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林业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林区职工家庭的视角出发,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弄清目前国有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实施现状,总结出职工在管护经营林地中存在认知水平较低、发展林下经营问题重重、缺乏管护积极性的问题,并提出强化宣传、加大政府扶持、实施差别化管护策略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2.
国内外产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是为了缓解产业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把产业活动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并通过比拟生物新陈代谢过程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形成一种产业替代模式,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和协同进化性等特征。文中阐述产业生态系统的内涵、特性、评价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讨论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
现行商品林经营实行的是事业经营,仅是营林生产成本费用核算,存在着严重弊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实行企业经营,必须加以根本改革,实行完全经济核算。由于营林生产的长周期性等原因,给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带来很大困难。依据市场经济理论,针对营林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以完整的营林生产周期,以小班为单位,采用“顸、决算式”的办法,实行完全经济核算的创新构想。  相似文献   
24.
重塑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产权理论及森林资源的特殊性,界定了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及其制度的基本内涵,指出要从纵横两个方面认识森林资源产权;分析了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的有限多元化、不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以及国有森林产权制度的成本过高的制度性缺陷;提出了森林资源配置效率是产权制度效率的判断标准;最后设计出在林地及部分公益林资源国有的框架下,实行森林、林木及其他多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的多元化主体的分散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25.
从营林与采运生产间的客观联系以及提高新的制度安排的运行效率出发,研究提出国有林区新的营林与采运生产间关系的形成动机和实质体现的是市场机制的结果.主要包括体现专业化分工的市场联系,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一体化联系,以及营林与采运生产间的松散联合.新的关系制度的形成要从打破现行的联系入手,分别建立营林生产主体和采运生产主体,依据市场经济原则在各经营主体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建立起一体化或松散联合型的关系状态.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2006—2016年为研究数据,分别从林业产业规模、林业产业结构2方面对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现状进行分析;接着提出转型面临的监督体制存在缺陷、资金支持不足、转产职工就业压力较大等问题,提出推进体制创新,实施"政事企分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等加快产业转型的对策,为林区进一步加快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
我国林业生态系统按主要功能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可划分为用材林区、经济林区、平原农田防护林区、草原护牧区、水土保持区、水源涵养区、沙漠区等七个区域。不同区域的林业生态体系选用怎样的评价指标及标准进行评价,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下面的文章系统地讨论了这一问题。文章较长,分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28.
(上接2002年第7期)四、水土保持区林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及其标准1.水土保持区的界定一般而言,凡是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包括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山地、半山地、丘陵及河流源头和一些平原地区。在这些地区易于出现水力侵蚀而使土壤侵蚀,减少了土壤肥力;并使耕地受到侵蚀,减少耕地面积;由于水土流失的出现,致使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易出现洪涝灾害、河流淤积等问题。就全国而言,土壤侵蚀可分为三大类型,即风力侵蚀类型、冻融侵蚀类型、水力侵蚀类型。在这部分主要研究的是水力侵蚀类型区的水土保持林业生态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29.
森林社会效益内涵界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效益是森林“三大效益”之一,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森林社会效益的内涵还没有真正明确,似乎森林所发挥的社会效益要么可以归结于经济效益,要么可以归结于生态效益,其根源在于森林的社会效益界定的内涵还很模糊,还很笼统。1森林就业由于森林的长周期性,涉及到营造林、森林抚育,森林采伐及种苗培育,林产品加工等多种工艺,并且他们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必将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和再就业岗位。据测算,以林业为主的山区综合开发,5年内可吸收山区剩余劳动力1500万人,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0%。森林就业还体现在森林服务性就业、林…  相似文献   
30.
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存在已有多年历史,期间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这些研究基本描述了当前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发展现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归纳国外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基本做法;综述了国内有关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研究状况,根据采伐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实施有效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