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成分对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38 0只雏鸡随机分为 19组 ,于 11日龄试验组分别肌肉注射高、低剂量的当归多糖、黄芪多糖、板蓝根多糖、淫羊藿多糖、蜂胶多糖、淫羊藿黄酮、蜂胶黄酮、黄芪皂甙和人参皂甙等 9种中药成分 ,对照组注射同量生理盐水 ,每天 1次 ,连续 3d,于 14日龄用新城疫 系弱毒疫苗首免 ,2 8日龄二免。分别于 35、4 2、4 9和 5 6日龄心脏采血 ,监测 T淋巴细胞转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所有中药成分均能显著促进 T淋巴细胞转化 ,并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发酵白酒糟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氮排放的影响,选用21日龄断奶的去势杜×长×大公猪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2%、4%和6%发酵白酒糟等比例替代基础饲粮。分别于平均体重为10和25 kg左右时,试验猪转入代谢笼内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每个试验期为1周,前4 d为适应期,后3 d为粪尿收集期。记录仔猪的日采食量,并于每次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称取空腹体重。采用全收粪法测定断奶仔猪对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以及氮排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10 kg断奶仔猪试验中,2%发酵白酒糟组的表观消化能和尿氮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4%和6%发酵白酒糟组的总能、赖氨酸、蛋氨酸和脯氨酸的表观消化率、表观代谢能和表观消化能均显著降低(P0.05)。在25 kg断奶仔猪试验中,2%发酵白酒糟组的干物质、粗灰分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6%发酵白酒糟组的蛋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下降(P0.05);2%、4%和6%发酵白酒糟组的摄入氮量、吸收氮量、沉积氮量、粗蛋白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氮表观消化率、表观代谢能和表观消化能均显著降低(P0.05),粪氮量显著增加(P0.05)。由上可见,饲粮添加2%发酵白酒糟不影响断奶仔猪对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可增加其生长性能;长期高剂量添加发酵白酒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断奶仔猪对常规营养成分的消化代谢。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复方中药超微粉对产蛋后期蛋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307日龄的新杨黑羽蛋鸡21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丹参+0.25%女贞子+0.25%蒲公英(复方1)、0.3%益母草+0.2%丹参+0.25%女贞子+0.25%蒲公英(复方2)的超微粉。于试验第60和120天采集蛋鸡血浆和肝组织,测定氧化-抗氧化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60天,复方1组蛋鸡血浆和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肝NQO1和GST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复方2组蛋鸡肝组织GSH-Px2、GSH-Px3、GSH-Px4、SOD2、SOD3、TXNRD1、TXNRD3、NQO1和HO-1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复方1组和2组蛋鸡肝组织GSH-Px、SOD和CAT活性以及T-AOC显著增加(P<0.05);试验第120天,复方1组蛋鸡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复方2组蛋鸡血浆CAT活性显著增加、肝组织Nrf2和GSH-Px2的mRNA表达量显著...  相似文献   
4.
薯类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工业原料、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副产物被废弃,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饲料原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人畜争粮问题逐渐凸显。利用薯类加工副产物替代动物饲料中的谷物原料,既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又可减少养殖动物对谷物原料的大量需求,是缓解目前人畜争粮问题的可行途径。文章从我国薯类资源的现状、营养与抗营养成分、薯类副产物的加工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促进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选用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60头,随机分为基础日粮组、添加0.2%中药复方日粮组和添加0.02%粘杆菌素日粮组,试验期为28 d,分别于试验开始后第7、14和28天每组随机取5头试猪,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中药复方日粮组的血清总氨基酸含量在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值在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和粘杆菌素日粮组(P<0.05),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在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提示在日粮中添加0.2%中药复方能显著提高早期断奶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有利于机体蛋白质的快速沉积及生长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别采用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和γ-计数仪测定了三元肥育猪和宁乡肥育猪血常规、血清生化参数和激素含量常值,以供相关研究参考.结果表明,宁乡猪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显著低于三元猪(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比积均显著高于三元猪(P<0.05);宁乡猪血清总蛋白、氨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三元猪(P<0.05),甘油三酯和甲状腺素T3含量显著高于三元猪(P<0.05).上述结果表明,两个品系猪的多数血常规和血清生化参数及激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蜂胶黄酮增强免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蜂胶黄酮(PF)为免疫增强剂,探讨其对免疫雏鸡血清抗体效价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对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PF能显著提高雏鸡的血清抗体效价,促进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且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在体外,也能促进鸡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以低浓度的效果较好。证明PF具有较强的增强免疫活性,是蜂胶中增强免疫作用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分析了不同日粮蛋白水平、品种和肌肉纤维类型对肥育猪肌内脂肪(IMF)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22头体重(47.0±4.2)kg的瘦肉型杜×长×大三元杂交猪(DLY)和18头体重(55.9±7.0)kg的脂肪型宁乡猪,分别按日粮蛋白水平随机平均分为2组,DLY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3%和16%的日粮,宁乡猪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0%和13%的日粮.饲喂46 d后每组随机选4头试猪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和半腱肌样品,测定IMF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日粮蛋白水平对同一品种背肌和半腱肌的IMF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宁乡猪背肌的IMF含量极显著高于DLY(P0.05);与宁乡猪相比,DLY背肌和半腱肌具有更低的油酸(C18:1)比例和更高的亚油酸(C18:2)比例(P<0.01);DLY背肌中C18:1的比例极显著低于半腱肌(P<0.01),而C18:21比例则无显著差异(P>0.05);宁乡猪的背肌和半腱肌的C18:1比例与C18:2比例无显著差异(P>O.05).结果提示,瘦肉型DLY和脂肪型宁乡猪的背肌和半腱肌的IMF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家禽在其整个生活期中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其抵御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依赖于免疫系统的完整性,此时营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特定的微量养分和抗氧化剂影响到免疫系统的完整性时。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基于Meta分析评估肠道黏膜免疫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s IgA)和细胞因子在畜禽病理状态下作为生物标记物的可行性,为畜禽消化道健康检验标准提供黏膜免疫方面的参考意见和技术指导。从建库至2021年5月期间在知网、Science Direct、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检索到已发表的含有畜禽肠道黏膜免疫相关指标的研究性文献共138篇,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各项研究间异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健康畜禽相比,病理状态下的畜禽肠道内sIgA含量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增加。因此,在评价畜禽消化道健康时,应综合考虑肠道黏膜中sIgA含量和细胞因子水平,并将其纳入肠道黏膜免疫的评价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