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respectively, of the DANO signals at 200 ng/g. Among 48 blind samples randomly fortified at 0-1000 ng/g, 45 were screened correctly and 3 negative samples were presumed positive. This simple screening protocol has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sample numbers and hence improve sample throughput and save assay costs.  相似文献   
122.
土壤容重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及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存德  依艳丽 《土壤学报》2012,49(5):944-953
以耕地棕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不同土壤容重对玉米光合指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及叶绿素(a、b)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施用不同有机肥量及模拟不同耕作深度对玉米光合指标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容重处理之间对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拔节期前差异不显著,拔节期后达极显著差异(p<0.01),叶绿素含量在研究的生育期内始终增长。光合速率与容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负相关,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高容重土壤有机质调节至40~50 g kg-1即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低容重的土壤有机质在研究含量范围内效果始终显著增长,有机质含量在15 g kg-1左右制约玉米生长,有机质含量应至少调节至3%以上。耕层厚度增加能提高所测定生理指标,但耕层厚度处理对叶绿素、光合指标影响不显著,当耕层厚度调节至30~40 cm时,各项指标增加基本达到限值,再增加耕层厚度作用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123.
为解决甜樱桃促成栽培产量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该研究根据甜樱桃促成栽培特点,研制了一种双热源半自动控温甜樱桃促成栽培系统。该系统以煤、柴为燃料的地炕式加热炉为补充加热方式,结合太阳能调控温度。通过与传统大棚比较,分析了该系统对甜樱桃栽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 a应用甜樱桃促成栽培系统的大棚产量稳定在11 550 kg/hm2以上,优质果率超过80%,年经济效益比普通大棚高37%(2012年)和36%(2013年)。该系统采用半自动测控促成栽培环境,使环境因子的检测和报警实现自动化,明显降低了劳动强度,在甜樱桃促成栽培中推广应用,可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4.
强度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长汀河田强度侵蚀山地,探讨了3种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区的土壤孔隙状况、团聚度、抗蚀性、入渗速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分散率降低,土壤排水能力和通气度也有所提高。不同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的总体趋势是:草灌乔措施〉补植乔灌〉老头松改造〉对照,采用草灌乔混交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5.
CaO预处理提高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沼气性能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探索CaO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采用了3种不同质量百分数的CaO分别在3种不同处理时间下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并在中温条件下进行了厌氧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CaO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组分被不同程度破坏,厌氧消化产沼气能力有较大提高,厌氧消化时间有所缩短。综合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厌氧消化时间等各项参数来看,以5%CaO预处理3d的处理效果最佳,与未经预处理的效果相比,累积产气量提高了136.85%,消化时间缩短了5d,总固体(TS)和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1.72%和7.18%,综合效果要优于其他处理组,有效地提高了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的产气量和产气效率。  相似文献   
126.
为充分了解与掌握秦巴山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现状、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土壤微量元素的科学管理及土壤微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镇巴县为例,基于2010年陕西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数据,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秦巴山区耕层土壤有效态Fe、有效态Mn、有效态Cu和有效态Zn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镇巴县耕层土壤有效态Fe、Mn和Cu均属中等变异强度,变异系数介于81.38%~97.57%之间,有效态Zn属强变异强度,变异系数为117.09%;2)空间特征上,根据块金系数值,4种微量元素均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县域质量分数的空间分布呈南部高、西部低格局,空间变异性是由自然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地形地貌和常年降水量等)和人为因素(作物熟制和村距等)共同作用而引起的;3)镇巴县耕层土壤整体有效态Cu和Fe质量分数丰富,Zn质量分数适宜,19.14% Mn缺乏(<5 mg/kg),需结合不同的耕作制度、土壤类型及其质量分数丰缺水平进行分区培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7.
基于GIS的土壤风蚀模型软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土壤风蚀监测的实际需求,提出基于GIS技术构建土壤风蚀模型软件的思路和方法。该软件基于DTGIS核心服务平台,以C#为主开发语言,Silverlight为界面开发工具,采用轻型数据库SQLite进行数据存储;该软件可为用户提供GIS查询功能、站点数据管理、风力因子计算、土壤侵蚀模数计算、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时间分析、空间分析等功能服务,支持远程客户端连接和多点同时上传数据;同时,该软件将风蚀模型与GIS系统有机地集成到一起,不仅支持风蚀运算过程的交互,而且可以直接将模型运行结果显示在软件中;软件亦可以制作土壤侵蚀模数专题图、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专题图、时空分析图,实现土壤风蚀数据系统化管理和数据可视化管理,为评价土壤风蚀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8.
为了对田块尺度农作物地上干生物量进行估测,提高大豆地上干生物量反演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该文获取了研究区地块2016年7、8月份的SPOT-6多光谱数据,并测定不同地形坡位的大豆地上干生物量,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为输入量,建立田块尺度大豆地上干生物量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加入与地上干生物量相关的地形因子,建立逐步多元回归和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使用传统的单一植被指数模型预测大豆地上干生物量有可行性,但模型精度和稳定性不高.2)加入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的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模型准确度达到90.4%,验证结果显示预估精度为96.2%.反演结果与地块的地形、地貌、气温和降水特征基本吻合,反映了作物长势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田块尺度大豆地上干生物量动态监测和精准管理,提供借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9.
沈悦  严金明  王晨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20):234-243
针对大都市边缘区城市拓展与农地保护矛盾尖锐、景观破碎化、权属细碎化、整体布局稳定性差等问题,开展三级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分级划定及调控机制研究,对大都市边缘区保红线保发展促集约促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提出三级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划定的总体思路,构建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识别指标体系,划定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并将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分为市区乡三级,在此基础上探讨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分级调控机制。研究划定了1个市级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6个区级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6个乡级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规划土地整治复耕1 149.97 hm2,使单位基本农田经营规模提高到38.76 hm2,使3 hm2以下细小图斑降低至1.21%,实现了昌平区内96.63%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建立了规划调控、用途管制、奖惩联动分级调控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分级保护政策和开展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为地方政府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质量和管理效率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30.
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生物燃气产业越来越受重视,对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以了解地区生物燃气产业发展水平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从规模、经济、技术、管理、可持续发展5个方面选择了22个指标,构建了生物燃气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提出了生物燃气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北京市生物燃气产业竞争力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规模竞争力在差的隶属度综合得分是0.49,制约因素主要是从业人员人数及气体总消费量。经济竞争力指标在中的隶属度综合评分是0.65,制约因素主要是农民增收情况。技术竞争力指标在良的隶属度综合评分是0.54,制约因素主要是人才吸引力情况。管理竞争力指标在中的隶属度综合得分是0.54,制约因素主要有运营管理模式及技术安全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在优的隶属度综合得分是0.51。北京市生物燃气产业竞争力属于中等水平,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以及污染物减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科研投入、技术装备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在管理水平、经济效益、产业规模方面等方面处于中等或较差水平,需要进行完善和提升。模型很好的表征了北京市生物燃气产业的现状,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生物燃气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