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08~2009年采用田间孢子捕捉法和随机区组设计对安徽省单季中稻区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virens)孢子释放规律、侵染时期和病害防治适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孢子始见于7月中旬左右,第一个释放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初,推测此阶段释放的孢子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8月下旬孢子释放量急剧增加,此时田间开始显症。晴天孢子以夜间(1:00、5:00)释放为主,白天孢子的释放量较少;阴雨天孢子全天释放,无明显释放高峰。以病菌菌丝+孢子悬浮液在剑叶露尖时接种,水稻不发病;在剑叶完全展开期至扬花期接种,发病率为1.2%~76.4%,其中以孕穗期(剑叶展开后5~6 d)接种发病率最高。药剂防治试验显示,水稻剑叶完全展开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均在78.5%以上,提前或推迟施药防效均有所降低,故认为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时期是水稻剑叶完全展开期。  相似文献   
42.
管怀骥  江彤  丁克坚  田学飞  许起言  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43-16544,16565
[目的]研究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对番茄生长、产量和病虫害控制的效果。[方法]比较研究了番茄的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与传统种植管理技术对番茄株高、单株果枝数、果实个数、产量和病虫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使用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栽培的番茄较传统的栽培方法,番茄平均株高增长了1.3 cm,果枝数由5.5个增加到5.9个,平均结果个数由9.6个增加到11.2个;产量为186 822.0 kg/hm2,较采用传统栽培管理方法番茄产量提高了188.2%;此外,采用生态调控技术可有效控制番茄病虫害的发生,并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防治成本。[结论]该套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是优质、无公害番茄获得高产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43.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与实践,重点包括:优化面向21世纪的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内容;实施创新创业“双创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多媒体网络化教学建设,加快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44.
猕猴桃品种酚类物质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抗溃疡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徽省猕猴桃主栽品种金魁、早鲜、魁蜜、华美2号、秦美、金丰为研究对象,于展叶孕蕾期分别取发病的枝条、叶片,以未发病健株的相应组织为对照,分析枝条、叶片中酚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健株枝条、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易感病品种,说明枝条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品种抗性成正相关。自然发病后,感病品种枝条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抗病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抗病品种健枝条、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高于易感病品种的健枝、叶,发病后抗感品种酚类物质含量都增加。  相似文献   
45.
为明确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黄原胶对杀菌剂在靶标作物上行为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在无降水和模拟降水条件下研究比较了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黄原胶对多菌灵和三唑酮在小麦叶片上的沉积量和耐雨水冲刷能力,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这两种助剂对多菌灵和三唑酮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聚醚聚酯有机硅2230或黄原胶均可提高多菌灵和三唑酮在小麦植株上的沉积量,聚醚聚酯有机硅2230浓度为1.0 mL/L时两种杀菌剂在叶片中的沉积量最高,而黄原胶的最佳用量为20 mg/L。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加入黄原胶或聚醚聚酯有机硅2230可增强多菌灵和三唑酮耐雨水冲刷能力,提高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模拟降水2 h,黄原胶浓度为10 mg/L时,多菌灵和三唑酮的淋失率分别从74.26%和81.57%降低到16.0%和28.25%,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从29.68%和26.39%提高到63.45%和60.98%;添加聚醚聚酯有机硅2230浓度为1 mL/L时,多菌灵和三唑酮的淋失率分别为49.38%和54.67%,防治效果达52.77%和47.83%;但模拟降水6 h时,即使添加助剂多菌灵和三唑酮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也较低。  相似文献   
46.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福美双0.144%拌种的防效较好,拔节期防效为92.50%,优于三唑酮+立克秀0.3%拌种。20%三唑酮+敌力脱EC拔节期喷雾的防效为50.82%,高于孕穗期防效。三唑酮+立克秀0.3%拌种+春季拔节期20%三唑酮+敌力脱EC喷雾的防效为63.40%,优于三唑酮+福美双0.144%拌种+春季拔节期20%三唑酮+敌力脱EC喷雾的防效。三唑酮+立克秀0.3%拌种+20%三唑酮+敌力脱EC春季拔节期及孕穗期接力喷雾的防效为65.57%,高于三唑酮+福美双的0.144%拌种+20%三唑酮+敌力脱EC春季拔节期及孕穗期接力喷雾的防效。  相似文献   
47.
本文是在实验室人工培养条件下,对安徽不同稻区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比较温度、碳、氮源、PH等对各地区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反映各地区病菌间差异性。研究表明,同28℃时,不同地区菌落生长速率、菌落直径、菌丝鲜重以及产孢量的差异性较大。其中舒城以南地区菌落直径明显大于舒城北部地区。在菌丝鲜重比较中以肥东菌丝鲜重最轻。从产孢量看以舒城和无为的产孢量最大。各地区稻曲病菌在pH值为5-7时,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48.
我国主要麦区101个小麦品种(系)的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明确当前我国小麦品种(系)中抗白粉病基因的组成,利用基因推导法对来自我国主要麦区的101个小麦生产品种、区试品系和高代品系进行了抗白粉病基因推导。结果表明,近一半的供试生产品种对所有供试菌株表现感病;供试的大多数区试品系具有有效的抗白粉病基因;近1/3的高代品系含有有效的抗白粉病基因。供试小麦生产品种和区试品系及高代品系中具有已知的抗白粉病基因主要有Pm4b、Pm8、Pm2+Mld、Pm4a、Pm2、Pm2+6、Pm30 等。  相似文献   
49.
针对当前农业植保施药落后、农药使用量大、有效利用率低、现代施药装备缺乏等关键问题,设计出一种可变雾滴直径农业喷雾机喷雾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108124.6),并设计出3WD-12(24)型采用可变雾滴直径农业喷雾机喷雾装置的农业喷雾机械。试验结果表明,雾滴直径在13~90μm之间变化,喷雾的药液流量可在440~660 mL.m in-1之间调节,比常规的喷雾机节约了1/3以上用药量;实现植保机具一机多用,既能喷雾又能喷烟,且可实现对搭架式葡萄和果园等进行立体喷雾或喷烟,配套可变地隙拖拉机植保作业;根据喷雾作业对象及生长状态的不同而改变喷雾方式,从而可以达到高效施药、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安徽省主栽品种以及当前推广和将要推广的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抗(耐)病性,结果表明:安徽省生产栽培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差异显著,但无高抗品种,且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抗扩展的耐病性。根据品种抗性鉴定结果,将安徽省生产栽培的品种分为3类,即:感病类型,以皖麦38、皖麦19、扬麦5号、扬麦158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1.00;中感类型,以皖麦30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0.62;抗病类型,以豫麦18、豫麦21、宁麦9312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0.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