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的种仁矿质元素(K、P、Mg、Ca、Fe、Mn、Zn、Cu)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种质的矿质营养特性进行综合定量评判。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种仁的矿质元素含量在供试种质之间变化较大,各元素在种仁内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K>Mg>P>Ca>Mn>Fe>Zn>Cu;经综合评判,‘南亚2号’和‘HAES 922’为矿质营养综合表现优良的种质,‘H2’、‘24’、‘10’等17份种质的矿质营养综合表现中等,而‘HAES 783’、‘HAES 333’、‘DAD’、‘NG 18’、‘HAES 246’、‘Yonik’、‘HAES 788’、‘HAES 814’和‘D’等9份种质的矿质营养综合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2.
以 54 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为试材,分析澳洲坚果种质果实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果实表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13 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 3.2 个,种脐侧面凹痕大小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为 5 个;19 个数量性状中,果壳厚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 21.89 %,含油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 1.56 %;主成分分析结果将 32 个表型性状简化为 10 个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 81.757 %;皮果单粒鲜重、皮果纵径、皮果横径与壳果单粒干重、壳果纵径、壳果横径、果仁单粒干重、果仁纵径、果仁横径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出仁率与果仁单粒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壳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一级果仁率与壳果单粒干重、果仁单粒干重、果仁横径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壳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含油率与壳果单粒干重、果仁单粒干重、一级果仁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 3 个生产上主栽的澳洲坚果优良品种为试材,分析果实成熟期间其内果皮颜色、果仁品质变化规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预测其最适采收期。结果表明:随着果实采收日期延长,3 个澳洲坚果品种果实内果皮褐色逐渐加深,果仁单粒干重、可溶性糖含量、粗脂肪含量呈先逐渐上升后趋于稳定或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最适采收期预测结果,可推测南亚2号澳洲坚果最适采收期为8月下旬,南亚3号澳洲坚果最适采收期为9月上旬,922澳洲坚果最适采收期为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4.
以3年生‘储良’龙眼盆栽树为试验材料,于花后28 d时采取模拟低温(昼夜15/10℃)处理,研究该处理对龙眼果实发育及其果皮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以常温(昼夜28/23℃)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模拟低温处理后的龙眼成熟果实单果重明显偏小、发育期显著增加,主要是延长了果实发育前期,但其累积落果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模拟低温期间,果实生长缓慢,落果较少,果皮POD、CAT活性与H_2O_2含量均低于对照;但从处理后43 d起开始解除模拟低温后,果实发育迅速,落果剧烈,果皮POD、CAT活性及H_2O_2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在果实发育中后期均明显高于对照。这表明,模拟低温抑制了果实生长、延长了果实发育期,温度骤然回升引起果皮H_2O_2的爆发及果皮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进而诱导了果实大量脱落。  相似文献   
15.
不同脐橙品种在果实成熟期都容易出现裂果现象,已成为商业种植中非常严重的问题。本研究于2007年和2008年调查了朋娜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Skaggs Bonanza)和华盛顿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cv.Washington)的裂果类型和果实显微、超显微结构的差异。朋娜脐橙外果皮细胞排列的整齐紧密度较差,其细胞起伏、细胞间隙大,细胞形状偏圆形,表皮细胞层数较少,其果皮白皮层细胞间结合的紧密度、均匀度和网状连接程度好;华盛顿脐橙中果皮细胞壁纤维素微纤丝排列较细密,其微纤丝、胞间层不及朋娜脐橙细胞壁的清晰可见。二者都是高裂果率品种,华盛顿脐橙的裂果类型偏向于皱皮裂,朋娜脐橙则偏向果实外裂。  相似文献   
16.
果实日灼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病害,每年均给果树生产造成很大损失。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和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和强光(尤其是远紫外线UV-B)引起的果实日灼现象将会更加严重。据报道,所有果树栽培区都有果实日灼发生,尤其在气温偏高、雨水较少的地区果实日灼更为严重。日灼给果品优质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因此,研究果实日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果实日灼症状、发生原因与规律以及果实抗日灼的生理生化变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和2008年调查了不同柑桔品种的陷痕果发生率,包括广东省龙门县、廉江市、增城市的红江橙,江西省安远县、寻乌县,广东省中山市的华盛顿脐橙、朋娜脐橙、纽荷尔脐橙、纳维林娜脐橙和卡拉卡拉脐橙.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陷痕果率差异显著,不同柑桔品种在不同年份的陷痕果率无显著性差异;纳维林娜脐橙、卡拉卡拉脐橙、华盛顿脐橙、红江橙是高陷痕果率品种,纽荷尔脐橙是低陷痕果率品种.山地种植的沙糖桔陷痕果率显著大于水田的,树冠外围陷痕果发生比例显著小于树冠内膛.随着树龄增长,纽荷尔脐橙的陷痕果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高温条件下澳洲坚果叶片黄化的生理特性,以澳洲坚果品种‘HAES344’的叶片为试材,对湛江地区2019年6月份的气温进行调查,初步研究叶片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湛江地区6月份的昼/夜平均温度高达33.6 ℃/28.5 ℃,特别是遭遇了3次较长时间的温度高峰期,其每日的昼/夜平均温度均超过35 ℃/29 ℃,可能导致了黄化叶片发生。随着叶片黄化程度的加深,叶片的SPAD值、SOD活性以及叶绿素(Chla+Chlb、Chla与Chlb)含量及其荧光参数(FoFmFv / Fm)均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POD活性均显著升高,CAT活性则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正常叶片相比,黄化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及其荧光参数均显著降低,而MDA和H2O2含量以及POD与CAT活性却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oFmFv / Fm、MDA、Chla、CAT、SOD、POD等8个指标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性。该结果对于了解澳洲坚果叶片黄化具有参考价值,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橄榄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业部福州橄榄种质资源圃中80份橄榄种质资源叶片1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群体橄榄种质资源的嫩叶颜色、成熟叶颜色、叶面光泽度、叶片形状、叶尖形状、叶基形状、小叶数、复叶主轴长度、小叶叶柄长度、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叶形指数等表型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不同来源地橄榄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形状、叶形指数、嫩叶颜色、成熟叶颜色、小叶数是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构成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