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小麦纹枯病综防技术区域性决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决策分析方法, 研究了在区域性生产条件和小麦不同抗性品种布局的情况下, 如何优化综合防治技术, 以达到控害增效的目的, 为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小麦纹枯病提供了一种基于决策分析理论的技术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72.
由于水稻稻瘟病及水稻纹枯病的病害程度是根据距离特征来检测,目前还没有定义数字图像距离的唯一方法.为了实时获取作物病虫害危害程度信息,该文研究了一种利用椭圆模型来检测水稻稻瘟病及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程度--用椭圆拟合水稻稻瘟病单株最大病斑,计算椭圆主轴长与人工检测的实际最大病斑的长度比较,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具有极显著性;同理,用椭圆拟合水稻纹枯病单株高度及病斑最高处距基部的距离,计算两椭圆主轴长并求两者之比即可对水稻纹枯病危害程度进行检测.平均正确率在90%以上.该研究对大型精准喷雾植保机械实时获取植物病虫害危害程度信息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3.
实践教学是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素养和提高动植物检疫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结合动植物检疫专业的现状,在完善并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5种实践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有效提高了动植物检疫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4.
为解决热雾机施药时热雾微粒飘逸及发烟载体与常规商品农药不相容的问题,通过对发烟载体、表面活性剂、凝结核物质及防冻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等助剂进行筛选和组配,开发出一种热雾沉降稳定剂,为热雾施药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5.
水稻植株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早稻茎数消长和叶龄增长,以及叶面积增长和抽穗率的变化,分析了叶龄与积温,氮肥水平及茎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品种间分蘖力的差异,分别组建了叶龄与积温,茎数的数学模型,不同施氮量与茎数消长的数学模型,以及叶面积增长和始穗率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早稻常规品种的茎数消长主要与叶龄增长的关系密切,同时受品种的分蘖力潜能,总叶片数以及不同施氮量的影响,叶龄增长主要与积温有关,而与施氮量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76.
水稻纹枯病为害捐失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连作早稻为对象,对水稻纹枯病为害损失及品种、氮肥施用量、产量水平、发病时间、病情程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六年的研究。组建了多因素损失估计模型。根据损失模型统计分析表明:水稻黄熟期病情指数与稻谷减收率的关系最为密切;六个参试品种基本可归为两类;不同氮肥施用量和不同产量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同级别的纹枯病病情所致的稻谷减收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7.
水稻主要病害诊断,预测,防治专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害的流行是一个复杂系统,难以用传统的,确定性或统计性的方法对它进行直接综合研究,在现阶段认识水平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多学科定性定量整体结合法是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该系统针对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稻纹枯病的特点,运用现有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本系统开发了稻瘟病,白叶枯病的诊断功能和稻纹枯病的诊断,预测,损失估计及防治决策等功能,为用户作出最终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沉降剂控制热雾机热雾滴扩散范围及防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雾机一般以柴油为热雾剂承载农药,形成的热雾喷出后随着喷口产生的动力和热雾的自身密度压差向前方自行推进,该施药技术由于效率高而广泛用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但由于热雾易飘移、难控制,造成农药污染的缺陷,在农作物生产中难以推广应用。本试验通过加入热雾沉降剂的方法,加大了热雾机热雾滴的比重和沉降速度,在此基础上,选择难以进入田间施药的玉米、油菜,进行了中、后期病害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热雾沉降剂后热雾滴的主体分布于田间水平距离(0~25 m)和垂直高度(0~2 m)范围内,分布密度为148.5~265.4粒/cm2,同柴油对照相比,加入热雾沉降剂后,同等直径的热雾滴飘移的距离和高度明显降低。田间防治试验结果也表明,热雾机施药对油菜菌核病和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普遍高于机动弥雾机喷雾的防治效果,加入热雾沉降剂后可提高有效防治范围内的防效。  相似文献   
79.
简要介绍了RSPM-1系统的特点,并对各部分的演算进行了改进和简化,使该系统能在函数型计算器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0.
安徽省水稻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武  丁克坚  王坤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95-96,124
本文研究了温度、pH值以及碳源、氮源对水稻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菌在20℃-37℃都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25d后测得其菌落直径最大,低温和高温均抑制菌丝生长.在pH5-9范围的Pk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7.蔗糖作碳源时,该病菌在Pk平板上生长最快,菌落直径达到3.65cm,其余按菌落直径按大小依次为麦芽糖、葡萄糖、淀粉.氮源以硝酸钙时菌株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20d后测得其菌落直径为3.17cm,以醋酸氨为氮源的培养基其菌落直径为1.92cm,不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