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8 毫秒
51.
[目的]明确安徽省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安徽省128个主栽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分析安徽省品种审定标准执行后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发展趋势,并对阜阳、亳州、宿州等主产区展示品种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参试的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中,无对小麦赤霉病抗病品种,淮南片品种的抗性总体高于淮北片,42个淮南片品种中中抗和中感品种分别占14.3%和85.7%;淮北片品种中中抗比例为12.8%,中感占75.6%。2017、2018与2011和2012年相比,安徽省参加审定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明显提高,中感以下品种比例下降。3个试验点参展小麦品种国审与省审感病、中抗品种比例无显著差异,但4个主要育种地参试小麦品种中河南省参加展示品种对小麦赤霉病感病(S)的比例最高,为68.75%,其次为山东、安徽和江苏。[结论]品种抗性与审定地相关性不大,与育种地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53.
 硝基单加氧酶(nitronate monooxygenase, NMO)将硝基烷烃氧化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和亚硝酸盐。尽管硝基单加氧酶的生化特性在少数真菌中得到了深入解析,但是在植物病原真菌中关于其生物学功能的报道很少。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ium)中鉴定到了5个硝基单加氧酶,利用基因敲除获得了相应的单敲突变体。通过表型分析发现,基因缺失突变体ΔFgNMO1-5的生长速率、菌落形态以及致病力与野生型相比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硝基单加氧酶之间存在部分功能冗余。突变体ΔFgNMO1、ΔFgNMO4和ΔFgNMO5的分生孢子产量降低了约50%。通过融合绿色荧光蛋白进行功能回补发现,禾谷镰刀菌中这5个硝基单加氧酶在细胞内发挥催化功能的场所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4.
药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复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有效单剂和复配组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咪鲜胺、苯菌灵、多菌灵、戊唑醇、井冈霉素、松脂酸铜9种杀菌剂及互相复配后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并比较了不同复配组合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对烯唑醇最敏感,EC5o为0.145 μg/mL;井冈霉素对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弱,EC50为13.6 μg/mL.从252种不同比例复配的药剂中,筛选出12种增效配方,其中烯唑醇和咪鲜胺复配(1∶10),协同系数高达3.70,增效作用最大;烯唑醇和咪鲜胺(1∶10)对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强,EC5o为0.06μg/mL,其次是烯唑醇和咪鲜胺(1∶20)与烯唑醇和腈菌唑(10∶1),EC50分别为0.10μ/mL和0.11μg/mL.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烯唑醇与咪鲜胺(1∶10)复配,对稻曲病的平均防效为79.2%,高于其他常用药剂.  相似文献   
55.
利用VisualBasic6.0组建了安徽省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害预测及管理系统,系统由病害诊断、预测及防治决策、系统说明等模块组成。整个系统采用菜单提示选择和人机对话方式,使用者只需在合适的运行环境下启动该系统,便可出现主菜单,然后根据自己的目的,从菜单中选择所要执行的项目或输入必要的信息,即能得到满意的运行效果。系统的用户界面友好,一切操作均有屏幕汉字提示。系统经过测试,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准确可靠地运行,与传统的人工管理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6.
从安徽省望江、合肥、太湖、巢湖、蒙城、凤阳、灵壁、肥西、宣城、旌德等10个市县的油菜病茎上分离得到6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有18株对多菌灵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上述各地均有抗药性菌株分布,但所占的比例不一,以蒙城系列(MCS)监测到的抗药性个体比例所占比例最大(66.7%),太湖(THS)最小(9.1%),但监测到THS-1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最强,高达743.8347mg/L。结果提示安徽省各地油菜菌核病菌已经对多菌灵产生了抗药性,且个别菌株已达到极高水平。  相似文献   
57.
安徽省小麦主要病害预测及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Visual Basic 6.0组建了安徽省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害预测及管理系统,系统由病害诊断、预测及防治决策、系统说明等模块组成。整个系统采用菜单提示选择和人机对话方式,使用者只需在合适的运行环境下启动该系统,便可出现主菜单,然后根据自己的目的,从菜单中选择所要执行的项目或输入必要的信息,即能得到满意的运行效果。系统的用户界面友好,一切操作均有屏幕汉字提示。系统经过测试,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准确可靠地运行,与传统的人工管理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8.
草莓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速克灵对草莓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长期、单一使用很容易使草莓灰霉病菌产生抗药性。为合理使用这类杀菌剂,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笔者通过UV-C诱变草莓灰霉病菌敏感菌株CF1获得了对速克灵具有高抗性的突变株CF1-1和CF1-2,并对抗性突变株的生长量、产孢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F1-1与CF1-2对速克灵抗性程度高,抗性水平与敏感菌株相比分别增加了484.6倍和911.0倍。抗性菌株在无速克灵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敏感菌株弱,产孢量也明显少于敏感菌株;但其引起草莓离体叶片发病较敏感菌株重,病斑大且边缘颜色深;薄片黄瓜测定结果也表明,在无速克灵的情况下,敏感菌株CF1引起发病较重;而在有药条件下CF1受到一定抑制,但抗性菌株仍能致黄瓜片发病。将抗性菌株连续培养7代后对速克灵的抗性仍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59.
60.
稻瘟病菌孢子对水稻叶表附着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叶稻瘟病侵染中的一个环节,通过疫区及室内模拟的多年试验,分别找出该病菌分生孢子稻田低空浮游量与田间前一天病情指数、20:00时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及当天最低温度的数学关系式;得出该浮游量与水稻叶表附着量的转换值;寻出不同生长阶段稻株单位叶面积病菌分生孢子的附着系数及各叶位叶片的附着率;并结合田间水稻叶面积情况组装该侵染环节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