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农科糯1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选系EWL2作母本,自选系EWL3作父本选育出来的杂交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中早熟等特性,于2010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湖北省及南方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对绿豆叶斑病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特征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在V8培养基上菌落近圆形,菌落边缘泛紫色,分生孢子无色;用通用引物18SF和28SR扩增6个分离物的rDNA-ITS部分序列和测序,并到GenBank(登录号:KM435076)数据库进行比对,6个分离物与变灰尾孢分离物序列相似性为99%,基于形态和分子特征将绿豆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变灰尾孢。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6个分离物对绿豆‘中绿一号’叶片均致病且存在致病力差异。不同培养基、温度和pH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V8培养基最适宜该病菌生长,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  相似文献   
13.
鄂早糯166经试种和示范种植,该品系高产稳产,抗性较好,适应性广。介绍鄂早糯166的选育经过、示范种植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总结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以为鄂早糯166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绿豆象的辐照致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0Co射线源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的致死效果,以探索其用于防治绿豆象的可行性。通过60Co射线对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进行辐照,辐照剂量为0、20、40、80、160、320 Gy。结果表明,60Co射线辐照对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的LD50分别为19.16、21.19、31.86、73.27 Gy,表明绿豆象成虫对60Co射线辐照的耐受能力最强。高剂量辐照后绿豆生命力和发芽率都有所降低,但是差异不显著。320 Gy能有效抑制卵的孵化(孵化率0)、蛹的羽化(羽化率7.33%)、造成幼虫(死亡率100%)和成虫的死亡(死亡率90.67%)。建议采用320 Gy的60Co射线辐照作为有效防治绿豆象的参考剂量。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品种晚籼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氮肥水平、栽插密度及每穴栽插苗数对供试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的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推后先是略有起伏,然后开始降低,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是先升高后降低;栽插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晚籼98产量的提高,以栽插密度为16.5 cm×20.0 cm产量最高,达到8 506.5 kg/hm2;晚籼98每穴栽插基本苗4、6和8株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实际产量分别为8 496.0、8 569.5、8 470.5 kg/hm2。  相似文献   
16.
根瘤菌剂拌种和土壤条件对绿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根瘤菌剂拌种和土壤条件对绿豆根系生长、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土壤对绿豆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优化绿豆全生育期中侧根总长、根瘤数、株高、地上部分鲜重、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数等性状的表现;在土壤条件无法改变时,进行根瘤菌剂拌种可使绿豆的结瘤性能增强,并有利于促进绿豆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晚籼98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武汉市东西湖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的优质常规水稻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9011。介绍了晚籼9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对2011~2014年收集、整理的101份非洲玉米种质资源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变异丰富,且各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鉴定,筛选出一批品质性状优异的玉米种质资源,其中7份资源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9.
鄂蚕豆1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谷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选育的蚕豆(Vicia faba L.)新品种,在两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种中都表现出产量高、熟期适中、综合抗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等特征特性。2015年该品系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认)定,其适宜种植区域为湖北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本文主要介绍了鄂蚕豆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适宜湖北省种植的全株青贮玉米组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及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23份含非洲热带种质的青贮玉米组合的农艺性状、生物学产量及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组合的株高在280 cm以上;除FC3349和FC3317有少量倒伏外,其余组合无倒伏;组合FC3316收获时可见绿叶数最多,且生物产量最高,达94 230.7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各组合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FC3316的NDF含量最高,达49.95%,FC4008的NDF含量最低,仅为46.87%;参试组合的ADF含量变化范围为24.31%~27.14%,其中FC3316含量最高;CP含量超过9%的组合有FC3304、FC3305、FC3318、FC4000,其中FC3318含量最高,达9.94%,FC3473含量最低,仅为6.01%。对重要农艺、产量、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53%。结合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选择生物产量、单株叶重、单株穗重、CP含量4个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FC3318的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87;其次是FC3305,为0.84;FC3020表现最差,仅为0.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