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全球气候变化下宝鸡地区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54 a来宝鸡市气温在波动中呈现出上升趋势,气温升高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20世纪90年代气温变率最大,80年代最小。从季节分配来看,四季气温均有升高,但以春季增温最为明显。冬季气温的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较大变化,此后一直持续在0.7℃左右;降水量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多雨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80年代,少雨期主要集中在70和90年代。降水变率在2000年后最大,20世纪70年代最小。从季节分配来看,夏季、春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则呈现增加的趋势。秋季降水变率最大。这对于以夏、秋季降雨为主的宝鸡市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降水量、气温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年总降水量与年平均气温以及春季、夏季、秋季降水量与气温均呈负相关。冬季降水量与气温呈正相关。二者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线性相关,且通过了a=0.05显著性水平检验;近期宝鸡有向暖干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宝鸡市眉县地理标志产品猕猴桃产业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猕猴桃销售农户进行调查与访谈,研究该地猕猴桃销售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销售现状和发展优势。结果显示,该地在电商人才、个体经营标准、物流体系、政策执行力度四方面存在问题,针对实际情况为其合理健康发展提出建议,旨在为其他地区实现电子商务并健康有序发展地理标志产品提供指导案例。  相似文献   
13.
利用以POI为主的多源数据,分析关中平原城市群县域旅游要素的空间格局及要素关联性,运用地理探测器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关中平原城市群县域尺度下各旅游要素的空间集聚性特征显著,总体以陕西三原县为椭圆中心,呈东偏北-西偏南方向分布,较陕甘交界地带,标准差椭圆在山西西南部延伸面积相对较大,基本格局与城市群区域扩展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契合。2)要素间空间关联性较差,尤其“食”要素在某些区域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较好地满足游客基本需求,旅游要素的空间格局有待优化。3)要素空间格局影响因子交互作用解释力均高于单因子解释力,即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自然环境等综合影响,其中以夜间灯光指数、常住人口数、旅游人次、旅游收入、高程、坡度等因子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001-2013年陕西省宝鸡地区植被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为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01-2013年宝鸡地区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利用MODIS NDVI数据和11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结合实际调查,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标准化处理、相关分析等方法,基于季尺度、参照年尺度分析宝鸡地区植被覆盖季节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性.[结果]夏季植被NDVI增加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秋季,冬季植被覆盖最差;宝鸡地区四季标准化值NDVI与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接近,其最大值点的出现时间与气温和降水量基本对应.同一季节NDVI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均高于NDVI与相应季节降水量的相关系数(除夏季);春季NDVI与冬季气温(-0.592)、夏季NDVI与春季降水量(0.640)之间显著相关,表明近13 a来春季植被覆盖变化与冬季气温、夏季植被覆盖与春季降水量的变化较为一致,NDVI与降水之间的滞后关系为0~3个月.[结论]2001-2013年宝鸡地区年均、季NDVI整体均呈增加趋势,8月植被覆盖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较为一致,降水量较气温对8月植被生长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15.
渭北旱塬麟游县近半个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渭北旱塬麟游县近46年来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对其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麟游县46年来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为0.02℃/10a;从季节性变化来看,春季增温明显,特别是2000年以后。麟游县46年来降水量以0.709 mm/10a的趋势增加,而增加的降水量主要来自冬季降水量的增加。年总降水量与年平均气温以及春季、夏季、秋季降水量与相应季节气温间均呈负相关,冬季降水量与气温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近60年来西安市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红莲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81-83,86
利用西安市1951~2005年的气象资料,对近60年西安市气候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西安市近60年来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为0.081℃/10年,特别是冬暖化程度较大。②西安市年降水量以6.752 mm/10年趋势下降。但冬季降水量有增加趋势。③西安市近60年的暖干化,使得该地气候更具有大陆性及脆弱性。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乐"特色旅游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由于发展速度过快、服务单一、缺少"农"味等问题,使"农家乐"陷入了1种平台发展期。对此,应该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特色意识,体现"农"味;努力提高当地居民素质;加大政府和社会支持力度,促进本地"农家乐"形成品牌。  相似文献   
18.
陕西地区1368-2013年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地区1368-2013a间冰雹灾害事件的搜集整理,利用Arc GIS及Matlab等软件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68-2013a间,陕西地区共发生了991次冰雹灾害事件,平均每年发生1.54次,其中初等雹灾、中等雹灾和特等雹灾分别占冰雹灾害的25.43%、61.96%和12.61%。冰雹灾害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175a、250a和500a等3个振荡周期。在时间分布上,冰雹灾害发生的频率呈现出波浪式的上升趋势,18世纪以后,冰雹灾害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加,且夏秋连雹的现象最多。在空间分布上,区域内雹灾存在明显空间的差异,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关中平原西部及以北地区,存在以榆林、延安及陇县为中心的高频区域。  相似文献   
19.
基于MODIS NDVI和NPP数据,选取包括气温和降水量的宝鸡11个气象站点的气候指标,分析了宝鸡地区2001~2013年植被覆盖规律的时空变化。运用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13 a宝鸡地区年均NDVI空间变化趋势;采用相关分析法进一步对宝鸡地区年均NDVI、NPP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3年宝鸡地区年均NDVI以0.032/10 a的速度上升,较快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区1982~2006年植被覆盖的增速(0.007/10 a),且2001~2002、2003~2004年两个年份段为年均NDVI值的两次高恢复期;植被覆盖以轻度改善为主,基本不变和中度改善次之,严重退化和中度退化最弱。除个别地区外,植被覆盖恢复状况整体上呈稳中上升的较好趋势;宝鸡全区植被覆盖与气温和降水量相关性均较好,大部分地区呈现正相关;退耕后10 a,NDVI与NPP具有同步增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宝鸡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9年土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宝鸡市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认为宝鸡市近几年城市化进程与土地集约利用总体上保持着较好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耕地面积减少与土地质量较差、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建设用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不高、山地丘陵面积大,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展缓慢,开发利用限制因素多、地形复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加剧等问题。结合宝鸡土地利用现状提出了具体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