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乌梁素海和岱海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开展了磷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采用交叉型Langmuir模型描述了磷在2个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并分析测定了等温吸附后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基本相似,Elovich方程能较好地描述2个湖泊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Langmuir交叉型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描述磷在岱海和乌梁素海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行为(R2=0.990),模型中的k、Qm、EPC0、NAP等参数较好地反映了2个湖泊沉积物在成因、粒度及矿物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吸附磷的形态再分布揭示颗粒物所吸附的水相磷主要分布于Ex-P,且Or-P是沉积物中重要的潜在生物有效性磷源,对湖泊富营养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侧翼序列克隆方法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克隆已知序列的侧翼DNA区域是基因操作实验中经常面临的任务之一。自PCR技术发明以来,以其为基础克隆侧翼序列的方法不断开发,如反向PCR(inversePCR)、捕捉PCR(capturePCR)、VectorettePCR、抑制PCR(suppressionPCR)、T接头PCR(T-linkerPCR)、多功能接头PCR(versatilecassettePCR)、AluPCR、热不对称交错PCR(thermalasymmetricinterlacedPCR)和DNA步行—复性控制引物(DNAwalking-an-nealingcontrolprimerTM)等。本文对上述方法的原理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据此将其归为三大策略,即连接成环PCR、外源接头介导PCR和半随机引物PCR。对不同的策略和同一策略中不同的方法的优缺点亦进行了比较,进而讨论和展望了它们的主要应用领域和潜力,以期对实际操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植物中,CRISPR-Cas基因组编辑技术是一种改变基因功能并改良作物品种的新技术。与传统育种相比,CRISPR-Cas是一种操作简单、低成本、高效精准的技术,并且脱靶风险较低。蔬菜作物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然而,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对蔬菜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影响品质和产量。在综述中,概述了CRISPR技术发展史、CRISPR-Cas工具箱的组成、现有Cas蛋白的变体、CRISPR-Cas元件转化到植物中的方法以及基因编辑系统在蔬菜作物遗传改良应用中的具体案例,最后提出了CRISPR-Cas技术在蔬菜育种中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以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恢复系627R、621R和616R材料田间种植植株的侧芽、花托和无菌种子实生苗下胚轴为外植体,探索不同苗龄、预培养时间、预培养基、愈伤分化培养基、诱导出芽培养基以及成苗壮苗培养基中激素配比对芽再生、成苗植株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菌苗快速繁殖体系中,发芽6 天的无菌苗下胚轴或者子叶在预培养(MS+ 2.0 mg/L 2,4-D+ 1.0 mg/L 6-BA+ 30 g/L 蔗糖+ 8 g/L 琼脂,pH 5.85)3 天后转移到分化培养基MS+ 3 mg/L 6-BA+ 1.0 mg/L NAA+5 mg/L AgNO3+ 30 g/L 蔗糖+8 g/L 琼脂(pH 5.85),或者MS+ 3 mg/L 6-BA+ 1.0 mg/L IAA+ 5 mg/LAgNO3+ 30 g/L 蔗糖+8 g/L 琼脂(pH 5.85)生长,可以获得较高的芽再生频率,对于田间生长到抽薹开花期植株取样的外植体,腋芽的出芽频率高于花托培养的出芽频率,但是这2 类外植体在分化培养基(MS+ 10 mg/L 6-BA+ 1 mg/L NAA+ 30 g/L 蔗糖+8 g/L 琼脂,pH 5.85)生长30 天后都有成苗的潜力,上 述外植体经过组织培养出芽后转移到添加矮壮素的培养基(MS+15 mg/L CCC+15~20 g/L 蔗糖+8 g/L 琼脂,pH 5.85)上继续生长30 天,能够得到根系发达、生长势强的植株。甘蓝型油菜优良恢复系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能够快速获得生长势优的油菜植株,加速油菜良种的繁殖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开展了磷硅在2个湖泊沉积物上的释放实验研究,同时采用连续提取法探讨了释放后的磷硅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磷和硅在2个湖泊沉积物上的释放行为均可用Elovich方程描述;0~20min为磷的快速释放阶段,此时段内约有75%的吸附磷迅速从沉积物上解吸并释放至上覆水中;0~2h为硅的快速释放阶段,此阶段内约有40%的吸附硅从沉积物上解吸并释放至上覆水中;总体上,沉积物中Ex-P、Al-P、Fe-P及IEF-Si、CF-Si具有较强的释放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油菜(Brassica napus L.)基因型小孢子培养试验中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和氟乐林加倍剂对不同基因型材料小孢子再生、加倍率以及成株结实性的影响,选取3个遗传背景不同的F_1杂交组合,利用秋水仙碱或氟乐林处理小孢子细胞以及对从小孢子直接再生的植株根系进行秋水仙碱浸泡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处理方式下小孢子成苗的倍性水平,并对双单倍体植株开展结实性考察分析。结果表明,3个F_1组合的小孢子细胞经过85 mg/L秋水仙碱处理后得到的再生苗数目最多,并且所得到的双单倍体植株的数目最多。不同浓度的氟乐林加倍剂处理试验显示,10μmol/L氟乐林处理小孢子后获得双单倍体相比其他浓度氟乐林处理后的数目多。3个F_1组合的小孢子胚在4℃处理10 d后能够显著提高胚的一次成苗率。对3个F_1组合的小孢子自然加倍和加倍剂处理后获得的DH群体的结实性考察结果显示,自然加倍获得的双单倍体植株的平均角果长、平均每角果粒数和平均千粒重与不同浓度秋水仙碱或者氟乐林处理后获得的双单倍体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西瓜自交系D66的子叶为外植体,将外植体置于含有不同浓度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抑制剂类除草剂(SU除草剂、IMI除草剂)的筛选培养基上,根据外植体的分化率确定最适宜的除草剂浓度。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6-BA、NAA)浓度配比对不定芽的增殖作用。结果表明,SU除草剂中苯磺隆和噻吩磺隆的最适宜浓度均为0.25 mg/L,苄嘧磺隆的最适宜浓度为0.50 mg/L;IMI除草剂中灭草喹和灭草烟的最适宜浓度均为1.50 mg/L;在MS+1.0 mg/L 6-BA+0.5 mg/L NAA培养基中不定芽的增殖率最高,为287.0%;根据西瓜自交系材料D66确定的除草剂最适宜浓度同样适用于西瓜杂交种(武农8号、黑美人、甜王1号、早佳8424)子叶外植体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