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9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299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61篇
  984篇
综合类   1594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48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0年   4篇
  1969年   3篇
  1967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薛雯    房玉林    袁照程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6):253-259
葡萄废弃物包括葡萄园农业废弃物和酿酒工业废弃物,其中可提取出丰富、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如多酚、膳食纤维、果胶、酒石酸、蛋白质、葡萄籽油等物质; 经过加工处理后还可生产出生物表面活性剂、乳酸以及有害离子吸附剂等。因此,寻求合理有效的葡萄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途径,拓宽葡萄的深加工,将会带来极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实现循环型农业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葡萄园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2.
通过分析湖南省林权管理的现状和需求,结合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基于.NET开发平台,以ArcGIS Engine9.3组件为开发工具,ArcSDE为空间数据引擎,Oracle为后台数据库,采用嵌入式集成方式,开发出基于GIS的湖南省林权证管理信息系统。讨论了系统的林权业务功能、数据库设计、动态报表等关键技术问题,解决了系统并发能力不强、数据兼容性不够、开发及部署复杂等问题。实现了林权数据质检、林权证初始登记、小班附图自动生成、动态报表输出和多用户同时在线图形编辑等功能。系统已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林权信息的管理,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实时的准确数据,支持基层数据处理、中层管理控制和高层分析决策,全面提升湖南省林权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83.
叶正伟    孙艳丽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6):197-202
水环境安全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PSR构建模型,应用AHP方法,对江苏沿海大开发地区盐城市的水环境安全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结果显示:2005—2010年间,盐城市水环境趋于好转,水环境安全指数呈升高趋势,反映了人类积极响应策略的效应。在人口与GDP增长的压力下,工业用水量、废水排放达标率以及环保投入等方面是提高水环境安全的策略切入点。盐城市应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走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道路,降低工业用水消耗,并增加环保投入与森林绿地恢复,从而降低水资源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984.
刘姣  刘东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6):177-181
针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不合理、传统优化算法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以红兴隆分局为例,对其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进行研究。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以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最大,考虑可供水量、用户需水量、水质为约束,构建了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大系统多目标红兴隆分局规划年(2015年,2020年)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结果表明:农业用水量是导致红兴隆分局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应充分利用地表水和过境水,减少对当地地下水的开采,经过合理的优化配置,使得规划年缺水状况得到了改善。另外,优化后的水量较现实水量相比较显著减少,各目标效益也均呈现改善趋势,增加了配置结果的可信度;混合遗传算法克服了传统算法的不足,在运行速度上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985.
对青海湖湖东沙地麦草方格沙障结合沙棘实生苗的人工治理沙丘进行风速廓线及其风沙防护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治理措施明显降低了沙丘各部位的近地层风速,增强了高层风速。与流动沙丘相比,垂向风速增加率的差异使人工治理沙丘不同部位的超越高度值出现“坡脚 > 坡中 > 丘顶”的规律。风速垂向气流的变异导致不同高度层的防风固沙效果不同,低层风沙防护效益显著高于中、高层。同时结合坡度,植被盖度等因子,分析了影响风速廓线的变化原因,从而为青海湖沙地人工治理效果进行评估与初步指导。  相似文献   
986.
刘永宏    段玉玺  白育英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5):69-72,76
在大青山南麓浅山地带的阳坡造林地,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苗木的光合生理参数进行了测定。为了确定适宜油松生长的土壤水分范围,研究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羧化效率(Ce)、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土壤含水量(SWC)的响应过程,并探讨了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维持油松最佳Pn的SWC为17.9%;维持最佳WUE的SWC为14.66%;维持最佳Ce的SWC为16.43%;油松的土壤水合补偿点为3.74%,Tr最大时的SWC为18.7%。根据大青山南麓阳坡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取维持最佳WUE的SWC临界值和维持最佳Pn 70%相应的SWC作为油松生长的适宜土壤水分环境上下限,这一指标可量化为10.85%~14.66%。  相似文献   
987.
以湟水河流域(西宁段)为研究区,根据研究区地理与生态特点,选择降雨侵蚀力、坡度、土壤可蚀性、植被覆盖度作为土壤侵蚀危险性的评价指标,在ArcGIS支持下生成单因子危险性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基于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土壤侵蚀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侵蚀中度和高度危险区域占大部分,达到71.4%;轻度危险区域和不敏感区域较少,分别为1.37%和27.08%;极危险区面积仅占0.15%。但是,对土壤侵蚀危险性较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主要为环西宁市区和湟水河河谷区域。  相似文献   
988.
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苜蓿地土壤质量及牧草品质逐步退化。通过对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土壤理化性质、牧草品质的测定,分析比较了土壤质量及牧草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苜蓿生长季内,土壤含水量随月份的递增其变化规律各异,随取土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种植年限的延长,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逐渐下降,速效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各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微生物区系以细菌为主,真菌数量最少,微生物总数以4年生苜蓿地最高,3年生最低;苜蓿品质随种植年限延长而逐渐下降,即栽培年限对苜蓿地的土壤质量及牧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9.
水平梯田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式。在韭园沟流域的支沟——王茂沟流域分别选取梯田和坡耕地进行土壤采样,测定土壤含水量,结合137Cs示踪,对比分析了梯田长期的保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梯田土壤水分变化分为土壤水分剧变层(0—20 cm)、土壤水分活跃层(20—30 cm)和土壤水分调节层(30 cm以下);梯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内侧(第一级) > 中部 > 外侧(第五级);坡向对梯田土壤水分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显著;梯田0—20 cm土壤蓄水量高于坡耕地7.2%;0—40 cm平均土壤蓄水量高出坡耕地1.8 mm;研究流域坡耕地与梯田侵蚀程度分别属于极强度侵蚀和强度侵蚀,梯田平均水土保持效益为53%。建议在该地区修建梯田时,提高梯田的设计标准,对梯田田面、田埂认真维护,实现梯田长期的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990.
以称钩河坝系流域降水、径流、泥沙和水土保持措施的5 a监测统计数据为依据,Quick Bird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ArcGIS 9.3及Region Manager 5.5软件支持下,研究该坝系流域降雨变化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影响,分析坝系水土保持措施拦沙效益。结果表明:2007—2011年间,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是该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坡面治理措施面积增加133.04 hm2,坝系流域总控制面积达到8 843.58 hm2,占流域总面积的54.80%。坝控范围内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8.80 t/km2,侵蚀模数减少5 581.20 t/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