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摩擦接种的方法对81份材料的玉米矮花叶病抗性进行了鉴定,从中筛选出了20份高抗材料,25份抗病材料。抗性鉴定结合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抗病材料来自P群和唐四平头类群,而瑞德群、兰卡斯特类群和自330类群的大部分自交系均高感玉米矮花叶病,不同杂种优势类群间的抗性有极显著的差异,据此将中国主要的五大优势群自交系粗略地划分为三大抗性类型,一是高抗类型,仅包括P群的自交系;二是中抗类群,仅包括唐四平头群的自交系;三是感病类群,包括瑞德、兰卡斯特和自330三大类群的自交系,在此基础上对玉米矮花抗性杂优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利用郑58×昌7-2组配的225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全长为1 987.7 cM、覆盖玉米基因组10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标记间平均距离11.0 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对玉米出子率性状进行QTL定位,利用多区间作图法(MIM)对上位性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第1染色体和第3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稳定的QTL位点,分别可以解释8.47%和10.52%的表型遗传变异.检测到5对上位性QTL,涉及6个位点,分布于第1,2,3,4和第5染色体,共解释9.94%表型遗传变异.这说明除了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外,上位性效应也是出子率性状的重要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因组选择(GS, genomic selection)是一种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标记进行选择育种的方法。利用玉米自交系郑 683-1为轮回亲本, ZPH1388、 ZPH5和东 237为供体亲本构建的 BC3F5群体,对穗部和株型性状进行基因组预测分析,研究 2种交叉验证方式、 6种 GS方法和显著数量性状位点作为固定效应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 5折交叉验证, 10折交叉验证可以提高穗粒数、行粒数、株高和穗位高的预测准确性,但会降低穗行数和叶夹角的预测能力。相比随机效应模型,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和叶夹角将 1~2个 QTL作为固定效应可以提高基因组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但将 1~5个 QTL作为固定效应会降低穗位高的预测能力。对于株高,贝叶斯 A和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将 1~5个 QTL作为固定效应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其他 4种方法,多数情况固定效应的加入会降低株高的预测能力。在穗粒数和株高中,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的准确性最高,略高于 4种贝叶斯方法。对于其他 4个性状,最优预测方法受不同交叉验证方式和固定效应模型的影响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4.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穗粒腐病主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平皿生长速率法,比较了4种杀菌剂对穗粒腐病3个主要病原菌,即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聚端孢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烯唑醇、三唑酮4种杀菌剂对3种主要致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药剂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其中多菌灵对3种病原菌的室内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烯唑醇,甲基托布津和三唑酮较差。在杀菌剂浓度为0.002 mg/mL时,多菌灵、烯唑醇与甲基托布津、三唑酮相比,其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亚硫酸盐氧化酶(sulfite oxidase,SO)作为钼酶家族的第4个成员,参与生物体内硫代谢等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笔者对高等植物亚硫酸盐氧化酶的结构特征、生化特性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了SO在提高植物抗环境污染(SO2、酸雨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鉴定玉米大斑病的主效抗病位点,以玉米优良抗病自交系P178为供体亲本,感病自交系G41为轮回亲本,发展了包含150个家系的BC2F5群体,用于玉米大斑病抗性遗传分析。2017年在吉林榆树和黑龙江双城2个环境条件下,对群体大斑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合KASP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对抗病QTL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抗性在群体家系间表现出广泛的变异。在玉米第1、2、8、9染色体上共检测到6个抗病QTL,分别可以解释4%~23%的表型遗传变异。2个稳定的抗病QTL分别位于第2染色体和第8染色体上,其在2个环境条件下都能检测到,而其他的QTL位点仅在1个环境条件下检测到。  相似文献   
17.
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图谱整合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帮太  吴建宇  丁俊强  席章营 《作物学报》2009,35(10):1836-1843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借助高密度分子标记遗传图谱IBM2 2008 neighbors,利用图谱映射和元分析的方法,对不同试验中定位的400个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QTL进行了图谱整合,构建了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QTL的综合图谱和一致性图谱。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在10条染色体上呈非均匀分布,第1染色体上最多,第10染色体上最少;发掘出96个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一致性”QTL;关联性较强的产量性状的QTL常集中在相同或相近的座位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玉米中的亚硫酸氧化酶(Sulfite Oxidase,SO)基因,明确其在SO2胁迫下的表达,为今后利用SO进行玉米抗环境污染(SO2、酸雨等)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SO基因,并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其在SO2胁迫下的表达。【结果】从玉米自交系Q9中分离到SO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GenBank登录号:FJ436404),命名为ZmSO。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 194 bp,编码397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结构预测分析表明,ZmSO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番茄、水稻中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达到72%、74%和89%,且包含1个钼辅因子结合域、1个自身二聚化的结构域和1个过氧化物体靶信号序列。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高浓度SO2胁迫后,在高抗系中ZmSO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而在高感系中无显著变化。【结论】分离获得的ZmSO与其它植物物种的SO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高抗系中表达受SO2胁迫诱导增强,可能参与抗性系对SO2胁迫的响应和抗性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个抗玉米矮花叶病新基因位点的发现和细胞学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抗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等位性分析并通过细胞遗传学研究推断,黄早4所带有的一个抗病基因位于第6染色体长臂上,在Mdm1和T6~9b的易位断点之间,靠近着丝点,相距Mdm1大约在1.9~4.5个交换单位,与易位断点相距33.8个交换单位。该抗病基因不同于已正式命名的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上的抗病显性基因Mdm1,为新的基因位点,该基因对当前流行并造成危害的玉米矮花叶病B株系表现为隐性遗传,建议命名为mdm1(t)。  相似文献   
20.
在玉米矮花叶病抗病基因Rscmv 1初步定位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抗病区域内进行BAC-SSR和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ILP)2种新型标记的开发。共找到16个在抗病材料四一和感病材料Mo17中有多态性的标记,其中BAC-SSR标记12个,ILP标记4个,为抗病基因Rscmv 1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