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抗寒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小麦在干旱胁迫时抗寒性的变化规律,选取黄淮麦区南片小麦品种11个;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1个,研究其在正常水分条件下以及干旱胁迫条件下抗寒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小麦在各生育期抗寒性较非干旱条件下均明显降低,越冬期减幅最大,平均为4.91℃,返青期最小,拔节期居中.在非干旱条件下,各生育期,半冬性品种的抗寒性较春性品种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品种间抗寒性差异明显,所有品种在越冬期的抗寒性较冬前均有所提升,越冬后抗寒性迅速下降.半冬性品种越冬期抗寒性增强明显,春性品种抗寒性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安徽省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在青海平安县夏繁自然加代的播期范围,于2013年在安徽省夏繁工作站(青海省平安县白家村,海拔为2 300m)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半冬偏冬小麦品种在3月20日前、半冬性小麦品种在3月30日前、半冬偏春性小麦品种在4月19日前、春性小麦品种在5月6日前、强春性小麦品种在5月20日前播种均能正常拔节抽穗,且能收获到成熟种子。在相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中,穗粒数对播期的响应一致,单株穗数、千粒重及株高对播期的响应不一致。根据供试品种的抽穗率及抽穗期推断出各品种冬性的强弱顺序为烟农19皖麦52(皖麦38、淮麦22、邯郸6172)济麦22泛麦5号偃展4110阿勃(CK)(扬麦158、宁麦13)。  相似文献   
23.
纹枯病在长江流域及黄淮麦区的普遍严重发生,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培育、推广抗纹枯病品种的前提是小麦抗病资源的鉴定和筛选.探讨了麦粒嵌入法和牙签嵌入法2种接种方法对小麦纹枯病的诱发效果,并用麦粒嵌入法分析了黄淮麦区及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小麦主栽品种、重要素本及国外引进材料的纹枯病抗性,结果表明:带菌麦粒接种法具有更高的纹枯病接种强度,可获得更好的发病效果;所有检测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但高抗纹枯病的材料仅发现3份,分别为苏3/扬5、X9610和郑3666,中抗以上材料102份,占总检测材料的23.23%.  相似文献   
24.
25.
 基于籼稻93 11和粳稻日本晴基因组间的序列差异,成功发展了水稻淀粉分支酶基因(Sbe)9个分子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对102份非糯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并分析了Sbe1、Sbe3基因标记基因型多态性对稻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Sbe1、Sbe3基因标记多态性位点对揭示非糯材料间稻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淀粉分支酶基因这些等位性变异位点对非糯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影响不显著;在鉴定籼稻品种时,有6个标记的鉴定准确率达80%以上。还对标记开发的意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6.
为准确掌握安徽省小麦品质状况,对品种布局进行探索性研究,特开展安徽省主产区小麦品质抽样、检测工作,对品质性状及区域、年度间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从单项指标的变异情况来看,容重达标比例最高,且区域间、年度间变异系数均较小;籽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硬度等指标均有58%以上的比例可以达到中强筋标准,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强筋的比例较低。综合指标中,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数量最多,达到优质中强筋以上标准的样品比例仅为13.7%,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比例不足0.6%。各年度间达标样品数量以2019年最多。达到中强筋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亳州市和淮北市、滁州市等沿淮淮北麦区;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分别来自阜南县和长丰县。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奥地利Wintersteiger小区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及其在小麦育种生产试验中的应用,并分析比较了国外小区收割机械的特点,对我国小区收割机的研制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8.
为创制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提高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效率,2022年在小麦扬花期利用喷洒孢子液的方法对81份抗赤霉病高代品系和4份对照品种在濉溪柳湖试验基地开展了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与4个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紧密连锁的6个标记对供试小麦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供试81份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整体较好,平均病小穗率为27.95%,其中13份自育品系平均病小穗率低于扬麦20;携带单个或多个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品系共有60份,Fhb1、Fhb2、Fhb4、Fhb5检出频率分别为64.20%、12.35%、20.99%、34.57%;携带单个抗病基因Fhb1、Fhb4、Fhb5的小麦品系分别为18份、3份、2份;有45.68%品系同时携带2~3个赤霉病抗性基因。携带抗性基因的品系平均病小穗率低于不含抗性基因的品系;聚合多个抗赤霉病基因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水平。  相似文献   
29.
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技术及抗性资源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纹枯病在长江流域及黄淮麦区的普遍严重发生,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培育、推广抗纹枯病品种的前提是小麦抗病资源的鉴定和筛选。本研究探讨了麦粒嵌入法和牙签嵌入法两种接种方法对小麦纹枯病的诱发效果,并用麦粒嵌入法分析了黄淮麦区及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小麦主栽品种、重要亲本及国外引进材料的纹枯病抗性,结果表明:带菌麦粒接种法具有更高的纹枯病接种强度,可获得更好的发病效果;所有检测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但高抗纹枯病的材料仅发现3份,分别为苏3/扬5、X9610和郑3666,中抗以上材料102份,占总检测材料的23.23%。  相似文献   
30.
安徽沿淮江淮麦区稻茬小麦新品种(系)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安徽沿淮江淮稻茬麦区种植的高产、抗病、抗逆和抗穗发芽的小麦新品种(系),于2006-2007、2007-2008两年度分别在合肥和龙亢试点安排了20个新品种(系)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宁麦13、扬02G13、荆00-3和扬03G12产量及抗性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沿淮江淮地区不同生态区稻茬种植;而阜麦936、濮麦9和皖麦53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但赤霉病和穗发芽抗性稍弱,适宜江淮北部及沿淮麦区种植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