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17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肥对普陀樟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不同施肥水平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情况的影响,设置了3个水平的田间试验,即不施肥(ck),常规施肥(T50,50 g·m-2)和增量施肥(T100,100 g·m-2),于2012年6月至9月观测苗高和地径,定期采集分析土壤和植物样品。结果表明:普陀樟苗木的苗高、地径、根部和茎部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6月时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P<0.05),到9月时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苗木体内养分质量分数和单株养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处理均以叶片养分质量分数最高;养分吸收及利用率随着施肥的增加而降低(P<0.05),T50和T100处理各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均为氮>磷>钾。到试验结束时,T50处理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与试验开始时持平,T100处理钾积累,ck引起钾亏缺。从移栽成活来看,T50苗木体内养分积累,有利于移栽成活,保持土壤养分平衡;而T100养分浪费。综合判断,普陀樟苗木最适需养量应为50 g·m-2到100 g·m-2,且较接近50 g·m-2。  相似文献   
2.
水稻不同基因型吸收利用土壤钾素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特制的淹水培养装置,选取耐低钾和缺钾敏感的两个水稻基因型,研究它们吸收利用土壤钾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条件下,耐性基因型辐简稻地上部生长未受明显抑制,而根干重略有增大.供钾充足时,根际及近根土壤中4种形态钾的亏缺程度都是缺钾敏感基因型81394大于耐低钾基因型辐简稻,这与81394生物量大,需钾量大的遗传特性有关.缺钾条件下,辐简稻距根2 mm内根际土壤易交换态速效钾和可交换态速效钾的平均亏缺率分别为96%和84%,而81394分别为93.7%和66%;在辐简稻近根10 mm土壤中,两形态钾亏缺率仍为83%和84%,而81394分别减小至53%和44%.易释放态缓效钾在两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辐简稻距根3 mm内根际土壤难释放态缓效钾的平均亏缺率为56.6%,显著高于81394.研究发现,辐简稻根际土壤pH的降低程度大于81394,这可能是辐简稻根系适应低钾胁迫分泌更多质子的结果及促进难释放态缓效钾向速效态钾转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铅锌矿区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浙江衢州铅锌矿区土壤的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植物重金属积累特性。结果表明:矿区污染区土壤Ph、Zn、Cd、Cu全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对照土壤的267.8倍、132.6倍、41.8倍、17.0倍。矿区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矿区土壤随着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逐渐降低,而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代谢商则升高,矿区中心污染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只有对照土壤的72%,而基础呼吸和微生物代谢商分别是对照土壤的1.6倍和2.3倍。铅锌矿口附近污染区土壤酶活性较低,对照土壤的各种酶活性最高。其中土壤脱氧酶的活性变化最大,作为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指标更灵敏。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梯度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设置空白对照和常规施肥、化肥优化、10%有机替代、20%有机替代、30%有机替代5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空白对照及常规施肥,各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有机替代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容重下降4.0%~9.6%。有机替代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化肥投入量,同时对水稻产量的提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30%有机替代处理较常规施肥增产2.2%。水稻30%基肥有机替代模式,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的消纳畜禽粪便,另一方面减少了水稻生产中的化肥成本,增加了产量,既保护了环境又为农民提高了经济收入,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3种常见速生灌木吸收红壤氮磷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量施用肥料造成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已经成为重要的面源污染源。通过栽植植物篱截留养分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为了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的方法比较了3种常见速生绿化灌木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金森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Howardii’和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对红壤氮磷的吸收积累能力。结果表明,红叶石楠对土壤氮的吸收能力最强,积累量最大,达到30mg·盆-1,可作为红壤氮截留的首选植物篱植物;而金森女贞对土壤磷的吸收能力最强,吸收积累土壤磷达到8mg·盆-1,同时对土壤氮的吸收积累量也达到了25mg·盆-1,金森女贞可以作为红壤植物篱的植物种类。红叶石楠与金森女贞配合混植有可能起到更有效的植物篱功效。  相似文献   
7.
太湖源林区水系源头水质时空变异与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的太湖源水系属太湖流域苕溪水的主要水源地,其水质变化关系到下游杭嘉湖平原和江苏省太湖周边地区众多人口的饮用水质安全和生活用水质量。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地雷竹笋生产和森林旅游是太湖源镇的两大支柱产业。为监测当地水源水质和探明水质变化原因,对太湖源水系水质时空变化、成因及水质变化状况进行了研究,对水体中氮、磷及有机物质量浓度逐月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源头水与其下游水之间水质随空间分布差异巨大;水中氮为严重污染物,其次为有机物。水中的铵态氮、高锰酸盐指数、可溶性有机碳和总磷等也因季节变化有较大波动。水质变化与当地雷竹笋生产和森林旅游及城镇居民生活废弃物排放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竹炭对红壤肥力和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处理1为对照(不施肥);处理2为常规化肥,用量为复合肥(N∶P2O5∶K2O=15∶15∶15)2 000 kghm-2;处理3为竹炭,用量为2 250 kghm-2;处理4为竹炭和化肥配施,竹炭2 250 kghm-2,复合肥2 000 kghm-2结果表明:添加竹炭可以提高土壤酸碱度(pH值),提升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P<0.05),但对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无显著影响。同时,竹炭能提高青菜产量,与化肥配施效果更好。竹炭单施降低了青菜含氮量(P<0.05),与化肥配施降低了磷钾利用率(P<0.05)。竹炭处理的植株维生素C质量分数得到显著提高,但还原糖质量分数有所降低。图1表4参20  相似文献   
9.
设置3个菌渣(F)施用量(0,50%,100%)和3个化肥(C)施用量(0,50%,100%)共9个处理,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2010-2016年),研究长期菌渣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土壤基本肥力要素变化的影响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施化肥,菌渣化肥配施显著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3种土壤活性有机碳(LOC1,LOC2,LOC3,指分别以33,167,333 mmol·L-1高锰酸钾氧化有机碳)及其有效度,增幅分别为45.09%,41.77%~53.55%和11.69%~33.55%(P < 0.05),其中C100F100的提高效果最好,CPMI值为204.95,3种土壤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为1.73,3.41和4.37 g·kg-1,相应的有效度分别为14.53%,28.56%和43.03%;相比单施化肥,菌渣化肥配施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增幅分别达21.11%,19.39%和31.83%。3种土壤活性有机碳都比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相关性强,LOC1和LOC2比LOC3在反映土壤肥力变化上更敏感(P < 0.01)。LOC1的变化最为敏感,可以用于反映土壤肥力的微小变化;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主要决定于菌渣的施用,而化肥则是主要养分提供者,菌渣与化肥交互作用的结果影响土壤肥力的变化状况,适宜的菌渣-化配合施用量有利于土壤培肥和保障水稻Oryza sativa产量,以C50F50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葡萄施钾效应的研究朱本岳,杨玉爱,叶正钱,陈雅云(浙江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应用化学系,杭州310029)StudyontheEffectfoApplyingPotassiumFertlizerofGtape¥ZhuBenyue;YangYuai;Ye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