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科学确定广西桂林地区‘红阳’猕猴桃最佳采收期,分别于8月13日、8月21日、8月28日、9月5日采收果实进行冷藏和常温贮藏,比较了各采收期果实在采摘时、贮藏期间、后熟软化后的品质,以及其贮藏寿命和货架期。结果表明,8月21日采收的果实单果重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在冷库贮藏4周时硬度接近4 kg/cm2,在常温下货架期接近1周,为‘红阳’猕猴桃在桂林地区的最佳采收时间。  相似文献   
22.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药剂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药剂,为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划线法分离纯化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用于室内毒力测定,采用抑菌圈法测定16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2014年选用11种杀菌剂分别采用枝干病斑直接涂抹50倍药液和纵刻枝干病斑后涂抹50倍药液及叶面喷施药剂商品推荐用量的方法进行猕猴桃溃疡病田间防效试验;2015年选用10种药剂进行枝干病斑直接涂抹10倍药液及辛菌胺等4种原药涂抹进行猕猴桃溃疡病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15%四霉素AS、1.8%辛菌胺醋酸盐AS、3%中生菌素WP、20%叶枯唑WP和80%乙蒜素EC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7.3114、8598.8929、19486.8899、20482.1833和42113.8064 mg/L.枝干直接涂抹50倍80%波尔多液WP和20%叶枯唑WP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效分别达70.6%和64.1%;纵刻病斑涂药防效仅为47.6%和8.6%;枝干直接涂抹10倍液80%乙蒜素EC、0.15%四霉素AS、80%波尔多液WP及20%叶枯唑WP的防效分别为79.3%、60.0%、50.1%和41.3%;叶面分别喷施80%乙蒜素EC 1000倍、0.5%香菇多糖AS 1000倍、0.15%四霉素AS 600倍、1.8%辛菌胺醋酸盐AS 500倍及46%氢氧化铜WG 500倍液,对猕猴桃叶片溃疡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80.0%以上.[结论]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时先使用波尔多液冬季清园;1月下旬~3月上旬可选用10~50倍乙蒜素、四霉素和波尔多液涂抹枝干病斑;3月中下旬开始喷施乙蒜素、香菇多糖、四霉素、辛菌胺醋酸盐或氢氧化铜等药剂防治叶片病害,也可选择叶枯唑、松脂酸铜等药剂替代使用,间隔10 d左右喷1次,连喷3~4次.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明广西北部地区高湿度、寡日照气候条件下,影响油桃果实中后期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方法】以晚熟油桃中油7号为试材,于盛花后41 d(5月8日)至成熟(7月7日)期这段时间内,每10 d采集一次果实样品,进行理化分析。【结果】在盛花后61 d内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横径增长开始加速,横向增长幅度大于纵向生长;可溶性总糖含量及糖酸比下降,蔗糖含量逐渐增加,总酸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果实成熟后含量最小。【结论】降雨量、日照时数的多寡对果实大小的影响不大,但对蔗糖、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对近年来引入广西北部栽培的11个鲜食葡萄品种进行多年观测。结果表明,夏黑、维多利亚等适宜在桂北作为早熟品种发展,温克、红地球、意大利等适宜在桂北作晚熟品种发展,玫瑰香、巨玫瑰、美人指、金手指等适宜在桂北作为特色品种适当发展,矢富罗莎、黑玫瑰等则不适宜在桂北发展。  相似文献   
25.
对南方早熟梨进行了田间避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可以降低或减少病虫对早熟梨的危害,从而防止了南方早熟梨秋季翻花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26.
广西早熟梨栽培近年来发展很快。有不少梨园 ,在新梢生长期 ,常出现一些新梢生长异常 ,叶片扭曲畸形或变细长似柳叶等症状。经初步诊断 ,是侧多食跗线螨 [Polyphagotarsonemus L atus(Banks) ]为害所致。该螨又称茶黄螨、热带螨。1 为害状据初步观察 ,侧多食跗线螨为害梨树一定阶段的幼嫩叶片、枝梢、幼果 ,叶片受害最常见。侧多食跗线螨同其他螨类一样 ,是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梨树的汁液。侧多食跗线螨口针短 ,因此在取食时有其特殊性 :一般只为害一定幼嫩程度的叶片。未展开的叶片绒毛多 ,转绿后的叶片细胞壁厚 ,均不利其取食。所以只为害…  相似文献   
27.
龙滩珍珠李炭疽病危害调查及防控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年对天峨县龙滩珍珠李炭疽病的定点与面上调查,龙滩珍珠李炭疽病普遍发生严重;经过分析认为:品种抗性差、砧木欠适宜、挂果量过大、防治不科学、采后欠管理、缺乏修剪、水肥管理不善、气候务件不良等是其发病原因;因此,提出了相应的修剪、接穗生根、水肥管理、花果管理、化学防治等防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8.
为探索调控桃花芽需冷量的代谢物,以9份不同需冷量桃品种大量落叶期真空冷冻干燥的花芽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分析,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方法筛选与需冷量高度相关代谢物,并测定15份不同需冷量桃品种花芽的相关性代谢物含量进行相关性验证。结果表明:共鉴别出1005个代谢物,其中黄酮类225个、酚酸类206个、脂质类139个、有机酸类64个、萜类42个、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类56个;筛选出与需冷量正相关差异代谢物50个,其中脱落酸、山奈酚-7-O-葡萄糖苷、4-甲氧基肉桂酸、异胞嘧啶与需冷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24、0.883、0.927。大量落叶期桃花芽中脱落酸含量稳定,波动较小,需冷量低于300 h的桃品种花芽脱落酸平均含量均低于13.07μg/g,需冷量大于500 h的品种含量均高于15.86μg/g,脱落酸含量与需冷量的双变量相关系数为0.914,极显著性相关(p<0.01)。在大量落叶期前后15 d测定未知需冷量桃品种真空冷冻干燥花芽中脱落酸含量可鉴定区...  相似文献   
29.
2013~2015年对广西桂北地区4个月柿主栽县桔小实蝇危害情况、防控方法等作了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危害最重,恭城、平乐、荔浦和蒙山县平均蛀果率分别为11.15%、19.78%、45%和12.96%,平均16.59%;2014年危害最轻,恭城、平乐县平均蛀果率分别为0.001%、0.03%,平均0.1%;认为气候因素(9~10月降雨量)、防治方法、作物结构、虫口基数等是影响该虫当年发生是否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2006年笔者从江苏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引进霞脆桃品种到荔浦试种,对果实经济现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栽培适应性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品种在品质、外观、耐贮性和产量等方面均表现良好,适合在荔浦以北及气候相近地区栽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