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4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316篇
林业   595篇
农学   409篇
基础科学   409篇
  335篇
综合类   2906篇
农作物   345篇
水产渔业   242篇
畜牧兽医   1520篇
园艺   600篇
植物保护   24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酵母多糖对哺乳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初生重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犊牛5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头。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3 g/(头·d)的酵母多糖。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Ⅲ组犊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犊牛各阶段干物质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Ⅲ组最高;添加酵母多糖对犊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均无显著影响(P0.05)。2)Ⅲ组犊牛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3)Ⅱ、Ⅲ、Ⅳ组犊牛的腹泻率和腹泻频率均低于Ⅰ组。4)Ⅲ、Ⅳ组犊牛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犊牛血清葡萄糖、白蛋白、尿素氮含量各组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Ⅲ组犊牛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犊牛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综合分析表明,哺乳犊牛饲粮中添加酵母多糖可促进犊牛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降低犊牛腹泻率。在本试验条件下,哺乳犊牛饲粮中酵母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2 g/(头·d)。  相似文献   
3.
以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为材料,使幼苗分别在地上竞争(有地上竞争和无地上竞争)和光照条件(强光照和弱光照)下生长,监测地上茎长、平均茎节长度随植株生长的变化,并在收获时测量各部分生物量以及产生分枝数目。结果表明,有地上竞争相比无地上竞争,地上茎相对生长速率更快,且茎叶生物量分配提高、根系生物量分配下降。弱光照处理相比强光照处理,地上茎相对生长速率更快,分枝数目更少,且茎叶生物量分配提高、根系生物量分配下降。以地上茎长为参考指标计算竞争强度,弱光下地上竞争的竞争强度是强光下的2倍;从生物量分配上看,ANOVA分析显示光照条件和竞争效应并无显著交互作用。此外,地上茎长度随时间而增加的同时,平均茎节长度却随时间轻微下降。  相似文献   
4.
凌源市是日光温室黄瓜主产区,黄瓜生产技术成熟,产量稳定。本文主要从品种选择、棚室消毒、整地定植、温湿度管理、肥水管理、植株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日光温室黄瓜绿色生产技术,以期为日光温室黄瓜绿色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奶牛饲喂过瘤胃胆碱(RPC)对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60头年龄、胎次、预产期、上一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和Ⅲ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25 g/d和50 g/d RPC,饲喂期从产前3周至产后3周,共42 d。结果表明:Ⅱ组产奶量在产后1~8周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在产后第2周,Ⅲ组的乳脂率、乳蛋白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Ⅱ组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显著含量低于Ⅰ组(P0.05);产后第1周和第2周,Ⅱ组的β-羟丁酸、非酯化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Ⅲ组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日粮中添加RPC可以显著提高情期受胎率(P0.05),显著缩减奶牛空怀天数(P0.05),也对产后初次配种时间的缩短和配种次数的降低有影响。日粮中添加RPC可提高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对血液生化指标和繁殖性能产生有利影响,本试验条件下RPC最佳添加剂量为每头牛25 g/d。  相似文献   
6.
奶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传染病。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消化机能障碍,全身虚弱、僵硬、跛行。1流行病学1.1流行情况牛流行热在我国部分地区早就有发生流行的记载。据资料统计我国南方及北方几省区于1977~1991年有4次大流行,累积病牛1300多万头,发病率为14%,死亡10万余头,死亡率占发病牛的0.726%。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扩散迅速,牛群大批发病,使奶牛产量和奶的品质明显下降,部分怀孕母牛流产,病牛因体弱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2流行特点奶牛流行热是…  相似文献   
7.
那坡杉分布在我区那坡县至德保县范围内,长期的系统发育与环境的互作,形成了具有独特生态特征的地理种源。经过广西地理种源试验,被确认为我区优良种源之一,其优良特性的适生区分布在桂西北、桂西、桂西南和桂南的适杉地带。全国地理种源试验,那坡杉在湖北省和安徽省都显示出了优良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原菌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Sequeira(1978)的定义,"植物一病原物识别(recognition)是发生在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早期的一种特定事件(specific event),可以启动(trigger)寄主多方面的快速反应,其后果或是促进、或是抑制病原物的进一步生长(即互作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定义规定了"识别"的3个主要特征:(1)"制动"作用,识别相当于互作的"开关"或"制动器".  相似文献   
9.
控制肉仔鸡非典型新城疫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8月我市某养鸡户饲养肉仔鸡9 500只,25天龄时平均体重1.2千克,发病率为30%,致死率为20%。经过紧急免疫注射,以及采取各种防治措施,使发病和死亡迅速得以控制,鸡群恢复健康。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该鸡群5天龄时曾用新城疫Ⅳ系疫苗4倍量滴鼻,10天龄时用甘保罗病疫苗饮水,17天龄时用新城疫Ⅳ系疫苗6倍量滴鼻,18天龄时用甘保罗病疫苗饮水。22天龄开始出现以呼吸困难、下痢为主要症状,并每天死亡几十只鸡。至25天龄时,每天死鸡约100只,鸡群出现近1 000只神经症状病鸡。二、主要临诊症状鸡群精神不振,采食和…  相似文献   
10.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感染败血霉形体(MG)引起的一种以咳嗽、流鼻涕、呼吸罗音、窦部肿胀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病(CRD)。本病发展慢,病程长,有的呈隐性感染,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